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兄弟姐妹最好少走动,再亲也一样,三个原因直指人性深处

绝对心动 2022-11-16 17:32:35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童年时期的美好就像多了一层滤镜一般,它青涩,难忘,并且再也无法重来。

回想起小的时候,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从来都不是吃到美食或是玩到玩具的瞬间,而是与兄弟姐妹互相帮助,相互扶持的时刻。

独生子女政策推行之前,中国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多子女家庭,在这样的家中,好几个孩子是常态,兄弟姐妹一起成长,相互帮助,父母健在,整个家庭都显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

父母还在的时候,兄弟姐妹可以尽情的依赖父母,纵使生活艰苦,但快乐的心情就会促使我们不断前进,可长大之后父母远去,兄弟姐妹相处的机会越来越少,矛盾越来越多了。

贫富差距的拉大致使兄弟姐妹间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少,此时此刻大家不光失去了血浓于水的感受,甚至还出现了一见面就尴尬的情况。

回顾过往的美好时光,曾经的相伴无疑令人怀念,尽管舍不得当初的记忆,但大家还是应明白一点,人老了,兄弟姐妹最好少走动,再亲也一样,三个原因直指人性深处。

利益的矛盾

兄弟姐妹共同生长在一个家庭里,小时候不分你我,彼此了解,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切矛盾都不成问题,只要彼此的感情深厚,再多的难关也能越过去。

然而长大之后每个人都将拥有自己的生活,当各自组建了小家庭,并且有了自己的孩子时,大利益体就会被划分成多个小利益体,此时此刻我们心中的亲情模式就不再是小时候的样子了,而是以当前的小家庭为基准,就连和父母相处时也出现了态度上的分歧。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面临赡养老人,分配财产等问题上,兄弟姐妹间很容易出现矛盾,谁家负责照顾老人,哪个孩子又能分到更多的财产,这些都是引发矛盾的根源,等到父母去世,兄弟姐妹就会把过去的恩怨全都拿出来吵闹不停,此时的他们都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不愿意让大份财产落到其他的子女手里。

过度攀比

相对于普通人,兄弟姐妹之间其实更容易攀比,因为人们总愿意和最亲近的人比较。

小时候大家同处一个屋檐下,家里穷,看不出彼此的差距,可长大之后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际遇,有些人富起来了,而有些人仍然很穷。

长大之后获得怎样的成就完全靠自己的本事,有些人来到大城市打拼努力,最后拥有一席之地,而有的人长期居于农村,不思进取,整日浑浑噩噩。

兄弟姐妹间若产生了太大的差距,就会致使发展不好的一方产生不平衡的心理,甚至会生出攀比嫉妒的情绪,这是其一。其二,兄弟姐妹对待父母的方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混得好的子女对父母更加慷慨,混得不好的则害怕自己的小恩小惠被父母看不起,兄弟姐妹若频繁走动,就算不主动把话挑明,也总在背地里攀比吹嘘。

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嫉妒的心理必然会诞生,此时子女们会想,凭什么父母要对另一个孩子更好,明明是同一个家庭里出来的,怎么就对方享福,而我则受罪呢?

父母很难一碗水端平,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偏好,孩子们小时候可以不介意,可长大之后攀比和嫉妒的人性就显露出来了。

误入边界

人们重视亲情是好事,可一旦兄弟姐妹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方式就会顺势产生变化,小的时候兄弟姐妹是最重要的人,而长大之后老婆和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孰轻孰重,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

很多兄弟姐妹都会因彼此的差距而找不到共同话题,于是打着为对方好的旗号不停的干涉着对方的家事,尽管他们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拉近彼此的距离,可谁知好心居然办了坏事。

没有没有任何一个人希望自己的家事无法由自己做主,就算是血浓于水的亲人也不行,所以兄弟姐妹间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少走动,然后划定出一个合理的范围,避免因走得太近而引发巨大的矛盾。

综上所述,兄弟姐妹频繁走动会致使利益矛盾加大,攀比心理产生以及边界被侵入等情况,所以,减少走动才是最好的选择。我是一名咨询师,如果你遇到情感心理问题,私信我,我和你聊聊。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梅菜扣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1 阅读:326

绝对心动

简介:你与我不止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