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就出汗是气不够了,一个中成药补上就好了

元绿说健康 2025-03-21 00:20:23

一动就出汗是气不够了,一个中成药补上就好了

正常情况下,我们人体应该是要出汗的,但汗出过多,那就要及时调理了。

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方子叫玉屏风散,出自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现在有中成药玉屏风颗粒。

玉屏风散:黄芪20克、防风10克、白术20克。

出汗多是怎么回事呢?这要从肺主皮毛说起。

毛孔的开合由肺气主宰,但前提是,肺气要足,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当肺气处于虚弱的状态,往往会出现这么一种状况,毛孔一打开就关不上,导致津液外泄,大量的津液因此而流失,通俗地说法就是出汗了,而且出了不少。

与此同时还可能有疲倦乏力、呼吸短促、懒言懒语等症状,而且还很容易感冒。

很明显,就是气虚了,诸如此类问题,通过补气,可以得到很好地解决。

黄芪补气,主要作用在脾和肺,从颜色就可以判断,黄芪黄白相间,白色入肺,黄色入脾。黄芪补了气,让肌表的毛孔正常开合,当毛孔关闭,津液就能被收在体内,不再外泄,黄芪的这一作用也可以叫补气固表。

有一点要注意,黄芪固表容易留邪,邪气就借着这个机会留在了体内,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就在黄芪的身边配上防风,防风祛邪,有了它,体内的邪气就再也留不住了。

另外,我们说祛邪,也会消耗一定的正气,但是有黄芪辅助,就不担心了,黄芪可以补。

再配上白术,白术健脾,脾土生肺金,脾和肺是母子关系,与肺相关的问题可以通过健运脾胃来解决,进一步来讲,脾是肺的母亲,脾气虚的话,肺气往往也是虚的,所以出汗多可以认为是脾肺气虚。另外,脾胃还有一重身份,它还是气血生化之源,帮助我们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并将其转化成气血,相当于从源头上把气补起来。

这个就是玉屏风散,对气虚引起的出汗效果很好。

有一个医案,讲的是岳美中先生运用玉屏风散固表止汗的经验。

那是1973年,有一位姓何的男子,当时是为了调理其他问题,大夫给开了方子,吃了一段时间,问题就来了,首先是身体变得虚弱了,导致怕风,经常感冒,为了不感冒,他就尽量减少外出的次数,但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其次就是爱出汗了,稍微活动一下,汗就直往下流。

岳老经过辨证,再结合其之前的就医经历,之前为了治病,所用之药以祛邪为主,我们说祛邪就会消耗正气,这时候基本就可以判断是气虚引起的。

岳老开出玉屏风散,嘱其一个月后再来复诊,结果不到一个月,这人又来了,一脸兴奋地说,这玉屏风散服用之后效果很好,汗出得少了,也不经常感冒了。

对玉屏风散,很多人也都有所了解,知道这是一个可以止汗的方子,但也会有效果不明显的时候,就可以配上仙鹤草,仙鹤草有收敛之性,可以敛津止汗。

方法是仙鹤草30克、红枣5枚,加到玉屏风散的方子里。也可以服用中成药玉屏风颗粒,用仙鹤草、红枣熬水送服。

特别提醒:本文所涉及处方,仅供临床中医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擅自试方。

6 阅读:758
评论列表
  • 好历害的一个.中医们能天天出来宣传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得有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心态。中医己经做了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只是古人不知不觉中的做,而今天中医是以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为荣。不仅中医们自己要做,还要所有人都要做,还才是中医们天天跑出来宣传中医的原因。(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