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与自然的主题,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但是这个主题,带给人类的思考一直都在延续。我们一直在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但不只是环境层面上的和谐相处。更是人类设身处地,从动物的角度出发,不是以支配者的姿态,而且以一种平等的态度,看待人和动物。
《河童之夏》是由《蜡笔小新》系列电影导演原惠一执导。改编自日本儿童文学《河童大骚动》而来,历时五年完成的作品。最大限度的还原原作的主旋律,父子之爱、环境问题、欺凌等问题。
面目全非的世界,人类占领了动物的领地
这部动画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在放学路上,意外捡到一块大石头,好奇带回家。然后河童小酷,就从这块大石头里跳了出来。原来小酷是河童的孩子,按照故事的时间设定,也就会说二百年前的生物,他意外出现在了现代人的生活里。
可想而知小酷的出现,对于现代人来说,是怎样的概念。并且在故事中也出现,政府出面收购河童,一下河童的价格是一千万。
所以当小酷出现在小康的家里,小康的父亲也很兴奋,但是仔细思考后开始忧心忡忡。小康只是一个小孩子,人性的黑暗面,他还不明白。所以父亲提议一家人约定,把小酷的事情,当成一家人共同坚守的秘密。
小酷会说人类的语言,几百年来,他一直被埋在在地下。这就是一个价值连城的活化石,他能够在现代社会带来多大的震撼,小康的父亲深知其中的厉害关系。
小康的妈妈也并不情愿留下小酷,现实的社会就是这样。她害怕小酷的事情的被大家发现,她们一家要承受很多莫名的压力,但是最终还是同意了。
小酷很厉害,可以和动物产生心里感应,小康家的的狗狗阿伯,和小酷成为了特别好朋友。
其实,这个时候的小康,把小酷当成了他的好朋友,他和小酷一起游戏,一起吃饭,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的时光。
在孩子的眼里,他不会在乎小酷是几百年前的生物,会产生怎样的价值。他只在乎这是一个朋友,一个玩伴。
可怕的蝴蝶效应,惊醒贪婪的人类
小酷的记忆还停留在几百年以前,他渴望能够和他的同伴在一起生活。康一不知道,如何向小酷解释,现代已经是,过去了几百年以后的世界。
康一决定还是试一试,为了让小酷了解外面世界,所以小康悄悄的把小酷带了出去。
但是好景不长,原本小康父亲要全家人守住家里有河童的秘密,没想到纸包不住火。在一传十,十传百之下,媒体开始日以继夜守在他们家门口,最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这样奇特的新闻,让很多媒体为了抓到一手资料,把小康的家围的水泄不通。并且康一父亲的工作,受到挟制,上司要求康一父亲必须同意,让小酷上电视的要求。康一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
最终小酷还是被逼无奈,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里,最终他还是被人类,当成了一件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让人类欣赏,把玩。
故事发现到这里,人类狂热行动嘴脸,和小酷清澈的眼神,形成鲜明对比。用小酷的话来说,很多人类不相信神明的存在,人类不会在乎他们以外的生物的感受。
几百年前,杀死一只河童,对于人类来说,和踩死一只蚂蚁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人类对于自己这样的行为毫无知觉,他们只在乎自己的领地扩张。
蝴蝶效应就是任何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巨大的连锁反映。人类认为的微不足道,一点点的掠夺自然,终究会让自己尝到苦果。
真正的和谐,是尊重是平等
从很早就开始,我们一直在呼吁爱护自然,但是爱护自然更加深层次的意义,是接受其他生物和人类公共存在这个世界上。这不是人类独霸天下的世界。
这不单单是一部,呼吁人类要爱惜自然的动画电影,更是希望惊醒贪婪的人类。在日复一日的向大自然索取的过程中,我们以为,大自然的回馈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存在。
但是大自然的伤痕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破坏对它的伤害有多大。很多原本在世界上和人类一样生活的动物,灭绝到一只不剩,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原本和谐共生的自然链,开始出现永远接不上的断裂。
故事企图通过河童小库和主人公康一的交流,来道出对现实社会种种问题的看法。以及希望通过描述互相信赖的父子情、康一个小酷,还有小狗阿伯之间的友情。并且以此来表达出一种,对有情人间的美好向往。
这部动画电影的结尾,小酷在被人群淹没的海洋里,无望爬上高塔。他迷茫不知所措,对人类失望至极,他选择离开这个世界,去寻找已故的父亲。还有另外一种暗示,小酷是以人的形态,生活在了人类的中间。我们都希望是第二种结局。
人类开始真正的从源头上来关心自然,关心动物们的生存状态,而不是为了利益,为了满足好奇心的去故意让他们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这样假意的关心。
爱护自然,接受其他生物的存在,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每一件小事做起,从不吃鱼翅,不穿动物皮毛这样的事情做去。这是一部让人思考很多的动画电影,道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旨,尊重是平等,才是真正的和谐。
本篇文章由【小编】原创,内容纯属个人看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