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消息称,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做了一项研究发现,对身体最有益的运动是挥拍类运动。所谓挥拍类运动,就是拿着拍子打球的运动,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羽毛球、网球和乒乓球等运动形式。该消息还列举出了一组数据,称挥拍类运动能降低47%的全因死亡率。相比之下,游泳只能降低了28%,而有氧运动降低了27%。
这组数字,不禁让人联想到了2015年的一项来自英国的研究成果:在对8万多名成年英国人的调查发现,有氧运动、单车运动、墙球运动和游泳都能降低个体的死亡风险,风险降低的比例分别为:27%、15%、47%和28%。显然,“墙球运动”在中国大陆并不普及,它能不能代表所有“挥拍类运动”也是有疑问的。还要指出的是,一个人死亡风险的高低,并不是这个人寿命长短的唯一决定因素。运动有益健康,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运动是否可以延长人们的寿命,这一点则需要我们先打个问号再说。
大量研究证据显示,适当的运动可以降低一些致命疾病的发病风险,包括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预期寿命。换句话说,运动是可以帮助我们战胜某些疾病,从而达到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早在2008年,美国华盛顿医疗中心的一项研究说的就比较直白:爱运动者过早死亡的概率比不爱运动者小70%。该中心的研究人员进一步指出,要达到这个目标也很简单:只要每周快步走5次,每次1小时即可。还值得说明的是,体重似乎也不是问题,定期运动的胖子比不爱运动的瘦人,因病死亡的风险更小。
无论是哪种运动,只要你喜欢,并能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对你的身体健康有帮助。维持身体的健康、尽量少得“慢性病”,人们自然就会活得更长一些。相比运动项目来说,运动强度对人们寿命的影响,可能更显著一些。来自丹麦哥本哈根的一项研究揭示:运动量与死亡率之间存在着U型曲线的关系:随着运动量的增加,人们的死亡风险会逐渐下降,当到达一定限度之后,增加运动量反而会增加人们的死亡风险。
该项研究的数据显示,每周慢跑(8公里/小时)少于1小时者,全因死亡率降低53%;每周慢跑1-2.4小时者,全因死亡率降低71%;每周慢跑大于2.5小时者,全因死亡率与久坐不动者就没有显著差异了。由此可见,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每周参加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5次,每次30分钟”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