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她们!54岁阿姨和5岁孩子,分别捐出器官,共计10人获得新生

苑池鳞鱼 2025-01-10 15:36:36

在阅读此文前,恳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每日为您推送精彩内容,不要错过哦~

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有一位54岁的阿姨去世!

而她去世后,肾脏、肝脏和眼角膜都分别捐献了出去,正因为她的捐献,让5个人获得了新生。

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位器官捐赠者,便是兰陵县人民医院的吴清芳阿姨。

根据《中国新闻网》2024年1月10日的消息

她也是意外去世,去世前主动要求将器官捐献,丈夫看着爱人模样,但还是尊重了她的遗愿,将器官捐献出去。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吴阿姨已经54岁了,咱们很多人去世都讲究叶落归根,怎么愿意把自己的器官捐献呢?

这里需要对吴阿姨的职业介绍一下,她是一名护士。

按照她50多岁的年龄推算,她在医院里工作,少说有个二三十年。

无数个日夜,她目睹病人在痛苦中离去,或病人的家属在伤痛中与逝去之人告别。

有人说,那肯定是医疗工作者,悲天悯人的责任感和共情力,才让她愿意将遗体捐献。

这句话说得没错,但还不够完全。

吴阿姨之所以将器官捐献,除了不忍看到病人们被疾病折磨的模样,还有一个更为主要的根由。

她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感染。

而这股神秘力量,来自一处纪念碑。

她和丈夫每年回老家的时候,都能看到,那处纪念碑记录的都是一些捐赠自己器官的英雄名字。

她和丈夫从看到纪念碑的时候,就在盘算,万一哪一天自己不在了,也可以学着她们的样子,用自己的器官,做最后一次医务救援。

那她的老公愿意吗?

实话实说,他也是愿意的。

吴阿姨是护士,她的丈夫也是同一所医院的医务人员。

这是吴阿姨的丈夫姜磊。

二人同为医护工作者,在同一个医院。

我们不难想象到,志同道合的二人,拥有相同的信仰,在医院中相遇、然后相恋,最后到走进婚姻殿堂的场景。

二人多年相依,很懂对方,甚至都做了一样的选择。

但可以肯定的是,哪怕认可,在感情上,还是千般不舍。

说到这里,我们每个人都清楚,但凡能做出捐献器官决定的人,其品德绝不会低。

而且,家人的道德恐怕,也不低。

吴阿姨离世后,她的姐姐哭得差点晕厥过去,仍在感叹,“自己从未见过像妹妹这么好的人。”

而吴阿姨的同事更是表示,她将器官捐赠出去,“并不是延续了生命,而是将大爱延续了下去。”

种种迹象都表明,她是一个勇士,更是一个道德上几乎没有瑕疵的女中豪杰。

如果大家还在关注网络,或许也应该知道,吴阿姨去世前后,有一个5岁的小朋友王浩博,也去世了。

王浩博小朋友的父母,其实是一对90后,但他们也选择将儿子的器官捐赠出来。

跟吴阿姨一样,王浩的器官捐赠,也让5个患者获得了新生。

王浩博的父母说,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另一种方式活下去。

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认为孩子会以其他方式延续生命,那只是自己的寄托和自我安慰而已。

真正延续下去的,是如刚才吴青芳阿姨同事所说,把大爱延续了下去。

这对90后夫妻,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其实也是有迹可循的。

因为几年前,青岛“小九月”的故事让二人深受感动,受到感染,他们才愿意将孩子的器官捐赠出去。

至于青岛“小九月”,她跟王浩博一样,在去世之前,都是一个非常乖巧可爱的孩子。

也是在自己去世后,父母忍痛将她的器官捐赠了出来。

从吴阿姨、青岛“小九月”,再到王浩博的故事,我们能体会到的是,他们选择捐献器官,都是因为受到了某种榜样力量的触动。

吴阿姨看到的,是一座捐献器官的纪念碑。

王浩博父母看到的是,青岛小九月的大爱传承,当然,如今以小九月之名诞生的九月天使,已经成了城市文化的一座丰碑。

他们捐赠亲人或者自己的器官,给予他人新生的机会,证明了他们对生命的尊重。

这种尊重,有自己的,也有他人的。

其实,如果大家上网就会发现,近年来,器官捐赠的人,似乎多了很多。

吴阿姨作为医护人员,她的选择,或许还蕴含着职业使命感的影响,但更多普通人能够做出同样的决定,则代表大家对于生命尊重和奉献精神认识的提升。

而捐赠背后,家庭的支持与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吴阿姨有自己丈夫的支持,王浩博父母,则是相互鼓励做出决定。

也许,我们无法鼓励所有人人,乐于献身,但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当然,捐赠者应该得到善待,捐赠者的器官,更应该得到尊重-送到需要的人手中,让其发挥应有的光和热。

大家觉得是吗?

0 阅读:3

苑池鳞鱼

简介:社会情感与热点解读,与大家共同见证生活的精彩与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