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北京的街道显得格外忙碌,新年的气氛打破了往日的沉闷。
一位驾驶着特斯拉的年轻车主,兴奋地打开了手机里的推送通知:“特斯拉FSD功能上线。”这个消息像是一枚石子,投进了他和许多车主的心湖,泛起了层层涟漪。
FSD,全自动驾驶功能,极具前瞻性,但在中国,这块市场是否能被迅速批准使用,依然让人抱有疑问。
销售下滑与市场挑战很多人可能不知道,2023年特斯拉在全球的销量出现了久违的下滑。
虽然跌幅仅为1%,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这个百分比背后的意义可不小。
中国市场一直被视为特斯拉的避风港,但近来却显得有些棘手。
去年欧美市场的表现不佳,中国市场虽有8%的增长,但特斯拉的营收占比反而有所下滑。
这令许多人开始思考,这种增长究竟只是依赖于降价策略,抑或是真正的市场潜力?
FSD的引入无疑是特斯拉剑指中国市场的重要一步。
这个“迟到”的功能面临着国产廉价电动车的强势挑战,再加上国内的自动驾驶市场早已进入“智驾平权”的风口,FSD的高定价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FSD发布以来,中国市场的车主们评论两极分化。
有人称赞其稳定性,有人则抱怨它对于本土复杂路况的不适应。
一位车主无奈地讲述自己的经历:“短短十分钟内,FSD自动变道四次,还闯了两个红灯。”这让人不禁质疑,这款被马斯克寄予厚望的产品,究竟是否已经准备好在中国的道路上“大展身手”?
另一方面,业内专家指出,FSD在感知能力和动态博弈方面的表现相当突出。
甚至被比作“驾驶技术高超的美国老司机”,只是暂时未能适应中国的路况。
在公司内部,这个“端到端”的系统不再依赖于传统的打补丁方式克服困难,而更像是依托大模型学习,以图让汽车“学会”如何处理复杂的驾驶环境。
这个突破性架构是特斯拉的重要卖点,也许正是它在长期竞争中制胜的法宝。
特斯拉的市场转型特斯拉的市场策略无疑让人不敢小觑。
近几年,马斯克一直在转型上做文章,从单纯的汽车制造商走向人工智能企业。
在他的新蓝图中,电动车只是为AI服务的一环,FSD、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才是长远的发展重心。
但事情总是没有那么简单。
一次性的大变革意味着同时伴随阵痛,Model 3和Y的更新不再是重头戏,反而是未能如期晋级的FSD承载了太多期待。
当资本市场的耐心被逐渐耗尽,对特斯拉的高额估值还能坚持多久?
中国市场的新问题智能驾驶市场风起云涌,特斯拉在中国遇到的新挑战将考验它的适应力。
定价高达6.4万元的FSD,放在当下的市场来说,不仅面临自家高定价的困惑,还要与“下放智能驾驶”的国产品牌竞争。
这样的定价对比还是难掩不利。
而国内同行们已经在积极推动智能驾驶普及化:小鹏将智驾功能覆盖至10万元级别的车型,比亚迪的“天神之眼”甚至扩充到7万元价位的汽车中。
面对这样的市场局面,FSD高企的定价显然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兑现成预期的体验。
或许最快的解决方案无非是快速调整策略,根据中国的市场需求进行本土化的强力改进。
然而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努力,特斯拉是否有足够的耐心等待这一调整期呢?
特斯拉在中国的全自动驾驶功能上的艰难探索,正如在未知的海域航行。
它的每一步都影响着未来的市场方向,但能否成为扭转市场的关键,还是未知数。
在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对智能驾驶的态度如同潮水,不同的是,有些技术涌来就又退去,而另一些,则坚定地凿出一条持久的航道。
正如敬业的工程师们不断调优算法、数据不断飞升,特斯拉或许会在这一片庞大的市场中找到平衡点,弹好这个“双簧”。
提升用户体验的过程中,消费者也许会由一开始的质疑转为最终的接受。
对于特斯拉而言,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的竞争,也是思想和市场策略的考验。
这个冬天,特斯拉的未来,让人拭目以待。
fsd降价吧。不然好东西不用。等于没用[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