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让美国清醒:假如与中国作战,至今仍有三个难题无法解决

赞赞在 2024-05-08 08:38:53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样的故事瞬间

文|国际哔哔姬

编辑|国际哔哔姬

俄乌战争持续近两年,给世界军事强国带来深刻启示。作为全球军事霸主,美国在研究俄乌冲突的同时,也在反思自身的军力建设。这场特殊的地区战争,让美国清醒认识到,在与中国的可能对抗中,它至今仍面临三大难题亟待解决。无论是对航母的过度依赖、高超音速武器的落后,还是常规武器产能的不足,都将极大限制美军打赢对华战争的能力。

航母是否还是未来战争的决定性力量?高超音速武器的优劣将如何影响战局走向?常规武器的产能差距又将带来何种战略影响?这几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正是美国在深入研究俄乌战争后遇到的重大难题。

我们知道,航空母舰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海军战略的核心,但在新的战略环境下,其战略价值和实战能力似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事实上,中国已经发展出具有"杀手锏"潜力的东风导弹,可对航母打击群构成致命威胁。面对这种新形势,美国对航母的过度依赖是否明智?是否需要对海军战力规模和构成做出调整?

同时,高超音速武器领域也成为中美军力较量的新热点。近年来,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的发展上展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进步,并取得实战化部署的重大优势。相比之下,美国在这一领域仍落后于对手。如果双方在未来发生军事冲突,美国将如何应对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威胁?它是否拥有足够强大的防御能力?

再者,持久的常规战争无疑将转化为产能和物资的大比拼。而就常规武器产能而言,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了美国。美国军工企业虽然擅长高精尖武器,但在面对日益猛烈的弹药消耗时,其产能明显捉襟见肘。那么,在一场持久战中,谁才能获得常规武器的绝对优势?补给和物资之战将如何影响战局走向?

上述三个问题背后,倒映出一个事实:在与中国的威慑对抗中,美国的确存在一些战略性的短板和弱点。那么,这些弱点是如何形成的?又将给美军带来哪些深远的影响和挑战?

考虑到过去几十年美国一直是全球军事开支的最大国,在军费投入、武器研发和军队运营等诸多领域占据压倒性优势。那么,为什么它在如此关键的领域还会落后于对手?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单纯的技术上的困难?还是战略规划上的失误?亦或者是更深层次的认知偏差?

再深入思考,这些"硬伤"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理,将给美国在未来对华军事对抗中带来哪些影响?它们是否会极大削弱美军的战斗力和胜算?如果美国一旦卷入与中国的军事冲突,这些弱点是否将成为制约美军全面打赢的关键因素?如果真的如此,那对于美国乃至整个地区和全球格局而言,意味着什么?

事实上,美国对航母战斗群的依赖可以追溯至二战时期。在那个年代,航母的确为美军赢得了太平洋战场的胜利。而随着冷战的到来以及核武器技术的发展,航母也进行了相应的革新。核动力航母的出现大大延长了航母的续航里程,使美国海军在全球范围内迅速部署力量成为可能。进入21世纪,美国不断推出新一代航母,其武器系统和舰载机种类也在不断更新改进。

如今,美国海军拥有11艘活跃的航空母舰,分布在世界各地。从朝鲜战争到波斯湾战争,再到近年的阿富汗和伊拉克行动,航母群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不仅能快速投送空中力量,还能作为指挥中心,协调一切联合行动。对于小国而言,美军的这支舰队无疑具有巨大的军事震慑力。

但从俄乌战争来看,一些新型武器的出现正在动摇着航母在未来战争中的核心地位。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中国发展出的反舰导弹,尤其是东风-21D及东风-26型号。这两款导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远程弹道反舰导弹,具备超远射程和超高精度的特点。据悉,东风-21D射程可达1500公里以上,东风-26更是突破2000公里,这意味着美航母战斗群一旦进入该射程范围,便已置身于中国火力之下。更为关键的是,这两款导弹的精度极高,对航母绝对构成致命威胁。

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中国同样展现出了令人惊讶的进步。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部署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就曾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乌军的防空系统。而中国正大规模实战化部署诸如DF-17型导弹和多款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这些武器速度之快,飞行轨迹难测,使其很难被现有的防空系统拦截,从而具备了良好的突防能力。相比之下,美国在高超音速领域的发展明显落后,这使其在未来面对中国高超音速武器时将陷入防守被动。

除了上述两方面的挑战,常规武器的产能差距同样摆在了美国军方的面前。多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在炮弹、火箭弹等常规弹药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越了美国。这意味着在一场持久战中,美国极有可能在弹药补给方面受制于中国对手。这将极大限制美军打持久战的能力,并可能在关键时刻影响到战局走向。

那么,为什么会造成上述三大"硬伤"出现?这背后的根源是什么?对此我们需要从更深层次去剖析。

首先是美国在战略认知上的偏差。冷战结束后,美国沉浸在"无敌论"泥淖中很长一段时间。它习惯于依赖先进的高精尖武器去打赢战争,对发展常规武器产能、研制中低端武器缺乏足够重视。同时,在反导能力上,美国长期将重点放在了应对核导弹的防御体系建设,而对新兴的高超音速常规导弹威胁缺乏足够认知。再加上航母作为海权投射力量的地位从未受到根本性动摇,因此对于来自中国的反航母能力,也未引起美军足够的警惕。

其次是武器研发进程的客观困难。无论是航母战斗群、高超音速武器,还是动能武器等,这些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尖端武器都存在各自的技术难关尚未完全攻克。比如,高超音速武器虽然飞行速度可以超过5马赫,但其制导精度、航程、机动能力等还有待提高。而推进新型航母的发展,则面临着动力系统、电磁弹射系统等课题有待解决。这些瓶颈无不制约着美军在这些领域的快速进展。

再者,美国军工体系也存在一些潜在缺陷,导致其在产能提升上受阻。军火生产领域的供应链错综复杂,可能会遭遇环节受阻。而且企业的产能调配和技术传承存在惯性,生产线的转型调整往往成本高昂、效率低下。此外,行业垄断、工人短缺、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也会成为制约因素。可以说,现有的军工体系架构已经落后于时代需求,急需根本性重塑。

毫无疑问,上述三大"硬伤"给美军在未来战争中的战略选择设置了天然的侧重方向。如果长此以往,美国将不得不改变其在全球力量投射和海权维系上过度依赖航母舰队的做法。与此同时,对付高超音速导弹等新型反介入/ 区域拒绝武器的研发将成为美军刻不容缓的重中之重。而常规武器产能的快速提升,也将成为美国防务体系必须重点关注的重中之重。

当然,全面改革之路注定阻力重重。面对中国在这些领域持续发力并取得重大突破,美国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这就要求美国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直视存在的薄弱环节,坚决铲除迷思和偏执,抛弃僵化思维。只有如此,它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军事竞争中避免"死锁"局面,保持相对优势。

展望未来,在有关航母等关键问题上,美国将面临两种完全不同的走向。

一种是保守发展路径。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仍将过于依赖航母群作为主要的力量投射手段,企图通过技术改造和战术创新来延续航母的使用寿命。但这种做法将让美国可能付出更多的代价,在与中国的军力竞赛中面临落后的危险。

另一种则是彻底变革的道路。这种情况下,美国将逐步减少对航母的依赖,改以发展多元化的力量投射手段,比如增加军用无人机和远程导弹的数量;同时加大对反介入/区域拒绝性武器的研发,提高对付高超音速导弹等先进武器的能力;并着力扩充常规武器产能,为一场持久战提供充分的后勤保障。

无论美国选择哪一条道路,它都面临着巨大的阻力。前者意味着坚持旧有思路,必定付出沉重代价;而后者则需推进根本性的军事革命,将耗费巨大的财力和时间。因此,美国需要认真思考自身的国力和发展需求,理性规划长远的军事战略,避免被动被迫作出选择。

同时,美军也须摆脱对技术优势的过度自信。在未来战场上,战争胜负将更多取决于政治智慧、战略规划和作战艺术,而非单纯的武器对抗。大国之间的冲突就是一场智慧和意志力的较量,谁拥有更加科学的战略思维,抓住战机、制衡对手,谁就将立于不败之地。

这件事很快就在网上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认为:航母作为美军的旗舰级力量,固然在未来的战争中可能面临更大威胁和挑战,但它并不意味着航母战斗群就一定要被完全淘汰。未来或许需要对航母战斗群进行改革和加强,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比如在战术和战略指挥上做出调整,或者采用新的防护措施来提高它们的生存能力,等等。

0 阅读:0

赞赞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