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秦国,王权存在的时间颇为久远,从秦孝公那时起,秦王的权力就相当大。可秦武王去世后,年仅十八岁的秦昭襄王嬴稷登上王位,却陷入了太后宣太后和魏冉把控朝政的艰难处境,由此引发了一场权力的争斗。
【一、掌权之争:18岁秦昭襄王面对太后与魏冉的权力博弈】
秦武王当政之时,奋发图强,让秦国的实力变得极为强盛。但是呢,他晚年的时候没有儿子,这就给昭襄王的继位带来了麻烦。武王去世后,大臣们聚在一起讨论继承人的事儿。太后宣太后想让她的儿子芾继承王位,而惠文后的儿子壮也想来争一争。这两位母后谁也不肯退让,使得争斗不断。朝廷因为这事吵个不停,差一点就引发了内部的动乱。
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身在赵国当人质的嬴稷,被赵武灵王一路护送回到秦国,在武力的强压之下,登上了王位。那时的赵国国力强盛,宣太后不敢公然表示反对,只得同意让嬴稷成为秦昭襄王。
赵武灵王力挺嬴稷,其意图显而易见,就是期望借助秦国的力量来增强自身实力,从而实现联手打压其他诸侯国的目标。然而,他怎么也没料到,嬴稷根本不会对赵国的相助心怀感激,其后更是在长平之战中将赵军打得大败,让赵国遭受重创,大伤元气。
嬴稷回国后,其继位之路可谓是波折不断,到处都充斥着权谋与算计。各个诸侯国战战兢兢,就怕秦国因内乱而波及自身的安稳。最终,嬴稷凭借着赵国的武力支持,成功登上王位,由此展开了他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旅程。
【二、稚龄君主面临权力被架空的困境】
18岁的年纪,对于一个君主来说,还带着几分懵懂和稚嫩呢。秦昭襄王才刚坐上王位,就掉进了权力被他人掌控的窘境之中。太后宣太后和魏冉联手把大权紧紧握在手中,这使得年轻的秦昭襄王就如同一个傀儡般,毫无实权。
依着惯例,身为母后的宣太后理应退位,辅助年幼的君主。可她却非如此,此人心机很重,野心极大,一心想要把朝政大权握在手中。为达此目的,她拉上自己的亲弟弟魏冉,将朝政大权牢牢把控。魏冉这人狡猾多端,心地不善,跟太后勾结那是为了权力。他俩联手,秦昭襄王压根儿没法抵挡,只得听凭这两位长辈做主。
太后与魏冉一同摄政,这事儿引得朝廷上下满是怨言。大臣们在私底下说个不停,觉着他们太过专横,根本不把王法当回事儿。然而昭襄王刚刚坐上王位,又怎能去管得了这两位长辈呢?所以朝廷上下对他们的不满,也只能是在背地里小声嘀咕罢了。
昭襄王心里清楚,自己还太不成熟,要是直接跟太后魏冉对着干,那纯粹是自寻死路。于是,他在明面上顺着太后的意思行事,可暗地里却在积攒力量,提升自己的势力。在历史上,像这种年轻君主权力被架空的情况并不少见,至于昭襄王能不能扭转局势,那还得打个问号呢。
【三、昭襄王隐忍不发,暗中积蓄实力】
大权旁落之际,年轻的昭襄王并未急于去争夺权力,而是选择隐忍,静静地观察形势变化。他心里清楚,自己还很稚嫩,倘若直接跟太后魏冉对着干,那除了导致自己灭亡,不会有别的结果。因而,他在表面上听从太后的安排,实际上却在暗暗积攒力量,提升自己的势力。
他首先干的一件事,就是让自己的心腹向寿当丞相。向寿跟昭襄王打小就一块儿长大,他俩关系特别好。昭襄王让他当丞相,就是盼着他能帮自己把权力夺回来。要是太后真掌了权,那她肯定会让亲信魏冉当丞相,而昭襄王的这番举动,把他的野心表露无遗。
向寿这人做事小心谨慎,很受昭襄王的信赖。他走马上任后,起劲地替昭襄王出谋划策,在朝堂之上慢慢地赢得了不少支持。可太后和魏冉呢,还美滋滋地躺在权力的安乐窝里,丝毫没察觉到危险的逼近。昭襄王起用向寿,给日后夺取权力做好了铺垫。
昭襄王允许赵国大将廉颇之子廉乘在秦国居住。廉颇一直对赵王忠心耿耿,然而他在赵国却遭到了排挤。昭襄王收留廉乘,一则是为了招揽人才,二则能够对赵国形成牵制。由此可见,昭襄王颇具政治远见,即便在太后摄政之时,也在谋划着自己的盘算。
【四、范雎助昭襄王夺回权力】
昭襄王心里清楚,太后和魏冉牢牢把控着大权,不过他并不急于跟他们对着干,毕竟自己那会儿还欠缺足够的智谋和可用的人才。就在这时,局势因一位谋士的现身而发生了改变,此谋士便是范雎。
范雎在赵国时颇为不顺,后来流落到秦国。此人能力不凡,且心怀大志,刚到秦国便踊跃进献谋略,一心想要崭露头角。他先是把自己的策略告知向寿,接着借由向寿的引见见到了昭襄王。昭襄王聪慧灵敏,当即任命范雎做丞相,将他当作主要谋士。
太后和魏冉压根没料到昭襄王能从赵国招来善于权谋之人,一时间慌了手脚。范雎走马上任后,没多久便在朝堂之上开始争夺他们的影响力。他先是把重要大臣拉拢到自己这边,接着一点点削弱太后的势力。最终,靠着对魏冉的诋毁进言,魏冉无奈之下只得离开。太后也因失去了支持,灰溜溜地退出了朝堂。
在范雎的协助之下,昭襄王成功打败了太后与魏冉,顺利将大权夺回手中。他先是起用向寿来积攒实力,接着依靠范雎来筹谋计策,凭借自身的政治手段,经过一番层层谋划,昭襄王总算在这场权力争斗中获得了胜利。
【五、41年治世,昭襄王终成明君】
从这时起,秦昭襄王在朝堂之上权势熏天,太后虽有荣誉加身,却没什么实际权力了。昭襄王采取起兵攻打赵国的办法,让赵国的实力大幅削弱,为秦国解决了一个潜在的威胁。另外,他又调遣军队援救韩国,抵御楚国的进犯,以此巩固秦国在关中各国当中的领导地位。
昭襄王当政长达四十一年,把秦国打造成了一个雄踞关中、实力强劲的大国。在他的治理下,秦国强化了法制建设,重视招揽贤才,从而让秦国的国力不断提升。他能够听取进谏之言,使得秦国政治清正廉明。此外,他还鼓励农耕与蚕桑业的发展,大力倡导节俭之风,以此来减轻百姓的负担。
想当年,那个才十八岁的青涩少年,经过时间的洗礼和经验的积累,最终蜕变成了一代英明的君主。是他让秦国逐渐变得强大,给后来嬴政统一六国创造了条件。昭襄王的一辈子,功绩卓著,他那跌宕起伏的夺权历程,展现出了极为不凡的政治手段和长远目光,这也让他成为了秦国历史上了不起的一位君主。
【结语】
秦昭襄王在十八岁的时候登上了王位,正值弱冠之年呢。那时,朝政被太后掌控着,可他并没有慌乱,而是沉稳地积攒力量。在谋士的帮助下,他成功地把大权夺了回来,最后成为了一位英明的君主。
昭襄王的事迹给咱们提了个醒,在强权面前,年轻人可不能盲目自大,得稳住阵脚,瞅准时机成熟了再进行反击。另外,他还彰显出了识别人才、任用人才的本事,以及有着深远谋略的大气风范。这些都是值得后人去借鉴的。
昭襄王的夺权之路可谓波澜壮阔,充满戏剧性的同时,也给人以诸多启示。这一过程不仅促使秦国国运昌盛,更铸就了一位英明政治家的光辉形象。昭襄王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令人动容,他的事迹永远值得人们铭记与颂扬。
连Ai都看不下去
武王英年早逝,哪来的晚年
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