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本智和这小子,在重庆冠军赛又要跟王楚钦干上了。赛前采访,小张同学倒是挺实在,说自己一直信奉“以赛代练”这套理论,今年最大的目标就是五月份的世乒赛。这话一出,大伙儿又开始琢磨刘国梁的国乒策略了,是不是有点东西?
话说回来,张本智和这“以赛代练”可不是说着玩的。这几年,他比赛打得比谁都勤,简直就是个“空中飞人”。哪有比赛,哪儿就有他。自从2018年冒头出来,他就成了日本男单的扛把子,各种国际大赛就没落下过,尤其是亚洲杯、世乒赛、奥运会这种顶级的,更是场场必到。
就说巴黎奥运会之后吧,2025年亚洲杯,人家可是卫冕冠军,从小组赛第一场拼到最后,愣是一场没歇。就2025年2月这一个月,又是亚洲杯小组赛,又是淘汰赛,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比赛,跑了好几个国家,这行程,想想都累。更要命的是,小张同学的对手,基本都是国乒那帮主力。王楚钦、林高远、梁靖崑、林诗栋,哪个是好惹的?这可不是简单的比赛,简直就是场场硬仗。
你想想,高强度的比赛,再加上顶尖高手的对抗,这压力,一般人还真扛不住。就拿2025年亚洲杯跟林高远那场来说,虽然最后3-1赢了,但比赛过程中那叫一个激烈,多拍相持、比分咬得死死的,体力消耗巨大。而且,作为日本队的希望之星,媒体球迷都盯着他呢,这心理压力,估计比背着座山还沉。要是亚洲杯卫冕失败了,那舆论……啧啧,不敢想。
小张同学的例子,正好说明了“以赛代练”这玩意儿的两面性。比赛打得多,经验肯定涨得快,临场反应也练出来了。但天天这么高强度比赛,身体也吃不消啊,伤病风险也高。这不,亚洲杯小组赛第一轮就输给了黄友政,状态明显有问题。所以说,怎么平衡比赛强度和身体健康,这是个技术活儿。
说来也巧,刘国梁这几年也一直在推“以赛代练”。他觉得,多打比赛,才能快速提升年轻球员的实战能力,还能培养后备力量,保持国乒的长期竞争力。就拿2024年亚锦赛来说,孙颖莎、王曼昱这些主力都退赛了,老刘头儿干脆派了蒯曼、石洵瑶这些小将上场。就算最后可能啥奖牌都拿不到,他也觉得值,毕竟实战经验最重要。
还有2025年全运会,老刘也说了,这可是奥运会前的练兵场,鼓励所有国乒队员都参加,而且比赛强度可能比奥运会还高。老刘这么干,可不是拍脑门决定的。他觉得,比赛瞬息万变,封闭训练根本模拟不出来。只有真刀真枪地干,才能激发球员的潜能,发现问题,然后针对性地改进。而且,老刘也很重视球员的心理素质。
2025年亚洲杯,林高远输给张本智和之后,老刘还专门给他复盘,帮他调整心态。“以赛代练”的效果,在林诗栋、蒯曼这些小将身上体现得挺明显。他们通过大量的比赛,进步神速,林诗栋甚至还在国际比赛中赢了张本智和好几次。马龙、陈梦这些老将也受益匪浅,小将们的冲击让他们不敢松懈,形成了良性竞争。
不过,“以赛代练”也有风险。比赛打多了,容易受伤。孙颖莎就因为连续参赛,身体吃不消,退出了亚锦赛。所以,怎么安排比赛,怎么平衡训练强度和伤病预防,这是刘国梁和教练组得好好琢磨的事儿。说不定,以后可以用上什么人工智能技术,分析体能数据,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那就更科学了。反正,这“以赛代练”就像一根扁担,两头都有东西。怎么挑,怎么平衡,这是个考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