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此时,气温逐渐升高,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清明不仅是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时节。中医讲究“天人合一”,认为养生应顺应自然节气的变化。清明时节,气温乍暖还寒,湿气较重,养生的重点在于调和阴阳、疏肝健脾、防病保健。
清明时节,气温逐渐升高,但昼夜温差较大,天气变化多端。此时,阳气生发,万物复苏,人体内的肝气也趋于旺盛。然而,肝气过旺容易影响脾胃功能,导致情绪波动、气血不畅等问题。因此,清明养生的核心在于:
调和阴阳:顺应自然,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波动。
疏肝健脾:通过饮食和运动调理肝脾,预防肝气过旺引发的疾病。
防病保健:注意预防春季高发疾病,如感冒、过敏、高血压等。
情志调摄:保持心情舒畅清明时节,人们常因祭祖扫墓而产生悲伤情绪。然而,过度悲伤会损伤心气,影响健康。中医认为,春季与肝相应,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因此,清明养生首先要注重情志调摄:
1、适度宣泄情绪
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踏青游玩等方式,缓解悲伤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2、避免过度劳累
清明祭扫活动应量力而行,避免过度劳累导致身体内虚。
3、培养兴趣爱好
利用假期参与放风筝、荡秋千等轻松活动,舒缓压力,愉悦心情。
饮食调理:柔肝健脾,清补为主清明时节,饮食应以清补为主,选择温胃祛湿、柔肝健脾的食物,避免食用“发物”(如竹笋、海鲜、韭菜等),以防诱发或加重疾病。推荐以下几类食物:
1、柔肝清肝类
荠菜、菠菜、韭菜、山药、银耳、大枣等。
2、温胃祛湿类
白菜、萝卜、芋头、薏米等。
3、时令蔬果
香椿、芹菜、苦菊、苹果、橙子等。
4、食谱推荐
荠菜粳米粥:荠菜200克、粳米60克、红枣15克,煮粥食用,具有健脾利湿、清热明目的功效。
青团:用艾草汁、糯米粉和红豆馅制作而成,健脾助阳、祛湿逐寒,是清明时节的经典美食。
香椿煎蛋:香椿300克焯水后切碎,与鸡蛋混合煎炒,清香可口,营养丰富。
运动锻炼:适度活动,增强体质清明时节,气温适宜,是进行户外运动的好时机。适度运动可以疏通气血、增强体质,但需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1、推荐运动
健走、慢跑、放风筝、打太极拳等。
2、注意事项
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应选择柔和的运动方式,避免高强度活动。
运动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放风筝时,抬头仰望有助于缓解颈椎压力,但需注意安全,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日常起居:顺应自然,规律作息清明时节,昼夜温差较大,起居方面需注意以下几点:
1、适时增减衣物
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衣物,避免受寒。
2、早睡早起
顺应阳气生发的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3、保持室内通风
多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清新,预防呼吸道疾病。
防病保健:警惕春季高发疾病清明时节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需特别注意以下疾病的预防:
1、过敏性疾病
花粉过敏、皮肤过敏等。建议过敏体质者减少外出,出门佩戴口罩。
2、呼吸道疾病
流感、肺炎等。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3、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中风等。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需注意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
清明养生的核心在于顺应自然、调和阴阳、疏肝健脾。通过情志调摄、饮食调理、适度运动和规律起居,可以有效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希望大家在这个清明时节,既能缅怀先人,又能享受春光,保持身心健康,迎接生机勃勃的春天!
参考资料
[1]佚名.清明养生好时节五类食物最滋补[J].猪业科学, 2014, 31(3):1.DOI:CNKI:SUN:TJXM.0.2014-03-046.
[2]蔡骏.清明民俗与养生[J].科学生活, 2022(4):60-62.
[3]清明时节要注意防病养生[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1,(04):76.
声明:文章中涉及的信息仅供参考,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人士的意见或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