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华为,还是华为借东风?华为ADS3.0技术详解

崔诗雅说车 2025-04-12 17:27:05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深夜高速驾车,疲惫不堪,恨不得车子能自己开回家?或者在拥堵的城市道路上,被各种加塞和鬼探头搞得心烦意乱,渴望拥有一个靠谱的“老司机”帮你摆脱困境?智能驾驶,这个曾经遥不可及的科幻概念,如今正一步步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它真的安全吗?它真的能解放我们的双手和双脚吗?它最终会让驾驶变成一种纯粹的享受,还是一种无聊的负担?

最近,关于华为ADS 4.0要“上车”岚图的消息,再次把智能驾驶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不禁让人好奇,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到底有多厉害?岚图又凭什么能成为“幸运儿”?华为和车企的合作,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要说岚图,可能很多人还不太熟悉。它是东风汽车旗下的高端电动品牌,承载着东风在新能源领域突围的重任。但这两年,岚图的日子并不好过,销量一直不温不火,和比亚迪、特斯拉这些“老大哥”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东风肯定不甘心。眼看着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问界卖得风生水起,心里肯定痒痒的。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那是出了名的“黑科技”。如果能抱上华为的大腿,那销量还不得蹭蹭往上涨?

其实,东风和华为早就“眉来眼去”了。早在十多年前,双方就开始合作研发车载系统。这些年,东风旗下的岚图、猛士科技,都陆续和华为达成了战略合作。这次传出ADS 4.0要首发岚图,也算是水到渠成,情理之中。

但问题是,华为为什么会选择岚图?要知道,现在想和华为合作的车企,那可是排着队呢!

东风的诚意肯定打动了华为。毕竟,双方合作了这么多年,感情基础还是有的。而且,东风作为老牌车企,在整车制造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这是华为非常看重的。

岚图也需要华为的技术来提升竞争力。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太激烈了,没有点真本事,根本站不住脚。岚图如果能用上华为最先进的智能驾驶技术,那绝对能吸引一大批 konsumen yang sadar teknologi。

这背后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现在汽车产业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这些趋势正在重塑整个行业的格局。传统的车企,如果还抱着老一套的思维,迟早会被淘汰。

东风和华为的合作,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合作,更是双方在智能化浪潮下的一次战略选择。他们希望通过强强联合,共同探索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说到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那绝对是绕不开的话题。大家都知道,华为ADS 3.0已经非常厉害了,实现了“全国都能开”的无图智能驾驶。那ADS 4.0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呢?

虽然华为官方还没有透露太多细节,但根据一些消息,ADS 4.0将会更加注重“类人驾驶”。也就是说,它会更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能更好地理解驾驶场景,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为了实现这一点,华为在感知、决策、控制等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在感知方面,ADS 4.0将会采用更先进的传感器融合方案,让车辆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周围的环境。在决策方面,华为将会继续优化其AI算法,让车辆能够更好地理解驾驶意图,做出更符合人类驾驶习惯的决策。

当然,光有技术还不够,数据也很重要。华为积累了海量的驾驶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训练AI算法,让智能驾驶系统变得越来越聪明。据说,华为的“影子模式”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子模式”就像一个虚拟的副驾驶,它会在后台默默地学习人类驾驶员的操作,并将这些数据上传到云端,帮助AI算法不断进化。特斯拉也是“影子模式”的受益者,它通过收集用户的驾驶数据,不断优化其自动驾驶系统。

回到技术本身,咱们来聊聊华为ADS 3.0。它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摆脱了对高精地图的依赖。以前的智能驾驶系统,都离不开高精地图的帮助。但高精地图的更新成本很高,覆盖范围也有限。华为ADS 3.0通过“多模态融合感知+AI实时建模”技术,只靠车载传感器就能实时构建道路环境模型,实现精准定位和路径规划。

这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不用看地图也能知道怎么走。当然,这背后离不开各种传感器的功劳。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等,它们就像车辆的眼睛、耳朵和鼻子,时刻感知着周围的环境。

激光雷达可以精确地测量物体距离、位置和速度,构建高精度三维环境地图。毫米波雷达可以在恶劣天气下稳定工作,探测目标物体的距离和角度。摄像头可以采集视觉图像信息,用于识别物体、交通标志和车道线。

这些传感器的数据,会汇集到车辆的“大脑”——域控制器中。域控制器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生成车辆的驾驶决策。华为ADS 3.0的域控制器,采用了华为自研的芯片,算力非常强大。

当然,光有硬件还不够,软件也很重要。华为ADS 3.0采用了端到端的架构,这意味着车辆的感知、决策和控制,都由一个统一的AI模型来完成。这种架构可以减少信息传递的损耗,提高系统的反应速度。

而且,华为ADS 3.0还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它可以通过收集用户的驾驶数据,不断优化自身的驾驶策略,变得越来越聪明。这就像一个不断学习进步的学生,越用越好用。

从ADS 1.0到ADS 3.0,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经历了多次迭代。ADS 1.0主要依靠BEV网络来实现2D感知,只能识别道路结构和目标白名单。ADS 2.0在BEV网络的基础上加入了GOD网络,可以识别道路结构和异形障碍物。ADS 3.0则使用了GOD感知神经网络,实现了3D感知,不仅可以识别道路结构和目标障碍物,还可以进行场景理解和实况行为预判。

这些技术的进步,让华为ADS 3.0在安全性、舒适性和智能化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例如,全向防碰撞3.0可以从多个方向对可能发生的碰撞进行监测和预防。超全感知可以让系统在全天候条件下正常工作。全场景覆盖可以覆盖城市道路、高速公路、乡村道路和停车场等各种场景。全目标识别可以识别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动物和道路设施等各种目标物体。超快响应可以让系统在检测到危险时迅速做出反应。超前验证可以通过实车道路测试和云端大数据模拟分析来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当然,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算力的支持。华为ADS 3.0的车端算力为200TOPS,虽然相比一些竞争对手有所降低,但通过算法优化和软硬件协同,实现了更高的效率。而且,华为采用了自研芯片和自研软件,可以更好地发挥硬件的性能。

这就像苹果公司一样,通过自研芯片和自研软件,实现了软硬件一体化的优化,创造出了最顺滑的产品。现在很多大型车企也要跨界自研芯片,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

但问题来了,华为ADS 3.0真的有那么完美吗?

当然不是。任何技术都有其局限性。智能驾驶技术也不例外。

例如,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智能驾驶系统的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在复杂交通场景中,智能驾驶系统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策。在面对未知情况时,智能驾驶系统可能会束手无策。

所以,我们不能过分迷信智能驾驶技术。它只能作为辅助驾驶工具,不能完全取代人类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我们仍然需要保持警惕,随时准备接管车辆的控制权。

而且,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伦理问题、法律责任问题、数据安全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但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它将会给我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它将会改变我们的驾驶习惯。它将会重塑整个汽车产业的格局。

华为ADS 4.0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我们来总结一下。华为ADS 4.0要“上车”岚图,是东风在智能化转型道路上的一次重要尝试。华为ADS 3.0通过“多模态融合感知+AI实时建模”技术,实现了无图智能驾驶。华为ADS 4.0将会更加注重“类人驾驶”,采用更先进的传感器融合方案和AI算法。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但总体来说,前景是光明的。它将会给我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改变我们的驾驶习惯,重塑整个汽车产业的格局。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到2025年,L2级智能驾驶新车渗透率将达到50%,L3 级渗透率将达到10%。到2030年,L2级智能驾驶新车渗透率将超过70%,L3级渗透率将达到20%。这表明,智能驾驶技术将在未来几年迎来快速发展期。而像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以及东风岚图这样的传统车企,都将在这场变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未来,谁能够在智能驾驶领域抢占先机,谁就能够赢得市场,赢得未来。

0 阅读:4

崔诗雅说车

简介:崔诗雅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