今天我们继续讲朝鲜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之德洞山口攻坚战。
长津湖战役中,柳潭里和下竭隅里之间的德洞山口上有美军陆7团一个连(Fox连)驻守。志愿军要想切断柳潭里美军的退路,必须得拿下这个高地。但是负责断路的59师直到陆1师成功撤到下竭隅里,也未能拿下F连。F连坚守五天五夜,对美军贡献巨大,仅此役诞生两枚荣誉勋章获得者。美军陆战一师27日在柳潭里、德洞山口,都采取了正确的防御姿态,因此27日夜没有被重创。下碣隅里28日白天完成了防御部署,也有效顶住了攻击。前天我们说了美军F连在德洞山口的军事部署,以及战斗过程中,中美双方的精彩战术,今天我们讲美军陆战队的意志和战斗力因素,还有我方一系列的指挥失误及一些巧合因素。前文阅读:长津湖之德洞山口攻防战:中美双方的战术精彩纷呈!志愿军活用“四面楚歌”攻心,美军用疑兵计还以颜色
下碣隅里美军陆战11团H连有4门105毫米炮,射程11200米,这4门105毫米炮专门用来支援F连,这个炮连的阵地在下碣隅里北面,在其最大射程时,可以刚好打到1653高地的南坡。这些炮的射击诸元在F连选择好阵地后,已经设定好,不管白天黑夜,只要告知射击目标坐标,炮火随后就到。尽管下着小雪,11月27日夜和11月28日凌晨有着明亮的月亮。28日凌晨2时,从下碣隅里取回邮件的美军,将吉普车停在路边,开始向F连搬运邮件。大概是吉普车的到来,弄醒了西侧及靠近公路的一些美军,这些美军突然发现公路上有支行军的队伍,从柳潭里方向开来,在询问口令没有回答后,美军开始开火射击,公路上的志愿军也几乎同时开始射击,队伍同时散开并攻击前进。在西侧山麓打响之后,美军用光学增强形望远镜发现志愿军在南面排成攻击队形。约400人的攻击队伍,排成了5道攻击散兵线,第一道的士兵仅带着手榴弹和炸药包,第2道是上了刺刀的步枪,后3道是冲锋枪,他们开始时无声息地小跑着,然后加速冲锋。当他们冲上公路,美军的重机枪开始射击,两挺重机枪形成交叉火力,封锁住了南面的高坎和公路,随后两侧山上的轻机枪及步枪也开始加入射击,60迫击炮也开始发射照明弹,将战场照亮,81毫米的迫击炮也开始轰击。在美军的猛烈火力下,前两排散兵线几乎伤亡殆尽,后面的士兵开始转身逃离战场,这时,下碣隅里的炮火也开始对志愿军所出发的南山进行炮击,迫使试图逃离的士兵转身继续面对机枪火力以躲避炮火,有些士兵躲到高坎之下,又被山上滚下的手榴弹杀伤。短短的10分钟,战斗就停止了,美军1死1伤。不像前两天,志愿军在30日凌晨并没有从北面进行攻击,在南面的攻击停止后,从3时直到天明,美军阵地前静悄悄的。早7时,两名中方军官不知何故走上公路,被美军的机枪打死,这次枪击立即导致中方的报复,从北面1653高地和西山,中方的机枪和步枪一起开火,打的美军士兵躲在掩体里不能抬头。美军也随即呼叫下碣隅里的炮火,轰击北面的1653高地及西山,炮击使得中方的火力攻击减弱。9时30分,美军的海盗旗战斗轰炸机也对1653高地及西山进行了空袭。11月30日的空投来的非常迟,天黑时才到,美军在山顶用许多手电筒指示着空投点,但飞机最终还是将物资投到山的东面约300米处,由于东面没有志愿军,美军轻松地将空投的弹药收回。此时开始下起大雪,天空也较之前夜黑暗。12月1日凌晨1时,志愿军在1653高地的南坡,架起了4挺机枪,开始对美军进行射击,由于中方特意取出了曳光弹,因此机枪的位置有些无法确定。F连与下碣隅里的11团H连商定,H连的4门炮先各射1发炮弹,与此同时F连观察落点,而后F连再指挥修正后续的射击。不料美军的第1轮齐射,就将中方的4挺机枪连人带枪打掉了,此后,双方基本平安无事。上午7时,约1个营的志愿军开到1653高地北侧,9时,美军8架飞机飞来轰炸志愿军阵地,并掩护2架运输机为F连空投补给,有了轰炸机的掩护,减少了中方的防空火力,使得美军空投非常准确顺利。在得到弹药和粮食补给后,中午12时30分,雪下得略缓一些,F连连长巴勃组织了一个由12人组成的小巡逻队,越过马鞍形山梁,爬上了1653高地的山脊。1653高地的主峰是一巨大的石头,两侧的山脊山石嶙峋,巡逻队爬上山脊后向北坡望去,只见北坡战壕里捲缩着许多志愿军士兵,雪花飘落在他们身上。初始美军以为这些都是尸体,但后来听到呼噜声,才知道他们在睡觉,美军大喜过望马上向这些中方战士开枪,没被打中的战士就开始逃跑,而较远处的志愿军战士则立即还击,并向美军包抄进攻。美军寡不敌众,于是开始交叉掩护撤退,F连阵地也开始用迫击炮射击来掩护美军撤退,最终美军1死4伤,撤回到阵地上。在12月1日余下的时间里,双方各自守在自己的阵地上,没有再交火。12月2日早7时,F连与陆战7团1营联系上了,此时经过一夜的山脊行军,陆战7团1营已到达1653高地的北面,正与志愿军交火。10时30分,美陆战7团1营在F连引导下,穿过F连布置在马鞍形山梁的绊雷区,进入F连的防区。此时F连仅剩80余人尚能战斗,很多人带着枪伤或者冻伤。从上所述的战斗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我方所犯的主要误判是低估了美军的战斗力,没有投入足够的力量在第一次攻击时就击垮F连,而后继续犯逐次添兵,没能够一次以6到7倍的力量进行攻击。试想如第一次攻击就投入不低于2个营的兵力,那么志愿军极有可能在第一次攻击中就彻底消灭了F连。就是没能完全消灭F连,至少可以给予其极大的杀伤并保有山脊的控制权,甚至可能迫使美军仅能困守东西两翼。在此情形下,美军将难以对志愿军进行空中攻击甚至炮击,同时美军的空投也难以保障,无法得到补给的美军将会不攻自破。我方所犯的第二个误判是未能加强对空射击,阻止美军得到补给。得到补给的美军自然希望大增,也有了与志愿军继续打下去的资源,我方的消耗只有期待新的部队所带来的人员和弹药,伤亡和损耗越多,士气也就越低。F连的连长巴勃所犯的错误几乎是致命的,尽管F连的通信和迫击炮都没有受到很大的损失,但由于被迫转移阵地,造成迫击炮未能在最初阶段支援第3排,也未能呼叫下碣隅里的炮火支援,这可以认为是第3排失去山头的一个原因。F连之所以能守住德洞山口的阵地,我认为既有美陆战队的意志和战斗力的因素,也有中方一系列的指挥错误及一些巧合因素。如果取邮件的美军没有在凌晨2时回到F连,有无可能美军就不会发现志愿军正沿公路向F连靠近呢?如果在战斗一开始,F连就失去与外部的通信联络和全部的迫击炮的话,那么它两天都维持不下去。前面我引用过迟长官的话,当时迟长官是79师235团3营副教导员,他是在长津湖生死线上摸过的。在八一电影制片厂2011年拍的纪录片《冰血长津湖》中,他说的原话是“后来我们知道敌人用了夜视器材”,注意是“知道”,不是“估计或猜测“。可是美军的记载却很奇怪,他们没有任何记录美军在德洞山口及柳潭里战斗中使用了夜视装置。尽管当时美军已经发展了夜视装置,但当时的夜视装置还非常不完善,也不适用于战线尚未稳定的战场。1952年,在战线稳定后,美军曾将装有夜视装置的M3卡宾枪装备到前线,进行试验性使用,但反应并不是很好。这时的夜视装置采用的是主动式红外,基本原理是将一个小型的红外发射装置装在枪上,用于向前发射红外线,一个瞄准具来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接收到的红外线被投照到一片半透明的荧光玻璃上,形成人类肉眼可见的绿色影像。整个夜视装置非常笨重,发射装置有如一个小探照灯——或者说一个大功率手电筒;一个笨重的电池要背在背上,用于为发射装置提供电能;就是接收装置也比光学瞄准镜大一些,因为它需要较大的镜头。见下图:它的分辨度很差,极易受到外界干扰,月光、星光、爆炸的火光等都会使荧光玻璃发出绿光,造成绿色一片,难以辨认目标。就是没有干扰,从瞄准具看去,你就像是一个有着高度散光的人,看什么东西都是一团模糊,不要说是分清士兵和军官了,连一个较大肢体的动物和一个躬着身的人都分不清。在德洞山口及柳潭里战斗中,有大量的记录记载着美军广泛使用了照明弹,在使用照明弹的情况下,这个夜视装置根本没法用;此外,美军遭到志愿军潮水一般的攻击,机枪都挡不住,很难想象几支仅有着20发弹匣的卡宾枪能起什么决定作用。夜晚不能使用榴弹炮是缺乏基本的炮兵指挥常识,要是知道中文的“火炮的射击诸元”的意思,大概就不会犯此类错误。实际上,下碣隅里的榴弹炮火在德洞山口战斗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如无这些炮火的支援,第3排在11月29日凌晨会再次失去山脊,我方此次应会从山上向南坡攻击前进,可能会让F连伤亡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