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英雄人物辈出,枭雄豪杰遍布天下,但是要问,有哪位人物最终封了神?想必也只有蜀国大将“关羽”了。
关羽,作为蜀国杰出的将领,在三国时期,拥有着非常高的人气,不仅赢得了主公刘备的赏识,更赢得了对手曹操和孙权的尊重。作为一名武将,关羽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关羽没有师出名门,也不是王公贵族之后,但其优秀的个人能力和魅力,注定了其在日后,必将威震八方。
曹操和孙权对关羽的认可,是有目共睹的。但彼此毕竟还是对手,有着很大的利益冲突,曹操和孙权都想讨好关羽,但是都以失败告终,最终只能选择除掉关羽。
但是哪有那么容易,所以只能等。就在关羽北伐曹操之时,孙权派吕蒙偷袭了关羽的后方,这也就有了关羽“败走麦城”、“大意失荆州”的故事。关羽在此一役,落得“兵败身死”的下场,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其在日后封神。足以见得,关羽在历史长河中的人气之高。
关羽战死之后,有两个人对其发表了感言,一位是三国时期当之无愧的枭雄“曹操”,一位则是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二人的看法截然不同,从中也看出了日后历史的走向。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两位在关羽死后都说了什么样的话?从中又能看出什么呢?
曹操对关羽的爱恨情仇!
关羽死后,孙权命令自己属下把关羽的头颅送给曹操,曹操看到关羽的头颅非常高兴,于是就说出了下面这句话:
“云长已死,吾夜眠贴席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关羽死了,我就能睡得安稳了”别看这短短十个字,从中可以看得出曹操对关羽的忌惮和恐惧。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呢?一个汉寿亭侯为什么能让魏王如此害怕呢?想必这一切都是因为曹操对关羽的了解吧。
关羽和曹操的关系按说并不一般,当年关羽跟着刘备有一段时间寄宿在曹操屋檐下,那个时候曹操对关羽的赏识就非比寻常,因为自己手下的武艺和军事才能没有一个能顶得上关羽的。看刘备这种人竟能得如此人才,也不免心生嫉妒。曹操对关羽的欣赏,让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收关羽为己用,但关羽的忠心更加让曹操心生佩服!
没过多久,刘备就和曹操闹翻了,双方兵戎相见,但是刘备不敌曹操,最终只能落荒而逃。此时的关羽为了保全太多,无奈降了曹操。在曹操和袁绍对峙之时,关羽为曹操所用,用的是得心应手,关羽入袁绍万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千军万马之中取了袁绍上将颜良的首级,一代良将刚一出场就被关羽斩了,不得不说有关羽的三国,有些人注定成了配角。
关羽解了曹操的白马之围之后,二人便分道扬镳,期间曹操也极力地挽留过关羽,给过钱,给过房子,也给过女人,更是给关羽封了汉寿亭侯,但始终没有挽留住这位英雄。可能曹操更欣赏的是关羽这份忠诚和义气。最后,曹操没有过多为难关羽,关羽也带着人去投奔了刘备!
在这之后,刘关张再次聚首,一起闯天下,但是由于没有什么根基,一直没有壮大起来。直到诸葛亮的出现,他们才有了方向,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用过关羽的曹丞相,一直都知道关羽的实力,在刘备征战多年,关羽一直作为先锋,从一无所有到成为一方势力,关羽从来不会问刘备我们的兵马为什么这么少,关羽的胆识和谋略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在三分天下的局势已定的时候,关羽奉命镇守在荆州。
孙权和刘备一直有矛盾,矛盾的起因就是荆州的归属问题,但是苦于镇守荆州的是关羽,东吴一直不敢贸然开战,孙权为了讨好关羽,可谓是做到了极致,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娶到关羽的女儿,结果上门提亲的使者被关羽骂的狗血淋头,关羽还再三强调自家的虎女绝不嫁孙家的犬子。即便如此,孙权对关羽的态度依然不敢放肆,足以见得当时关羽的能力和实力。
一开始,关羽让大家忌惮的都是以前的功绩和威名,但在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彻底把关羽推向了神位,只是没有多久,便被大家拉了下来。不是大家见不得关羽的好,只是在让关羽在神坛上待着,恐怕整个天下都要是刘备的了。
公元219年7月,关羽部署好了一切,多年的养精蓄锐就是为了今天,关羽带领自己的精兵良将浩浩荡荡地开启了北伐。这次主要攻打的是襄阳和樊城。
关羽长驱直入,打的樊城守军不敢开城门应战。最终,樊城守将曹仁只能向主公曹操求救,此时的曹操知道关羽的威力,所以派遣于禁统领七军前去救援。于禁救援襄樊战场时,所驻扎之地,是一处非常低洼的区域,此时的关羽,已经知晓了一切,关羽认为最近是雨季,闹不好要发洪水,便命令自己的属下准备好船只。
这次老天站在了关羽的这边,暴雨下了十天十夜,让整个襄樊战场顷刻间变成了一片汪洋,就这样关羽“水淹七军”的故事便流传了下来。
在襄樊这场战役中,关羽生擒了于禁,斩杀了庞德,威名震慑了整个华夏。此时的天下就是关羽的剧场,而他是唯一的主角。对于这场千古流传的战役,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关羽蓄水放水淹的于禁和他的七军;另一种则是关羽造船,而襄樊的天气要面临雨季,再加上襄樊地势低洼,关羽料到会发洪水。无论哪种说法,在我来看都把关羽推向了神坛。
关羽的这次北伐,初战告捷,此时的曹操已经非常的忌惮了,他以汉献帝在许的名义,希望迁都避开关羽的锋芒,从这就可以看出,此时的曹操已经拿关羽一点办法没有了。与其说是忌惮,倒不如说是恐惧。最终,在司马懿的计谋下,曹操命令使者去东吴,挑拨孙刘两家的关系。最终,在利益的驱使下,孙权偷袭了关羽,并将关羽斩杀。
这也就有了之前所说的,曹操在看见关羽头颅所说的话。关羽的威猛曹操是知道的,作为一个山西人,关羽可以统领步兵和骑兵,这已经很了不起了,没有想到的是,他还可以统领水军,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关羽还可以在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这实在是难得的很。
在樊城一战中我们可以见识到关羽的能力和威力。虽然,最终失败,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感觉到,曹操和孙权对关羽的恐惧是非常的,只有关羽死了,才能打消他们的恐惧。所以曹操在关羽死后,说出此番话,并不是不能让人接受。
不晓得关羽厉害的人,只是没有亲眼见到罢了。
司马懿对“关羽之死”的态度
三国鼎立,要的就是互相的牵制和平衡,因为曹操的强大,孙权和刘备不得不联盟来对抗曹操。孙权为了荆州撕毁了合约,打破了这种平衡。取了荆州也就罢了,没想到孙权更是杀了关羽,这不是自找没趣吗?
虽然,历史上有这样一种声音,说的是吕蒙擅自做主杀了关羽,按照孙权的意思是留关羽活口的,但无论怎么样,关羽的死,按照东吴谋士张昭的话说,就是把祸水引到了东吴。
刘备和关羽的感情是手足情深的,孙权杀了关羽父子,按照刘备的性格是不可能不报仇的。此时,孙权只顾着收复荆州而高兴了,完全忘记了人家会找后账这回事。在张昭的话语中,孙权看见了危机,瞬间感觉到了恐惧再次降临。
孙权的谋士张昭出了一个主意,将关羽的头送给曹操,这样刘备就会迁怒曹操,刘备就会用举国之力讨伐曹操,让二人鹬蚌相争,正好孙家得力,这是张昭的计策。
关羽的头颅送到了曹操面前。也就有了之前的那一幕,曹操只顾着高兴,丝毫没有想到这是一个阴谋,而此时的司马懿非常的淡定,他用自己的淡定,用东吴的手解决了蜀国的一条胳膊。现在,他如此的淡定,是因为他知道这一切都是东吴的阴谋。东吴要将害死关羽的这盆脏水,彻底的泼到曹魏身上。作为谋士,他必须想出对策。
此时的司马懿在曹操高兴的时候,泼了一盆冷水:
“此乃东吴移祸之计也。”
曹操这个时候正在兴头上,看了看下面谁在说话,一看是司马懿,似乎也反映了过来,司马懿用着九个字告诫了曹操不要高兴得太早。曹操听完司马懿的话便问司马懿有何对策。此时的司马懿已经想好了对策,作为整个曹操智囊团最冷静的人,司马懿说出了自己的计谋。
司马懿认为,东吴此举就是为了让刘备攻打曹操,这样孙权便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司马懿认为只有将关羽的首级放在一个精致的木盒之中,并用大王的礼仪安葬他,然后再告诉刘备,刘备这样就只能迁怒孙权,然后必定倾巢出动南征东吴。如果东吴在这场战争中失利,曹操便可以联合刘备再次攻打东吴。如果刘备在这次战争中失利,曹操便可以联合孙权再次攻打刘备。
曹操听完了司马懿的妙计,非常的感慨。并命令人立刻照办。吴魏的计谋真是各有千秋。而此时的蜀国,并不是没有人了,诸葛亮早已经看出了他们的奸计,他知道在这个时候,蜀国多年积攒的力量,如果倾巢而出,曹操和孙权,都很难招架。所以孙权希望刘备去打曹操,而曹操希望刘备去打孙权。二人都想坐收渔翁之利,伺机而动。
此时蜀国,诸葛亮对刘备已经展开了劝解,现在不是最好的时刻,应该等到孙权和曹操开战之时在动,在这三国鼎立的时刻,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待时机,但是刘备根本听不进诸葛亮的建议,带着家底就和孙权撕上了。这也就有了后续的故事,“陆逊火烧连营,刘备彝陵兵败”最终,魏国在这件事上获取了巨大的利益。而蜀国也从此一蹶不振。
司马懿的计策,说明了他的冷静,也看得出此人老谋深算,在对待任何事情都可以看出,这也就是为什么他能在日后,司马家能登上权利的宝座的原因。
在大家都顾着高兴的时候,司马懿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在思考的是更为宏观的事情。而在关羽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时候,司马懿并没有和大部分人一样的恐惧,他依然在思考,思考关羽的弱点,最终,一击致命。司马懿的此举真正做到了“胜不骄,败不馁”再加上他的冷静和果断,实在是让人不得不钦佩。
我们再说一下曹操,关羽在襄樊之战时,曹操似乎已经步入了晚年,不得不说,早已没有了斗志,虽然心怀天下,但是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关羽打了这一仗,对曹操来说,真是有点害怕,多年的基业差点就让关羽给毁了。
对关羽的恐惧是一直藏在心里的。当看见关羽的头和知晓关羽死的时候,曹操自然是非常高兴。在曹操来看自己最大的障碍已经荡然无存。所以,不由得打心底说出了那句话,也是关羽让曹操头疼,多年睡不好觉。
曹操和司马懿二人所说的话,让大家看见了二者不同的高度,此时的司马懿正壮年,有野心、有抱负、有理想、有远见、有智慧。更要命的是他还有胆色。面对这样一个人如果日后没有很好的制衡,在一个乱世必将取而代之。
曹操对司马懿的情况是非常了解的,只是没想到子孙都如此的薄命。更是没想到的是,司马懿如此的能忍。最终,取得天下的竟然是司马家。似乎,在这次对关羽之死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曹家已然开始走了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