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我在朋友圈刷到叶珂的旧照片。
恍惚间,仿佛回到了十年前。那时的她,站在深圳大学的舞台上。青春的光芒,纯粹得让人心疼。一张素颜,胜过千言万语。这让我想起王家卫在《花样年华》里的台词:"那些消逝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蒙尘的玻璃,看得到,抓不着。"叶珂的故事,正是这个时代的缩影。记得木心说过:"一个人,生下来就是一道光。"可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原生的光芒,往往敌不过精心雕琢的光环。深大时期的叶珂,是典型的校园才女。台上主持风生水起,台下谈笑温婉尔雅。
瓜子脸,明眸皓齿。不施粉黛的模样,足以让人过目难忘。那时的美,是骨子里生长出来的。转眼间物是人非。当我再次在媒体上看到她,已经认不出那个青春洋溢的女孩。网红脸,欧美范,前凸后翘。仿佛用整个青春,调制了一杯过于浓烈的鸡尾酒。这杯酒,最终敬给了黄晓明。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直播争议,负面缠身。《戴假发的人》票房滑铁卢,更像是一场徒劲的独角戏。细想来,这何尝不是一出现代版《浮士德》?
用青春换取荣华,用初心换取名利。只是魔鬼不再是梅菲斯特,而是这个时代的审美魔咒。李安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电影里的主角。"可在这个快餐文化横行的时代,太多人把自己活成了别人电影里的配角。整容模板化,审美扁平化。原生的容颜,在资本的裹挟下,变成了流水线上的商品。记得木心在《从前慢》里写:"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而现在,连美都变得急躁。生怕慢了一步,就错过了登上时代快车的机会。叶珂的转变,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多少人内心深处的焦虑。
害怕不够美,害怕不够惊艳,害怕被时代抛弃。殊不知,最珍贵的风景,往往在岁月静好处。就像深大校园里的那个女孩,素面朝天,明眸善睐。那才是青春最好的样子。看到这里,你是否也想起了自己最初的模样?那个不施粉黛,笑容纯净的自己。也许,真正的美,不是要去符合谁的审美。而是活出自己,活出真实。就像川端康成说的:"美,是这个世界的谜底。"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只是,答案或许一直都在最初的起点。
深夜里,我又翻看了一遍叶珂的旧照片。忽然明白,我们追寻的,不过是内心深处那道最初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