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治怪才”申不害传奇(一)

爱爱历史 2024-10-26 03:49:03

>>申不害,本为郑国人,韩昭侯时期的国相,战国时期的改革家、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

话说郑国历史悠久,与晋国接壤,是春秋时期的大国之一。公元前453年,晋国发生内乱,赵、魏、韩“三家灭智”并瓜分晋地,变为韩国与郑国接壤。从公元前423年起,韩国君主韩武子、韩景侯和韩烈侯不断攻打郑国,双方战成平手,期间郑国和韩国都包围过对方的都城。公元前375年,韩哀侯举兵攻克郑国都城新郑,郑国灭亡,之后韩国定都新郑。新郑地处秦岭的东端,周边都是山地,拥有易守难攻的地形优势;另外新郑远离秦国,还可与东边的魏国“抱团”。

申不害是个有大志向的人。申不害的父亲在末代郑国只是做了一个小官,其跟着父亲学习,上手很快,掌握了为官以及一些赋税方面的本领。韩国吞灭郑国时,年仅十岁的申不害随父母一起回到老家,以耕田为生。不久,申不害的父母死亡,其成为了“贱民”。

申不害的归属感不强,身陷孤独和迷茫,其决心到列国游学,便一把火烧了祖居老屋,愤而离开了韩国。

申不害还是一个奇人。申不害离开韩国时想的是“复国”,其游学的动力就在于此。在近二十年里,申不害几乎游遍了列国,其不像同时期的吴起、孙膑、庞涓、商鞅一样拜在名师门下,而是广读博览,自研自修。

经过十多年的研修,申不害形成了一套理论,其把这套独创性的理论称为“术经”。所谓“术经”,就是以依法治国为基础,专门研究权术,主张的术治是国君用权谋之术来驾驭臣下,术就是手段和技巧,并且不公开。申不害还认为行政体系的运转光靠道德是不够的,必须用了然于心、精心设计的“术”来控制。

公元前361年,申不害来到了齐国著名的稷下学宫,其与名士们论战了二十余场,赢得了阵阵喝彩,士子们称之为“法家奇才”。申不害撰写的《申子》被士子们争相传抄,也成为国君案头必备。

然而,对“术”的精深钻研,使申不害成为人人畏惧并敬而远之的名士。试想一下,一国只有一个国君,若是臣子都用术,这个国君还怎么当?于是,没有一个大臣敢举荐申不害,也没有一个国君敢用申不害。

率先离开稷下学宫的商鞅魏国“求职”不成后到了秦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并被任命为左庶长,成为上马治军、下马治民的军政大臣。申不害怀揣“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梦想,结果却无人问津,其一气之下离开了稷下学宫,又开始了于名山大川寻访高人的游历。

一次,在楚国的神农大山,申不害偶遇了从山中出来的百里老人。两人在松间泉水旁摆开干肉,就着醇酒闲谈,这一谈竟是两个昼夜。百里老人深入浅出的散淡,使申不害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豁然开朗;而申不害犀利无比的谈吐,也使百里老人感到了勇猛精进的活力。

百里老人对申不害的求仕受挫做了详细的拆解,指出申不害“杀气与诡秘皆存,人辄怀畏惧之心”是致命的弱点,最后说:想要一展抱负,就得把“术治”理论包装一下,依法为进,以术为用;术,可用而不可道。

百里老人的话一语中的,申不害听后仰天大笑,并对百里老人说:术者之术,堪称天下大术。百里老人知道申不害已经悟到了关键所在,笑着对申不害说:你此一去,必当为相也!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