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政府采购 “乡村运营服务” 也随之兴起。其初衷本是借助专业的运营力量,整合乡村资源,挖掘乡村特色,打造乡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生态优化、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协同进步,期望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最终达成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愿景。
然而在现实中,却出现了诸多事与愿违的情况,导致财政开支被浪费。一方面,存在部分地区盲目跟风引进所谓的 “乡村运营师” 或运营团队。比如有一个市,在主要领导人的推动下,一次性就引进了数百名乡村运营师,驻村运营 “美丽乡村示范村”,政府财政每年要为这些运营师支付数以亿计的运营服务费。但几年下来,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只是打造出了一些 “美丽乡村盆景”。在权力推动时,参观学习培训者众多,看似热闹非凡、生意兴隆,可一旦领导调走,这些 “盆景示范村” 便迅速沉寂下去,因为这些运营模式往往没能真正扎根乡村、契合乡村实际需求,只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化运营。
另一方面,在采购过程中,还存在预算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购买主体常常 “重采购、轻履约”,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责任履行缺失,使得承接主体提供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承接主体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有效开展运营工作,却依然能拿到相应款项,导致财政资金投入后没有换来应有的乡村发展成果,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部分乡村运营项目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评估,没有充分考量当地的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等关键因素,使得运营服务无法落地生根、发挥实效,最终只能是财政资金打了水漂,却没能给乡村带来实质性改变和长久的发展动力。
政府采购 “乡村运营服务” 浪费财政开支的表现(一)打造 “政治盆景” 的高额投入在部分地区,出现了一种为打造所谓 “美丽乡村示范村” 而投入高额财政资金,却收效甚微的现象。比如有这样一个市,在主要领导人的大力推动下,一次性从浙江引进了数百名乡村运营师,让他们驻村去运营 “美丽乡村示范村”。政府财政每年都要为这些从浙江来的乡村运营师支付数以亿计的运营服务费,本想着借助他们的专业能力让乡村焕然一新、蓬勃发展,可几年下来,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
这些乡村在打造的过程中,只是在权力的推动下,成为了 “政治盆景”。在领导蹲点关注的时候,来参观学习培训的人众多,看起来热闹非凡、生意兴隆,仿佛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但一旦领导调走了,没了这种权力层面的推动,那些原本热热闹闹的 “盆景示范村” 便迅速沉寂下去了。因为这些运营模式大多没有真正立足乡村实际,没有契合乡村的特色与需求,只是浮于表面,做一些形式化的打造。而后续为了不让这些 “政治盆景” 就此荒废,还得持续由政府财政出资,继续去浙江学习经验、引进运营师,甚至以倒贴钱的方式让运营师来主导运营,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不断浪费着财政开支。
像陕西袁家村、浙江何斯路村这样成功的乡村发展案例,靠的是内部建立起 “四权统一” 的运营体制,有统一的产权、财权、事权、治权,而 “政治盆景” 村很难重建这样的体制机制,离开了财政持续投入就难以为继,本质上这都是反市场行为,最终导致财政资金投入打了水漂,没有换来乡村真正可持续的发展。
(二)服务站闲置造成资金浪费除了上述情况外,部分农村电商服务站的闲置问题也造成了财政资金的浪费。以广西部分地区为例,农村电商基层服务网点建设呈现出无序的状态,存在一拥而上、盲目建设的情况。在柳州市融水县,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第十一督查组就发现了诸多问题。有的电商服务站大门紧闭,长时间处于无人经营的状态;有的虽然开着门,却根本没有实质性的业务运营。
督查组查阅融水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服务站的服务清单月报表后还发现,几乎所有站点销售的物品都是烟酒、牛奶、洗衣粉等日用品,而这些其实就是服务站所在商店原本的日常经营商品,并非真正通过电商渠道拓展的业务。融水县在 2019 年的一份政府采购合同显示,县里为了建设 20 个乡镇级和 100 个村级电商服务站,投入了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350 多万,本是期望这些服务站能成为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可现实却是它们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大量的资金就这样被白白浪费了,没有实现资金投入预期的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等目标,令人惋惜且值得深思,后续如何盘活这些闲置资源、避免资金的进一步浪费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府采购 “乡村运营服务” 事与愿违的原因(一)反市场行为的影响在政府采购 “乡村运营服务” 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反市场行为,这对其实际效果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以某市为例,在主要领导人的推动下,一次性从浙江引进了数百名乡村运营师,驻村运营 “美丽乡村示范村”,政府财政每年要为这些运营师支付数以亿计的运营服务费。本想着借助他们的专业能力让乡村焕发生机,可几年下来,只是打造出了一些 “政治盆景”。在权力推动时,参观学习培训者众多,看似热闹非凡、生意兴隆,然而一旦领导调走,这些 “盆景示范村” 便迅速沉寂下去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财政出资建 “政治盆景” 村以及请乡村运营师等行为本身是反市场行为。像浙江的乡村运营师,如果没有财政为其买单,他们就会离开。而陕西袁家村、浙江何斯路村这样成功的乡村发展案例,靠的是内部建立起 “四权统一” 的运营体制,即有统一的产权、财权、事权、治权。那些 “政治盆景” 村很难重建这样的体制机制,离开了财政持续投入就难以为继,即便投入再多资金,也难以真正激活乡村运营,无法像袁家村、何斯路村那样依靠自身实现良好运营,最终导致财政资金投入打了水漂,没有换来乡村真正可持续的发展。
(二)管理环节存在缺陷1. 预算编报不准确部分单位在政府采购 “乡村运营服务” 时,对相关概念理解和界定不清,在编报预算时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工作人员没能准确把握政府购买服务的范畴,在编报部门预算时未将涉及乡村运营服务的项目予以明示,使得采购资金安排缺乏合理依据。比如在对乡村旅游运营服务采购预算编报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旅游旺季与淡季的差异、游客接待量预估等因素,只是粗略估计一个金额,这就导致后续资金要么不够用影响项目推进,要么出现资金冗余却没有合理规划使用的情况,从一开始就为财政资金的浪费埋下了隐患。
2. 预算管理不到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采购、轻履约” 的现象较为突出。购买主体往往将重点放在完成采购流程上,而对后续的履约监管责任履行不到位。例如在乡村文化活动运营服务采购项目中,合同约定运营方要定期举办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可购买主体在项目实施时没有安排专人去跟进监督,运营方只是偶尔举办几次简单活动敷衍了事,却依然能拿到相应款项。这种监管缺失的情况,使得承接主体提供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无法保证乡村运营服务达到预期效果,最终影响资金效益,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
3. 预算绩效不够高承接主体完成项目的质量不达标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导致绩效目标完成情况不好。一些乡村运营服务承接方缺乏专业能力和经验,在对乡村农产品电商运营服务项目承接后,没能有效搭建起线上销售渠道,也没有做好品牌推广和物流对接等工作,使得农产品销售没有明显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