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男子发现祖母百年前与中国男性合影,不通中文,毅然跨国寻人

微风中的呢楠 2025-02-22 10:50:09

1930年拍摄的一张老照片,在2022年被美国小伙埃迪发现,那时他正在整理祖母的遗物。这张照片距今已有94年的历史,照片里,祖母和一个名叫金伯铭的中国男人紧挨着。照片背后,写着“with love”,这让埃迪不禁怀疑,这个中国男人或许就是祖母的初恋。于是,从2022年起,埃迪踏上了跨国寻亲之旅。为收集更多线索,他努力学习中文,还多次前往中国。埃迪的祖母与金伯铭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过往?本期,将带你走进埃迪的寻亲历程。

1986年,埃迪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那时祖母已经76岁高龄。在埃迪6岁时,祖母离世,所以他对祖母的记忆并不深刻,不过从父亲口中,他听闻了许多关于祖母的故事。祖母维罗妮卡·埃斯特尔·米尔斯原本是波兰人,十多岁时,随父母从波兰移民到美国。作为新移民,米尔斯从小就遭受周围人的欺负与歧视。但她凭借着不服输的性格,刻苦学习,最终考入密歇根大学,也正是在这所大学,她结识了中国留学生金伯铭。

金伯铭,1908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马市街11号。值得一提的是,金家老宅正对着钱学森故居,按年龄推算,金伯铭仅比钱学森大两岁,这不禁让人猜测,他们小时候是否有过往来,甚至可能是亲密无间的玩伴。

金伯铭的祖辈中,有一位名叫金应麟,在清朝考中进士,官至大理寺少卿。金伯铭的父亲金元达是商人,曾在杭州马市街11号开了一家古董书店,取名“豸华堂”。有一篇民国时期的文章记载,鲁迅先生曾到访这家书店,并购买了一本名为《南陵无双谱》的图文书,当时售价1元,邮费2角5分。金伯铭有两个姐姐,且都比他出名,两人都是艺术家。大姐金启静是画家,后来嫁给了知名画家朱孔阳,这对夫妻在民国时期的画坛颇具名气。

二姐金耐先是摄影师,35岁时嫁给了国民党中将、时任宁波防守司令部司令的王皡南。然而,金耐先与王皡南的婚礼,引发了蒋介石的不满。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曾公开发布军令,规定“在抗战时期凡属军人不得结婚”。王皡南违背这条军令,被蒋介石下令枪毙,这使得结婚仅三天的金耐先成了寡妇。后来,这段历史成了人们闲聊的话题,金耐先也因此被众人知晓。金伯铭作为家中独子,家庭条件优越,且勤奋好学。1926年,他考入上海沪江大学,这是一所当时的教会大学,后来并入上海理工大学。1928年,上海沪江大学新建图书馆,那时学校资金有限。金伯铭身为学生会骨干,被任命为募捐委员。在此期间,他带头将家中祖辈传承下来的一批珍贵古籍,全部捐赠给沪江大学图书馆,如今该捐赠信息仍有记录。

图书馆落成当天,胡适先生亲临大会,金伯铭在会上发言,汇报了捐赠人员名单和捐赠数额。由此可见,金伯铭当时与胡适先生也曾有过交集。1930年,金伯铭从沪江大学毕业,同年前往美国,进入密歇根大学留学,攻读市政管理专业。由此可见,当年的金伯铭志向远大,想必是希望学成后回国,参与中国政府的管理建设,让祖国变得更加现代化、更加繁荣。

留学期间,金伯铭在校园里十分出名,他在密歇根大学创立了国际学生世界事务论坛中的世界政治委员会,自己担任会长,埃迪的祖母米尔斯则担任秘书。或许正是在这个校园组织里,金伯铭与比他小两岁的美国姑娘米尔斯有了更多接触。在那个年代,中国留学生与美国当地学生的交流并不多。用埃迪的话来说,美国学生习惯与本国同学聚在一起,对外来留学生有抵触情绪,而中国留学生则更专注于学业,心怀报国之志,一心想着学成回国。所以,一个中国留学生能和一个美国学生成为朋友,是非常难得的。也正是在那段时间,金伯铭和米尔斯留下了一张合影。这张合影拍摄于1930年冬天,照片中共有4人。金伯铭站在第三排,他左边站着两位欧美女性,身份已无法考证,估计也是世界政治委员会的成员。而金伯铭右边,就是埃迪的祖母米尔斯。

仔细观察照片可以发现,米尔斯与金伯铭站得更近,米尔斯的身体甚至微微倾向金伯铭,而金伯铭左边的女士,身体则离他更远一些。让埃迪印象深刻的是,祖母米尔斯保存的这张照片正面写着:“To Veronica with love,Benjamin”,翻译过来就是“用爱献给维罗妮卡,金伯铭”。很明显,这句话是金伯铭所写。在那个年代,朋友之间很少用“With love”这个词,所以看到这张照片后,埃迪确定祖母米尔斯和金伯铭曾谈过恋爱,而且金伯铭极有可能是祖母的初恋。只是除了这张照片,祖母从未向子女提起过金伯铭。在密歇根大学的4年里,金伯铭经常参加演讲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他多次为中国发声,谴责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还特意提醒美国人警惕日本随时可能发动的对华侵略。事实上,当时美国国内舆论支持中国,许多美国民众同情中国,还自发进行声援。1934年,金伯铭结束留学生涯,与米尔斯就此分别,此后再未相见。回国后,金伯铭先到北京,在北京大学任教。

工作不久后,金伯铭与清华大学副校长赵国材的女儿赵荷因结婚。抗日战争爆发后,金伯铭带着妻子来到上海,先是在上海沪江大学任教,后来进入浙江兴业银行上海总部工作。当时上海金融行业发展迅速,金伯铭在银行工作,还在1940年撰写了一本名为《银行实践》的书籍,这是最早用中文写成的关于银行业机制的书籍之一。或许是因为工作繁忙,金伯铭与妻子感情不佳,最终离婚。如今,上海档案馆仍保存着金伯铭1945年的离婚记录。

档案显示,离婚案件是由妻子赵荷因起诉的,起诉原因记录简单,只有几句话:精神痛苦,不堪同居,为前途幸福计,唯有离婚。金伯铭给出的解释是:脾气不和。在那个年代,离婚案件本就稀少,没有出轨、家暴的离婚更是罕见,由此可见金伯铭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还有一份1930年浙江省的报告,有人向浙江省政府举报金伯铭吸食洋烟,请求政府派人抓捕处理。新中国成立后,关于金伯铭的记录很难查到。唯一留存的一张照片拍摄于1985年,照片中,77岁的金伯铭参加了沪江大学校友会,由此推测,金伯铭在中国大陆度过了余生,大概率已经去世。至于他是否有子嗣和后人,至今不得而知。

再说埃迪,长大后成为一名律师,后来前往日本工作。

2022年,埃迪和定居欧洲的父亲回到美国老家,整理祖母米尔斯的遗物时,发现了金伯铭送给米尔斯的照片。埃迪察觉到祖母和金伯铭关系特殊,出于职业的敏感,他非常想弄清楚当年祖母和金伯铭之间发生了什么,同时也想找到金伯铭的后人。为此,埃迪到密歇根大学查找资料,通过多方探寻,终于得知金伯铭是来自中国的富家子弟。

于是,埃迪努力学习中文,还聘请了中文家教。有了一定中文基础后,他多次来到中国,寻找金伯铭的踪迹。2024年7月,埃迪到中国出差,要在北京工作三周。趁着周末,他乘坐高铁前往上海,去到金伯铭曾经工作过的银行,还在上海理工大学校园拍照留念。之后,他又前往杭州,站在钱学森故居前,望着对面已被改建成公共住宅的金家老宅。

走过金伯铭曾经生活过的许多地方,埃迪仿佛感受到了金伯铭的气息。他想,要是祖母知道他所做的一切,在天堂也会欣慰地微笑。2024年10月6日,2018华语辩论世界杯总冠军詹青云在微博发文,称自己的美国同事埃迪正在寻找关于金伯铭的线索。就这样,詹青云将埃迪寻找金伯铭的事情曝光,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

这条微博被各大媒体报道,无数网友被埃迪的执着所打动,不少人主动为他提供线索。后来得知,金伯铭先生于1990年去世,葬于浙江杭州,也算是回归故土。金伯铭先生有孩子,他的家人大多在美国发展,埃迪成功联系上了金伯铭先生的小女儿,她目前生活在美国。至于后续情况,媒体再无报道。但这件事还是有了圆满结局,埃迪耗费大量精力探寻90多年前的故事,在找到金伯铭老人的后代后,也算是有了结果。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