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三学霸林嘉文,距高考百天时跳楼,遗言:一生已看透两件事

惜蕊说历史 2023-05-17 16:04:18
在此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每天接收精彩内容、看到不一样的故事

2016年2月24日西安中学年仅18岁的高三学生林嘉文从高楼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个消息一出,马上震惊了整个史学界,无数学者纷纷表示哀悼,惋惜史学界失去了这样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那么这个18岁的少年林嘉文究竟有何过人之处,为什么又被称为不可多得的天才少年,天才的头衔之下,究竟是不是平常人无法承受的压力?

天才少年、惊才绝艳、名震一时、天纵奇才,这都是林嘉文曾经拥有过的头衔。

但为什么他现在会用如此轻率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成为一具冰冷的尸体?

自尽之前林嘉文曾经留下遗书,文笔措辞清醒但绝望,是什么让天才少年走到这一步?

与史结缘的天才少年

2014年刚刚考上高中的林嘉文发表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当道家统治中国》。

这是一本文章措辞非常严谨,史学观非常宏大的学术类书籍,其文章水准根本不像是16岁的林嘉文的手笔。

这本书还有一个副标题:“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和汉帝国的迅速崛起”,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书籍的立意非常宏大。

研究的是中国千年的道家思想和帝国政治崛起之间的必要联系,没有稳定的知识积累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三十余万字的书籍花费了林嘉文数年的时间,纵横对比举例说明,文风犀利自由洒脱,很有一种古人之风。

因为林嘉文刻意隐瞒自己的身份和年龄,这本书火了,林嘉文却没有,这正合他的意。

他不想引起人们对自己身份的过多讨论,让读者把重点都放在书的内容上。

短短一年之后的2015年,林嘉文完成了自己的第二本著作《忧乐为天下》,这是一本讲述范仲淹和庆历新政之间的故事。

对于一般的17岁少年来说,对于范仲淹这个人物的印象大都来自《岳阳楼记》,能记住的也只有那句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但是林嘉文不一样,这又是一本全面且客观的历史书籍,和上次不一样的是,这次林嘉文出名了。

林嘉文所在的西安中学和出版社联合为林嘉文开办了一场盛大的发布会,同时邀请了学界许多知名的人物参加。

在发布会上所有人也知道了林嘉文就是那本《道家统治中国》的作者,两本书带来的名利汹汹而来,林嘉文的风头一时无两。

许多知名学者原本对第一本书就青睐有加,对这第二本书自然是兴趣颇丰,纷纷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国内有名的宋史研究大学者李裕民教授就对这本书做出了极高的评价,同时认为林嘉文本身的水平已经属于是独一档的人物。

不仅如此李裕民教授还和多位知名学者共同为此书作序,也引发了媒体的争相报道。

年仅17岁的少年如此巨大的成就,同时引爆了社会的舆论。

在此后数次的交流中,李裕民教授认为林嘉文天资不凡见解深刻,足以称得上是:“新中国成立后,具有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准的作者中最年轻的。”

这是一句极高的评价,对此说一句林嘉文是天才完全不过分吧,但林嘉文这个天才,是非常低调的。

或许有人会疑惑,第二本书办了那么大的发布会,造出那么大的舆论,他还是低调的?殊不知这其中是有隐情的。

淡泊名利的少年才俊

和许多惊艳一时风头无两的人相比,林嘉文是低调的,出版第一本书的时候,林嘉文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隐瞒了自己高中生的身份。

此事被学校得知后,学校有关人员感到非常惋惜,这是多好的一个成名的机会,张爱玲的至理名言:“出名要趁早”在谁的身上都适用,毕竟没有人知道错过了这次机会下次机会是啥时候。

于是在林嘉文决定出版第二本书的时候,他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找到学校和出版社谈一谈。

出版社付出了人力物力,当然希望新书能够大卖,学校也希望对林嘉文做一个充分的宣传。

这些林嘉文都能理解,所以他答应了学校和出版社会参加他们组织的各项宣传活动。

或许有人认为,这是林嘉文希望借助宣传给自己出一次名,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各种宣传尘埃落定之后,林嘉文只是多认识了几位知名的教授,除此之外,再没有什么谋取利益的行为。

但林嘉文的担心也不无道理,成名之后的林嘉文还是遭到了社会有些人的质疑,造假、代笔、伤仲永等名词纷至沓来,让年仅17岁的少年有些手足无措。

他的重点都放在学术研究上边,对于汹汹而来的舆论,既然没有办法应对,林嘉文索性选择了不理不睬。

在课余时间,林嘉文还是选择了安安静静的进行历史研究,或者就是参加一些历史相关的活动,其他就再没有什么动作了。

这时候一定会有人好奇,这个惊才艳艳的少年才俊,究竟是什么来头。

是不是家族遗传,是不是有人帮助,其实也不算是。

林嘉文的出身和普通人也没有特别大的差异。要说有什么不一样,可能家庭环境的熏陶会多一点。

书香门第的优秀学生

林嘉文于1998年出生在西安市的一个教师家庭,三代从教的家庭氛围是非常好的。

在这种家庭长大的林嘉文深受家庭熏陶,不爱说话性格稍微内向,但是为人温文尔雅有君子之风,喜爱读书,喜欢研究,为人也比较稳重。

如果说家庭环境是潜移默化的熏陶,那么有一档电视节目就是直接打开了林嘉文心灵的窗口。

这个节目就是每天中午中央十套热播的《百家讲坛》。

作为集合了王立群老师、易中天、钱文忠、袁腾飞等大家的电视节目,《百家讲坛》中的思想跳跃,很有一种百家争鸣的感觉。

家里人喜欢看这个节目,林嘉文也喜欢看,正因如此他才能够在小小年纪就了解到历朝历代的故事,认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正是因为这种对历史的启蒙教育,林嘉文深深爱上了历史,并将研究历史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

林嘉文着魔一样的热爱历史书籍,经常废寝忘食,不眠不休。

当同龄人还在肆意玩耍的时候,林嘉文已经在自己的努力之下读完了一些相比较难以理解的历史书籍。

比如《三国志》、《资治通鉴》等书籍。

那时候的互联网尚不发达,书籍的购买和寻找大多依靠实体书店,好在一家人都是从事教育行业,能够买到的书也比别人多一些,林嘉文因此而遍观群书。

但读书的困难也摆在面前,那时候较为贫瘠的互联网资源不能帮助林嘉文找到合适的翻译和帮助。

消化这些书籍的难度有多大就可以想象了。

了解历史的过程中,林嘉文也在不断的思考,思考历史的变迁,思考文化的变迁,思考政治的演变。

慢慢的林嘉文的思想深度远远的超过了同龄人,普通人难以望其项背。

深陷抑郁的普通学生

伴随着天才的往往是孤独,因为对世界看的太清楚,对事物的敏感程度也会远超旁人。

在生活中,作为天才,总要忍受旁人不一样的目光。

在课堂上老师对林嘉文总是会格外关注,因为林嘉文会让老师倍感压力。

老师会觉得自己的历史储备可能还没有林嘉文多,讲课的时候总会不自觉的看向林嘉文。

在同学们之间,林嘉文的人际关系自然不是很好,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他孤僻的性格。

下课之后除了进行一些必要的社交活动,其他时候林嘉文都会直接回到属于自己的历史天地中。

这种长期的困境和孤僻,一定会诱发一种现在非常常见的病症,抑郁症。

越是孤僻越为严重,林嘉文一直以来都是借助药物来控制自己的病情。

成名之后社会舆论的压力汹汹而来,林嘉文的抑郁症更是达到了顶峰,将他折磨的精神恍惚,只能加大药量控制情绪。

对于林嘉文使用药物控制病情这件事情,学校和家人都是知道的。

林嘉文还有自己专属的心理医生,会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平复自己的情绪。

以史为鉴,可以正衣冠,熟读历史能够帮助人变得清醒。

但过于庆幸就会变得敏感,林嘉文就是这样,内心细腻,能够凭借自己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历史的真相。

社会舆论的质疑和嘲讽、亲眼见到社会的人生百态、平时生活的孤僻独处、成名之后的压力倍增无处倾诉。

都集中在这个未成年的孩子身上,这是一种多么恐怖的力量,让林嘉文经常有夜半临渊之感。

人生迷茫,极端选择

最终在2016年2月24日深夜,经过长久思考的林嘉文从楼上一跃而下,潦草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林嘉文说:“对于自己的去世,你们可以不理解,但是请尊重。”

这是一种冷静和坦然,他的内心是煎熬的,但是他的心智是清醒且冷静的。

得知这个消息后,史学界的学者们非常痛心,惋惜史学界的天才如星陨落。

那时候距离高考只有不到百天的时间,林嘉文在历史研究上的光辉璀璨夺目。

让人忽略了他在其他学科上的能力,其实林嘉文各学科的成绩都非常不错,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如果发挥稳定,林嘉文能够轻易的进入中国的顶尖学府,但现在一切都戛然而止了。

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林嘉文给自己平时关系比较好的一位老师发了一封告别的邮件,在邮件中林嘉文就像朋友一样,向老师诉说了自己的苦闷。

在林嘉文的遗书中,他对自己的父母都提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希望他们尊重自己的选择,同时也和自己的读者们、自己的心理医生、自己的老师和同学做了告别。

就像林嘉文自己说的,他已经看清了人生的两件事:未来和现实。

现实中林嘉文对历史的研究倾注了所有的情感,时间久了之后,更像是一份无法割舍的情感,他孤独,但总是能够在历史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对于未来林嘉文说,他已经能看清自己未来的结果,“活着太苍白了,活着的言行让人感到厌烦,包括我自己的言行,我不屑活着。”

他最后留下的言语,不像是一个被抑郁症折磨到精神失常的人。

他还半开玩笑的说,很担心跳楼自杀之后的遗体会很难看,足以看出,林嘉文在最后时刻还是非常清醒的。

总结

对于林嘉文,与其说他是一个天才,不如说他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

在历史中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生活中他却找不到自己准确的定位。

他应该是在在象牙塔中深入研究学术的人,更不应该被世俗所袭扰,需要充足的精神世界来作为依靠,要过得是一种精神生活,或许林嘉文选择离开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明白了世界的真谛。

长久的压抑得不到疏导,日日遨游在精神生活中。

如果能够有人及时的和林嘉文沟通,事情或许不会走到这一步,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对于平常人来说,这件事就像是一个警示,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发展健康。

3 阅读:1627
评论列表
  • 2023-06-07 16:55

    [哭哭][哭哭][哭哭][哭哭][哭哭][哭哭]

  • 2023-06-07 23:40

    孤独的天才,要么飞天,要么入土

  • 2023-06-08 12:06

    天才少年埙命,痛惜,惋惜!哎…,沒法评!

  • 2023-06-12 22:51

    交往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