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两县合并计划引关注,若成功将升级为县级市

待到风起时 2025-02-20 20:23:41

安徽有望合并的2县城,一旦成功,或许成为县级市

皖西大地的版图上,两座县城正悄然酝酿着一场变革。霍山县与舒城县这对山水相连的“邻居”,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浪潮中,正逐步打破行政壁垒。这场可能改写区域发展史的合并设想,牵动着150万常住人口的心。

历史长河里,这两座县城本就血脉相连。霍山自南朝建县便以茶闻名,唐代贡茶“霍山黄芽”至今仍是地理标志产品。舒城作为周瑜故里,三国文化深深烙印在古城墙的砖缝中。两县方言同属江淮官话,民间至今保留着共祭山神的传统。

从经济数据看,两县展现出鲜明特色。霍山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2亿元,工业投资增长15.3%,白马尖景区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舒城同年GDP达426亿元,茶产业年产值超50亿元,合安九城际铁路将其纳入合肥“半小时经济圈”。

产业互补性为合并奠定基础。霍山的装备制造与舒城的电子信息产业,如同齿轮般严丝合缝。前者为后者提供精密零部件,后者向前者输出智能控制系统。这种协同效应在新能源汽车配件领域尤为明显,两地已形成从电池壳体到车载系统的完整链条。

交通网络正在重塑地理格局。舒城东站到合肥高铁南站仅19分钟车程,德上高速与宣商高速构成“十字”动脉。霍山境内的国道346线升级后,货运效率提升40%。两县交界处的杭埠河特大桥通车,让原本2小时的车程缩短至35分钟。

文旅融合展现惊人潜力。霍山的白马尖云海与舒城的万佛湖碧波,正被打包成“山水二日游”精品线路。2024年国庆假期,跨县旅游人次同比增长83%,民宿入住率创下92%的新高。非遗传承人跨界合作,将霍山玉雕与舒城竹编结合,开发出爆款文创产品。

行政壁垒带来的困扰不容忽视。两地公交系统至今未能互通,医保报销存在15%的差额,招商引资时常出现“鹬蚌相争”的局面。某新能源汽车项目选址时,两县曾展开长达半年的税收优惠比拼,最终导致投资方转投他处。

合并带来的机遇显而易见。规划中的皖西科技创新走廊,需要200平方公里连片土地作为载体。两县合并后可整合出230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相当于再造3个省级开发区。教育资源整合后,能组建涵盖12万学生的教育集团,共享合肥高校的“智力红利”。

挑战同样需要正视。28项行政审批事项存在标准差异,156个行政村发展水平悬殊。合并后的人大代表席位分配、公务员编制调整等敏感问题,都需要智慧化解。六安市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借鉴浙江“龙港撤镇设市”经验,制定渐进式改革方案。

区域竞争格局或将改变。合并后的新实体有望冲击安徽县域经济五强,目前第五名的界首市GDP为580亿元。若保持7%的年增速,新城市将在3年内突破800亿大关。这将对皖西地区的产业布局产生“鲶鱼效应”,倒逼周边县市加快转型升级。

民生改善是最实在的答卷。两县医疗资源整合后,三甲医院服务半径将缩小至15公里。正在推进的“一卡通”工程,涵盖公交、医保、景区等38项功能。老年食堂实施“中央厨房+配送点”模式,使供餐能力提升3倍。

长三角一体化带来新机遇。作为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的叠加区域,合并后的新城可同时承接两大增长极的辐射。G60科创走廊西延工程,计划在此设立新材料中试基地。沪苏浙对口合作项目中,智慧农业示范园已落地实施。

历史经验值得镜鉴。江苏昆山通过乡镇合并实现能级跃升,浙江义乌凭借区划调整成为世界超市。安徽当涂与博望的合并案例表明,合理调整能使GDP年均增速提高1.8个百分点。这些成功实践为皖西变革提供了参照系。

未来图景正在绘就。规划中的“大别山科创城”将集聚30家高新技术企业,打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生态补偿机制创新试点,让森林覆盖率维持在68%以上。到2028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有望突破65%,基本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这场静水深流的变革,本质上是破除“一亩三分地”思维的革命。当霍山的茶叶遇上舒城的物流,当传统工业碰撞数字经济,皖西大地正在书写县域经济突围的新范式。合并不是终点,而是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站在2025年的门槛回望,两县百姓曾经担心的“谁并谁”之争,已转化为“如何共赢”的务实讨论。这场区划调整的深层价值,或许不在于诞生某个县级市,而在于探索出破除行政藩篱、激活区域动能的新路径。

12 阅读:14904
评论列表
  • 2025-02-21 18:33

    发这种信息下次最好配个安徽地图介绍一下这两个地方在哪儿

  • 2025-02-21 22:05

    这两个县都是安徽六安市的!没听到风声说要和并的!只听说舒城可能会被合肥合并过去[得瑟]!合肥合肥!合而肥之!不是说说而已的

  • 2025-02-21 22:31

    纯粹就是胡说八道引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