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小作文”变“填空题”——要素式诉辩状让诉讼更便捷,解纷再提速

人民法院报 2025-05-01 16:50:37

老百姓第一次到法院“打官司”应从何处着手?不懂法律的普通群众怎样轻松完成法律文书制作?如何切实降低诉讼的“专业门槛”?

2024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联合印发通知,针对11类常见多发民事案件,提供统一规范的要素式起诉状、答辩状,精准回应当事人打官司过程中的急难愁盼。截至今年4月15日,全国法院起诉状示范文本应用率达45%,较1月增加25个百分点,有16个省(区、市)应用率超50%。

示范文本在推广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让示范文本更加好用、易用、管用?今年4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湖南长沙举行示范文本推广应用观摩交流现场会,总结第一批要素式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推广应用成效,多地法院交流经验、分析问题,研讨进一步做深做实示范文本充分应用工作。

诉讼服务再升级

解决群众“看不懂”“不会填”难题

第一批表格化、要素式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好用吗?当事人、律师对于“打官司,先填表”这一变化适应吗?普通群众可以比照示例“自助”完成起诉和应诉工作吗?

在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法院的诉讼服务大厅里,记者看到,醒目位置摆放着宣传资料、纸质示范文本、使用实例及下载二维码。当事人仅需在一台“示范文本辅助生成一体机”上点击“智能生成要素式起诉状”,按照提示逐项勾选、填写,一份诉求清晰、要素全面的“表格”起诉状即可交付打印。

“当事人如果觉得填表有困难,我们也可以指导填写。”雨花区法院的一名诉讼服务人员表示,法院确保1至2名诉服人员辅导填写,对填写诉状有困难的当事人进行指导帮助。

在起诉状的新旧版本过渡阶段,如果律师已经携带了传统起诉状怎么办?记者在雨花区法院看到,只需将起诉状放入智能辅助设备,即可从传统起诉状中自动抓取案件信息填入要素式起诉状,实现传统起诉状和新版起诉状的“一键转换”。

“转换之后的起诉状确实更清晰明了,有遗漏的要素还可以在手机里补充填写。”一起民间借贷纠纷的原告代理律师告诉记者,新旧诉状转换仅耗时几秒钟。

2024年,全国法院一审案件中,78%的案件自然人未聘请律师。面对这些“打官司”的“新手”,如何把辅导服务做优、把应用指引做细?各地法院积极探索,通过多种方式推进示范文本全面应用——

湖南法院针对重点企业、行业协会、律师群体、代表委员宣传示范文本优势和重要意义,并就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解答。不断优化诉讼服务水平,提出推进要素式调解、审判、汇报,将示范文本深度融合在调解、诉讼阶段全流程。

内蒙古法院针对地广人稀、农牧区分散等特点,线上线下打造“普法矩阵”,为当事人提供指导、帮填等服务,多地法院建立文本诊所、问卷回访、直播教学、“手把手教写”等专栏,有效解决各族群众应用障碍。示范文本应用率从今年初的7.8%跃升至4月的63%。

黑龙江法院聚焦“服务网”升级,在“龙法和”微信小程序嵌入起诉状示范文本自动生成功能,当事人上传起诉状照片即可一键生成要素式起诉状,识别准确率达95%以上。截至今年3月,黑龙江法院起诉状示范文本应用率达84%。

新疆法院选优配强指导力量,配置专员提供辅导服务,对阅读书写有困难的特殊群体安排专人帮助填写。主动探索将示范文本翻译为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版本,充分保障各族当事人诉权,截至目前,新疆法院示范文本整体应用率为66%,较今年第一季度提升16个百分点。

示范文本的易用性直接决定其普及程度——填写越便捷,群众越愿意使用;流程越简单,推广效果越显著。

“示范文本的出发点是便利群众诉讼,在新旧版本过渡阶段,人民群众会有一个适应过程。”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朝恩建议,人民法院要进一步丰富线上线下指导填写渠道,以更加便捷有效的诉讼服务促推人民群众文本使用习惯渐进改变。

“要素式起诉状是司法便民的重要探索,其成功需以‘用户友好’为核心,兼顾标准化与灵活性。”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人和人律师事务所董事局主席江帆建议,人民法院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技术升级、标准统一和反馈机制优化,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改革目标。

争议焦点“一表清”

示范文本助力“全链条”解纷顺畅高效

在雨花区法院的“李叔调解室”,调解员李本伟桌上放着厚厚一沓“先行调解要素表”,表格中的要素与诉辩状示范文本内容一一对应。

“只需对照当事人提交的要素式起诉状、答辩状内容,就可以迅速明确当事人的争议焦点,从而更好提升调解效率。”李本伟表示,即使调解没有成功,在调解阶段形成的先行调解要素表也可以在案件后续审理过程中参考使用。

人民法院不止于推广示范文本,更重视示范文本在先行调解等环节的应用,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法院先行调解案件达73.5万件。依托要素式文本应用,湖南法院先行调解质效不断提升。今年3月,湖南法院新收先行调解案件环比增长87.97%,调解成功案件环比增长73.6%。

不仅应用于诉讼阶段,部分法院还将示范文本应用与宣传综治中心职能相结合,为当事人解决纠纷提供更多方案:内蒙古法院在综治中心配置智能辅助设备,实现传统诉状一键转化,群众填写时长压缩75%,同步实现法律要素可视化普法;黑龙江省宁安市人民法院联合人社部门通过示范文本精准确认劳动争议焦点,批量化解110件劳动纠纷。

会议提出,各级人民法院要坚持示范文本推广应用与参与综治中心建设、加强先行调解一体落实。据了解,这次示范文本修订,专门增加了征询纠纷解决方式意愿的内容,为当事人选择通过委托调解方式解决纠纷提供更充分的指引、服务和保障。

传统起诉状,有的当事人写得过于简单,既有诉讼能力的因素,也有出于诉讼策略的考量;有的当事人写得过于复杂,难以明确争议重点和诉求。起诉状、答辩状撰写不规范、不完整,是影响审判效率不可忽视的因素。

“要素式诉辩状示范文本的改革,最核心的理念是争议焦点的前移。”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麻锦亮表示,示范文本让原本在庭审阶段诉辩对抗过程中呈现出的矛盾焦点,前移到了立案阶段,这对法官的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法官应将要素式思维贯穿立案、调解、庭审等诉讼各环节全过程。

“以要素式‘清单’精准锁定核心矛盾,不仅能引导当事人围绕焦点举证质证,还可以让当事人通过要素对比合理预判裁判结果。”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刘洪舫介绍了包头市青山区法院针对物业纠纷的“要素式答辩﹢整改清单”模式——通过同步提取类案要素制定整改清单,推动物业企业服务标准升级,形成“化解一案、规范一企、预防一类”治理闭环。

“该类案件同比下降13%,‘两状’应用率分别达到89%、76%,要素式庭审效率提升60%,切实解决了物业纠纷当事人口头答辩易失焦的问题。”刘洪舫说。

数据显示,示范文本在金融、物业纠纷等领域的应用成效逐步显现。截至今年4月15日,全国法院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起诉状示范文本应用率达61%,信用卡纠纷、保证保险合同纠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应用率均在50%以上。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法院信用卡案件审理周期同比下降31.7%,金融借款合同案件审理周期同比下降2.3%。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启元律师事务所创始人袁爱平表示,示范文本有助于类型案件的类型化处理,例如民间借贷、金融借款、银行信用卡、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等,有助于快速审查立案、快速审理判决,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后续法院查明的工作量。但在部分较复杂案件中,将法律、证据的解释提前到立案阶段解决,当事人在没有专业人员的支持下很难作出专业的判断。对于委托律师代理参与的案件,建议人民法院和律师协会对示范文本的使用细化相关要求。

“示范文本中的一些语言比较专业化,例如民间借贷纠纷起诉状中的保证合同、最高担保额等概念对于缺乏法律知识的一般当事人较为陌生,可采用更为通俗的语言便于民众掌握。”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师范大学江湾法治与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肖北庚表示,示范文本应用彰显了司法为民、便民,但作为便于人民群众诉讼的重要举措尚有一定完善空间。

精准发力谋长效

让示范文本向“好用”“易用”“管用”升级

为何要推广统一、规范、简洁的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

“推进统一化、标准化的起诉状、答辩状是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必然要求。”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唐璨表示,人民法院历来重视对起诉状、答辩状进行规范化指引,以方便人民群众诉讼。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就印制统一状纸发给当事人使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法院不断对诉讼文书进行规范和完善,以满足不同类型纠纷解决需求。

“我们当下制发和推广实施的‘两状’示范文本,形式、内容及类型更加丰富,体现了中华法治文明始终在传承中创新。”唐璨说。

从各地法院示范文本的推广情况来看,“两状”示范文本在推广使用中还存在哪些不足?

“示范文本地区应用不平衡、案由不平衡”“答辩状应用率明显偏低且增幅不明显”“律师使用还有一个习惯过程”“部分示范文本格式内容还需优化”“与立审执工作融合应用还不够深入”“信息化支撑能力有待加强”……

当事人填写示范文本有难度怎么办?

“我们从已审结案件中筛选有代表性、复杂程度适中的起诉状、答辩状,适当完善后作为示例,让当事人一目了然。”

答辩状使用率不高怎么办?

“我们在送达阶段将答辩状示范文本下载二维码同起诉状副本线上送达给当事人,加大答辩状示范文本推广力度。”

如何以示范文本促进引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要统筹做好综治中心问询、示范文本引导、先行调解告知工作,对当事人同意前往综治中心解决纠纷的,做好引导及沟通衔接。”

会上,各地法院讲成绩、谈问题、找对策,大家普遍认为,示范文本的广泛应用,不仅促推案件审理质效明显提升,更通过归纳常见纠纷争议焦点,助力“抓前端、治未病”。同时,人民群众也对简化示范文本、扩大示范文本覆盖范围、增强示范文本应用实效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要素式起诉状、答辩状并非我国独有,英国已至少针对6类纠纷、美国针对13类纠纷、日本针对8类纠纷、欧盟则针对跨国小额诉讼程序都发布了要素式起诉状、答辩状。

“我国港澳台地区也在积极推广示范文本的使用。”湘潭大学法学学部副教授段明表示,通过比较考察我国港澳台地区关于示范文本的司法实践,建议在示范文本的设计中应保留一定的灵活性,避免由于示范文本过于细化、固化而无法呈现案件的特殊情况。

为更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司法需求,更好为人民群众诉讼提供便利和指引,最高人民法院对第一批示范文本进行了多方面完善,并结合多领域常见案例,研究起草了第二批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

会议透露,第二批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将于近期下发,示范文本案件类型数量将从目前的11类增至67类,涵盖刑事(自诉)、民事、商事、知识产权、海事、行政、环境资源、国家赔偿、执行等9个领域常见多发纠纷类型。

“为依法依政策促进引领纠纷化解,此次示范文本修改专门新增了‘对纠纷解决方式的意愿’栏目。”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副主任董超表示,新修改的示范文本将通过栏目指引及说明,提示当事人了解委托调解解决纠纷的好处以及是否考虑委托调解,便于法院充分了解当事人调解意愿,适时开展调解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示范文本既为律师办案提供了权威的基础框架,又明确了法律文书的格式和内容要求,能够帮助律师尤其是新入行的律师掌握不同类型案件的文书结构和表述要点。”全国律协副秘书长张大维表示,示范文本的推广工作应兼顾律师的适应能力和司法实践的复杂性,进一步加强法官和律师交流互动,通过联席会议、同堂培训等方式,帮助律师逐步加深对示范文本应用的认识和理解,提高示范文本的使用率和认可度。

据了解,最高人民法院正在依托全国法院“一张网”,做好示范文本的在线填写和要素识别回填等智能辅助功能建设。届时,人民法院将通过多种渠道提供辅导服务,让人民群众在应用示范文本中有更多获得感。

枝叶关情,民声为向。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度赋能、多方协同的持续深化,示范文本必将从“辅助工具”升级为“解纷引擎”——填写更智能、调解更精准、审判更高效,真正将司法为民的理念贯穿于每个细节、落实到每项实践之中。

来源:人民法院报·1版

记者:乔文心

见习编辑:姚瀚 |联系电话:(010)67550939|电子邮箱:fyxw@rmfyb.cn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