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女大学生葬身车祸谁的错?是某米SU7的NOA系统的锅吗?

明星私房菜秘籍 2025-04-09 21:12:39

近日,在安徽铜陵的高速路上,某米SU7的NOA系统在碰撞前2秒发出警报。彼时车速高达97公里/小时,驾驶员刚握住方向盘,三名年轻大学生的生命就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

SU7事故全还原

事发当晚,23岁的驾驶员林某驾驶着SU7标准版(采用纯视觉路线NOA),载着两名室友踏上回家之路。车辆以116公里/小时的速度疾驰,前方突遇施工,需紧急变道。NOA系统在碰撞前4秒检测到障碍,开始减速并提示接管,然而林某却在最后1.5秒才惊慌失措地猛打方向盘。此时车速依旧高达97公里/小时,车辆直直撞上水泥护栏,最终三人因起火窒息,不幸离世。

这起事故的核心争议主要集中在两点。其一,是“温水煮青蛙”式的依赖。涉事车辆此前17分钟持续发出“轻度分心报警”,这种频繁却温和的提示,让驾驶员产生一种错觉,误以为系统完全可靠,从而最终错过了最佳接管时机。其二,纯视觉路线存在短板。标准版未配备激光雷达,仅靠摄像头在夜间雨雾环境中识别施工锥桶,由于光线不足,导致模型漏检。清华大学专家指出,纯视觉方案在面对不规则障碍物、逆光等场景时,漏检风险比“视觉+激光雷达”方案高出30%。

正如中消协王主任所说:“当驾驶座变成沙发,比算法漏洞更危险的,是人类对技术的盲目迷信。”这种事件是个例吗?当然不是!

案例一:杭州“自动泊车”致命案

在2018年5月的杭州,某高校教师张某在地下车库启用某品牌的“自动泊车”功能。车辆在识别车位时,竟误将后方立柱视为“可通过区域”,以15公里/小时的时速直接倒车撞击,致使坐在后排的6岁女儿颅内出血,最终不幸身亡。

这起事件的起因是张某过分信赖车企宣传的“全场景自动泊车”,在操作过程中未全程观察后视镜。而在经过方面,该系统仅依靠超声波雷达,未配备摄像头,对垂直立柱的棱角形状识别失败,未能触发紧急制动。从法律结果来看,法院认定车企存在“过度宣传辅助驾驶功能”的行为,责令其赔偿家属85万元,但并未追究刑事责任。这是因为当时《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尚未明确辅助驾驶事故责任划分。

小编认为这起事故暴露出早期辅助驾驶的“硬件瘸腿”问题。车企为控制成本,仅采用低价雷达方案,却大肆宣传“全自动”功能,这本质上是拿用户的生命为技术短板买单。更值得警惕的是,当系统出现误判时,驾驶员因长期“被教育要信任系统”,其反应时间比正常驾驶慢了1.2秒,这无疑是技术与人性之间危险的错位。

案例二:深圳高速“接管失效”谜案

还有在2019年10月的深圳,车主李某在广深高速启用某新势力品牌的“高速NOA”。车辆在遇到前方故障车时,系统仅减速至60公里/小时,并未主动变道。李某慌乱之中尝试接管,却发现方向盘锁死了1.5秒,最终导致追尾,致使前车乘客重伤。

此事件中,起因是系统依赖毫米波雷达,对“静止车辆”的识别优先级低于“动态车辆”,进而导致决策延迟。经过是李某听到警报后试图转动方向盘,然而系统却未及时释放控制权,使其错失最佳避障时机。法律结果是交警认定驾驶员负主要责任,车企因“接管机制缺陷”被工信部约谈,涉事车型召回并进行软件升级。

小编认为:与某米事故的“纯视觉漏检”不同,这起案例暴露出“多传感器融合”导致硬件堆砌并不等同于安全。当雷达与摄像头数据出现冲突时,算法优先级设定失误,反而致使系统“犯蠢”。更为关键的是,车企为追求“零接管率”,刻意延迟系统退出时机,使得驾驶员在“该接管时接不了”,这种“技术傲慢”远比技术缺陷更为可怕。

辅助驾驶的“安全幻觉”有多普遍?

1. 依赖度调查:中消协2024年报告显示,73%的用户在使用辅助驾驶时会“看手机、聊天”,他们认为“系统比自己开更安全”;而美国NHTSA的数据则更令人触目惊心——82%的辅助驾驶事故中,驾驶员在碰撞前1秒才匆忙刹车,78%未及时转向。这无疑表明,许多用户对辅助驾驶系统存在过度依赖,在潜意识里已将自身安全完全托付给了技术。

2. 技术路线差距:特某拉FSD凭借1000万公里真实路况数据进行训练,对施工场景的识别准确率高达98.7%,而国内多数车企数据量不足100万公里,同类场景漏检率超20%。激光雷达方案虽成本要高出3000-7000元,但却能将夜间障碍物识别距离提升至200米,比纯视觉方案多出100米的安全冗余。这组数据清晰地反映出,不同技术路线以及数据积累的差异,对辅助驾驶安全性有着显著影响。

3. 监管空白区:全球仅欧盟制定了L2+级辅助驾驶接管标准(需预留5秒TTC时间),而中国至今尚未明确“驾驶员接管响应时间”“系统退出机制”等核心规则,这导致车企“卷参数不卷安全”。在2024年新上市车型中,60%低配版辅助驾驶硬件缩水,却仍宣传“具备高速NOA”。监管的缺失,使得消费者在这场技术博弈中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您认为辅助驾驶事故的责任,该算在驾驶员、车企,还是监管头上?点赞关注,一起讨论智能时代的出行安全——毕竟,每个方向盘后,都是真实的生命。

作者声明:图片均出自网络与内容无关

0 阅读:40
评论列表
  • 2025-04-15 19:47

    雷军,先是造谣人家女司机刚拿到驾照仨月不能上高速,又造谣说车是借的,后面还攻击人家女司机母亲让人家去死,现在又变成女司机“睡觉”了。厉害厉害,只字不提自动刹车无效啊

  • 2025-04-15 19:47

    千亿雷总裁:在坐的都是猴子

  • 2025-04-15 09:13

    不是已经甩锅电池供应商了吗[得瑟]

    用户98xxx77 回复:
    正在围为救米,慢着攻击展车的事呢[流鼻涕]
  • 2025-04-15 19:47

    小米出了事,雷军水军全网网暴家属和死者,可怜可悲,避重就轻

明星私房菜秘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