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据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作为汉武帝的儿子,刘据前期有多受宠?

微笑蜻蜓 2025-02-15 16:35:45

在汉朝的整部历史长河之中,刘据之死无疑堪称是最为重大的遗憾事项之一。这一事件在汉朝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印记,始终让人在回顾那段历史时,不禁为此而叹息不已呢。

刘据作为汉武帝的嫡长子,自诞生之日起,便承载着整个汉朝的期望。汉武帝给予他极为优质的教育,就是盼着他日后能成为一代贤明之君。众人皆知,汉武帝虽创下了不朽功绩,可对国家的国力消耗过度。因而接下来继位的皇帝,非得是个乐意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才行。

对此,刘据心里一直都十分明白。打从年纪尚小的时候起,他便始终朝着这个方向全力以赴地努力着。

倘若他并未离世,那么在汉武帝驾崩之后,汉朝的历史极有可能呈现出全然不同的走向。届时,历史上便不会出现后来的昭宣之治了,取而代之的将会是由刘据所引领的另一个繁荣昌盛的大治时代。并且,汉朝对于西域以及草原的掌控力度,也势必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强化。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在刘据离世之后,此前与之相关的所有情况,全都化为了泡影,再也没有实现的可能了。

刘据的故事,得从他出生前讲起。汉武帝登基后,为了能牢牢掌控朝局,大力对卫家予以扶持。时间来到公元前130年,汉武帝做出一个重大举措,直接废掉了前皇后陈阿娇,这无疑是在为卫子夫登上皇后之位清扫道路、做好铺垫。

可问题在于,就算陈阿娇已然被废黜了,在汉武帝大力扶持下的卫家,其地位也变得比较高了。然而,对于卫子夫登上皇后之位这件事,下头依旧有不少人心里是不服气的。

这并非是由于汉武帝对朝廷局势的掌控力不足,也不是因为卫子夫在某些方面做得有差错。其真实的缘由,实际上是特别简单的。

由于卫子夫未曾生育儿子。

此前数年,卫子夫备受汉武帝宠爱,卫家也获其大力扶持。然而在这数年期间,卫子夫虽接连诞下好几个女儿,却始终未曾生下儿子。而且彼时其他的妃子,实际上也都未曾为汉武帝诞下过儿子。

需明确,在古代封建时期,皇帝有无继承人可是极为关键之事。汉武帝曾有很长一段时日都未曾有儿子诞生。于是在那时的汉朝境内,众人对未来皆心存疑虑,就连汉武帝的亲舅舅,都站在了汉武帝的堂叔刘安那一边,觉得日后刘安是有继承皇位的可能性的。

然而,待到公元前128年之际,此前的这所有一切,都已然彻底消逝不见了。

在这一年的时候,卫子夫顺利诞下了刘据。

汉武帝29岁时,刘据方才出生。在刘据诞生之前,汉武帝内心都在自我怀疑,总觉得自己或许命中当真无子嗣。然而,随着刘据的呱呱坠地,所有人对此前的疑虑一下子就被彻底消除了。

在刘据诞生之后,卫子夫凭借着儿子的缘故,地位得以显著提升,可谓是母以子贵。没过多久,汉武帝便将她册封为皇后,从此她在宫中的身份更加尊贵起来。

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里,汉武帝对其长子极为宠爱有加。与此同时,卫家一方也慢慢崛起并展现出强大的势头,家族地位日益攀升。这期间,卫青着手统领大军,正式拉开了与匈奴作战的序幕,并且成功夺回了河套草原。而在诸多战事当中,卫子夫的外甥,也就是刘据的表哥霍去病,更是脱颖而出,最终被汉武帝册封为冠军侯。

这所有的一切情况,皆使得刘据的地位变得越发稳固起来。各项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在为刘据的地位加持,从而让其所处的地位,一步一步朝着更加稳固的方向发展,呈现出越来越稳的态势。

于是在公元前122年,刘据得以正式被册立为太子。就在举行册封太子仪式之际,汉武帝为了彰显内心的喜悦,给全国送上了一份大礼。朝中俸禄达两千石以上的大臣,皆被封予右庶长之位。地方基层官员呢,也都获赠不少布帛等财物。而各地的老人以及弱势群体,同样也收到了不少财物和粮食。

可想而知,当时的汉武帝得有多兴奋。

随后,待刘据渐渐长大,其地位愈发稳固起来。这其中缘由,一方面在于卫家这边,卫青与霍去病着实善战无比,直接将匈奴打得落花流水。经此一役,汉朝军队里半数以上的将士,都与卫家有着难以分割的紧密关联。

在卫家给予的有力支持下,再加上军队方面的支持,刘据的太子之位无疑如同磐石一般稳固,可谓是稳坐无忧,旁人难以撼动分毫。

再者,在当时汉武帝所处的情形下,他对刘据是极为认可的。刘据在成长起来后,表现得特别乖巧且知礼懂事,完全就是那种人见人爱的类型。即便后来汉武帝陆续有了其他儿子,可实际上,那几个儿子相较而言,都没有刘据更能博得汉武帝的满意。

在刘据渐渐长大些的时候,汉武帝着手为其寻觅各类优秀的老师。彼时汉朝那些声名最为显赫的学者,几乎都被汉武帝一一请了过来。并且,在给刘据挑选老师这件事上,汉武帝还做了一件饶有趣味的事儿呢。

在以往的其他时代当中,大臣们往往先是担任太子的老师这一职务,在经过这一任职阶段之后,便会获得晋升的机会,进而得以升任三公之位。

然而在汉武帝时期,面临给太子挑选老师这件事时,汉武帝采取了颇为令人意外的做法。他径直将身为御史大夫的卜式降了一级官职,使得这位本是三公之一的重要人物,只能就此退休,转而担负起教导自己儿子的职责。

并且,汉武帝针对刘据所制定的培养计划是极为明确的,明显更侧重于文治方面。汉武帝心里很清楚,自己这一生着实完成了诸多重大之事,像成功打垮匈奴,还征服了周边诸多蛮夷势力。然而在开展这些行动的过程中,汉武帝也存在不少做得不够妥帖之处。

就好比,连年的战事不断,使得国力被大量消耗。又好比,即便凭借武力将那些蛮夷征服了,可想要获取他们发自内心的归降却极为困难。而且,怎样去构建起行之有效的统治,这同样是个极为棘手的难题。

在汉武帝的心中,他已然将诸多问题都留待刘据去解决了。汉武帝满心期望着,日后的刘据能够成为一位极为英明且偏重于文治的皇帝。期望他可以推行休养生息之策,让国力得以恢复。还希望他能创设各类新制度,从而将那些蛮夷彻底同化。

因此,自刘据开始读书起,汉武帝针对他所定下的培养方向,便是这样的一个方向。

就连在婚姻一事上,汉武帝也极为看重。通常而言,其他皇子或是藩王,要么是与权贵之家联姻,要么就是单单挑那容貌出众的女子为妻。汉武帝自己当初亦是如此。可到了刘据这儿,却并未在上述两种选择里做抉择,反倒迎娶了一位来自山东史家的姑娘。

史家所处的时代是战国时期,其家族一直生活在山东一带,确切来讲,是在当时鲁国的境内。要知道,鲁国可是极为不凡呐,像孔子、孟子这样的顶尖人物都出自于此,在各个诸侯国当中,鲁国还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呢。史家世代居于鲁国,自然也是颇具文化底蕴的。

史姑娘后来成为了汉宣帝刘询的奶奶,而她呢,正是刘据所娶之人。

刘据自己其实心里也很清楚这一情况。打从年幼之时起,他便始终竭尽全力,未曾有过一次让汉武帝感到失望。况且还有卫家在旁助力,旁人根本无法撼动他的地位。如此一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当中,他无疑是最为合格的太子人选。

待刘据长大成人后,汉武帝特意于长安城周边专门修筑了一座名为“博望苑”的地方,以供太子能够在此自主地招纳门客。

这事儿简直太不可思议啦!要晓得,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的帝王们,虽说都将太子视作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可与此同时呢,他们又对太子极为忌惮,压根就不愿意看到太子去培植属于自己的势力。

然而,轮到刘据的时候,汉武帝竟准许他自主招揽门客。即便是诸多被视作“异端”的人,也就是那些与儒家学者持对立观点的人,刘据也能够随意与之交往。只要刘据认定其为人才,那么便毫无约束,一切皆可,没有什么忌讳的。

另外,汉武帝为了稳固刘据的太子地位,曾特意对卫青挑明,要卫青尽心辅佐太子。汉武帝坦言,自己儿子虽有好几个,但最为喜爱的当属刘据。并且他还让卫青帮忙传达自己的这番心意,告知太子无需因他有了别的儿子,便心生忐忑不安之感。

从客观角度来讲,汉武帝对刘据的宠溺程度真可谓达到了顶点!皇位在当时暂且没法给予他,但除此之外,只要是汉武帝所能给予的一切,基本上都毫无保留地给了刘据呢。

然而,存在一样事物,汉武帝并未给予。恰恰是这汉武帝未曾给予的事物,最终酿成了日后刘据的悲剧。

有这样一种事物,它被人们称作挫折。

在诸多朝代里,多数太子在其位时,都得应对其他皇子的紧逼,得直面残酷的夺嫡之争。然而刘据却不同,在汉武帝的庇护下,他无需经历这般争斗。可也正因如此,刘据变得太过单纯了,对政治的复杂程度压根缺乏足够认识,确实是单纯过了头。

从他日后对待身边人的情形,便能瞧出其性格特点。刘据后来身处博望苑时,所结交之人皆是品行优良者。而那些虽有一定本事,可个人品德欠佳的人,刘据颇为反感。至于朝中那些奸佞小人,刘据更是深恶痛绝,还放言待自己登基上位,必定要将他们一一铲除。

以下这些种种,无疑都为刘据最终的悲惨下场埋下了深深的隐患。要知道,水过于清澈是养不了鱼的,刘据极度憎恶那些小人,如此一来,这些小人便全与他为敌,还绞尽脑汁地去谋害他。而且刘据不懂政治斗争那一套,不晓得结党营私,前期有卫家护着倒还好,这一缺点尚不凸显,可等卫家衰败后,它就变得极为致命了。

由此可见,刘据的一生实则能够划分成两个阶段。在起初的阶段当中,其太子之位稳固得很。而到了后面的阶段呢,他便不得不去应对形形色色的挑战了,最终的结局却是彻底失败,落得个极为糟糕的下场。

在他的人生历程里,有着两段截然不同的阶段。而其中起到标志性划分作用的重要事件,无疑便是他舅舅卫青的离世了。这一事件,仿若一道分水岭,将他的人生清晰地划分出了前后不同的两段。

在公元前106年的时候,声名赫赫的一代名将卫青,不幸被病魔缠身,最终因病医治无效而溘然长逝,从此世间少了一位战功卓著的杰出将领,只留下他那辉煌的功绩供后人缅怀与传颂。

刘据遭受的一个极为沉重的打击,便是卫青的离世。卫青一死,卫家在朝堂之上的势力就渐渐式微了。于军队而言,其影响力更是急剧下滑。卫青在世时,那些经他带出的众多旧部,都对卫家以及太子给予坚决的支持。可卫青故去之后,这般紧密的关系便渐渐变得淡薄了。

就拿后来发生的巫蛊之祸来说吧,那时刘据凭借太子与皇后的指令,打算调集京城的禁卫军。而当时负责掌管禁卫军的,正是卫青一手带出来的任安将军。要是卫青尚在人世,任安肯定会毫不犹豫地第一时间站出来,全力为太子保驾护航呢。然而可惜的是,卫青已经离世,于是任安就只能紧闭大门,对刘据的调遣根本不予理会了。

再者,在卫青离世之后,汉武帝因持续作战的需求,只得擢升了另一位外戚李广利。而随着李广利的登场,诸多朝臣纷纷迅速地向新崛起的李家靠拢过去。

与此同时,由于李广利接替了卫青的职位,这一情况致使军队内部发生了变化,众多将士也渐渐开始转而支持李家了。

之后,李广利联合诸多其他大臣,一同力挺自己的外甥,即汉武帝的第五子。待李家势力逐渐兴起,不少原本就对刘据心怀不满的奸臣与小人,纷纷转而去支持李家,甚至开始蓄意针对刘据,不断向其挑起事端。

后来那场巫蛊之祸之所以会发生,正是由这些事情直接引发的。

总而言之,早年的刘据完全就是一位被汉武帝过度保护着的太子。就其身为太子而言,他是达标的。然而,一涉及到政治斗争领域,刘据可以说是对此毫无头绪,压根就一窍不通呢。

刘据之所以死于巫蛊之祸,其根本原因在于保护举措出现了过当的情况,并且他未曾历经政治斗争的残酷摧残,以致其政治思想太过理想化,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最终酿成了那场悲剧。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