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妈妈最关心的事,可有些看似平常的行为,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对宝宝的听力造成损伤。尤其是下面这4个行为,其中第1个很多妈妈每天都在做,快来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长时间大声播放早教音乐
宝妈小李为了让宝宝赢在起跑线上,每天都会给宝宝播放早教音乐,而且声音开得比较大,觉得这样宝宝能听得更清楚。她认为多听音乐可以培养宝宝的乐感和智力。然而,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宝宝对一些正常音量的声音反应变得有些迟钝。带去医院检查,医生指出,宝宝的听力可能因为长时间处于高分贝环境受到了损伤。宝宝的听觉系统还在发育中,非常脆弱,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的音乐环境下,会使宝宝内耳的毛细胞受损,就像小零件被过度使用而损坏一样,从而影响听力。一般来说,宝宝所处环境的声音最好不要超过60分贝,宝妈小李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赶紧调整了音乐的音量。
给宝宝掏耳朵
宝妈小王觉得宝宝耳朵里有耳屎,看着不舒服,就经常用棉签给宝宝掏耳朵。有一次,宝宝突然动了一下,棉签不小心戳到了宝宝的耳朵深处,宝宝疼得大哭起来。虽然当时没有发现明显出血,但之后宝宝总是用手抓耳朵,还时不时哭闹。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说宝宝的耳道黏膜被划伤,而且频繁掏耳朵还可能破坏耳朵内的正常菌群平衡,增加感染的风险,严重的话会影响听力。其实,宝宝的耳屎大多可以自行排出,妈妈们千万不要随意给宝宝掏耳朵,如果耳屎过多或出现堵塞等异常情况,一定要去医院让专业医生处理。
带宝宝去嘈杂的场所
宝妈小赵喜欢带宝宝出去玩,有时候会带宝宝去商场、KTV等嘈杂的地方。她觉得宝宝多接触不同的环境能增长见识。可是,这些场所的噪音非常大,商场里的人声、促销声,KTV里的高分贝音乐声,都远超宝宝能承受的范围。宝宝在这样的环境中,听力会受到很大冲击。就像宝妈小赵带宝宝去了几次KTV后,发现宝宝对小声的呼唤不太敏感了。宝宝的耳朵就像娇嫩的小喇叭,嘈杂环境中的高分贝声音会像粗暴的“修理工”,把小喇叭的零件弄坏。所以,尽量不要带宝宝去噪音大的场所,如果实在要去,也最好给宝宝戴上专用的儿童防噪音耳塞。
宝宝感冒后未重视耳部症状
宝妈小钱的宝宝感冒了,一开始只是流鼻涕、咳嗽,小钱就按照平常的方法给宝宝吃药。但过了几天,宝宝总是哭闹,还不停地用手摸耳朵。小钱这才意识到不对劲,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宝宝因为感冒引发了中耳炎。原来,宝宝的咽鼓管短、平、宽,感冒时炎症很容易通过咽鼓管蔓延到中耳,引起中耳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听力。宝妈小钱后悔不已,没有及时发现宝宝耳部的症状。宝宝感冒后,妈妈们一定要多留意宝宝的耳部情况,一旦发现宝宝有抓耳朵、哭闹不止、对声音反应异常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宝宝的听力对他们的语言发展、认知世界都非常重要。妈妈们一定要避免这些损伤宝宝听力的行为,细心呵护宝宝的小耳朵,让他们能清晰地聆听这个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