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幽,五塔寺独傲雪中,领略岁月沧桑之美!

醉香谈旅游 2025-02-06 14:04:49

在呼和浩特旧城的东南部,有一处遗世独立的所在——五塔寺。它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隐者,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伫立,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沉,尤其是在大雪纷飞之际,更显其古朴而神秘的风姿。

初闻五塔寺,便被其独特的名字所吸引。得名于那座金刚座舍利宝塔,五座方形舍利塔错落有致地立于塔座之上,远远望去,仿若五只即将腾飞的圣鸟,在天地之间静静栖息。这座寺庙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彼时的它名为“慈灯寺”,那是一个带着慈悲与希望的名字,或许在最初的时光里,它也曾香火鼎盛,梵音袅袅,然而岁月无情,寺宇逐渐塌毁,繁华落尽,唯有这五塔在风雨的洗礼中傲然挺立,独自撑起了往昔的记忆,久而久之,人们口中的“五塔寺”便成了它新的标识,一个被岁月重新书写的符号。

当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五塔寺便被大自然赋予了一层梦幻般的滤镜。塔高约 16 米(亦说 16.5 米),却似要冲破云霄,直抵苍穹。从下往上望去,塔基沉稳而厚重,如大地的根基,牢牢地扎根于此,承载着塔身历经的百年风雨。金刚座呈束腰须弥座之态,其束腰部精美的雕刻一一呈现眼前。狮之威猛、象之敦厚、金翅鸟之灵动以及金刚杵之刚硬,每一处图案都被工匠们赋予了生命的力量,在雪的轻抚下,愈发栩栩如生。仿佛能看到古代工匠们,在岁月的雕琢下,一凿一斧地刻画出这些灵动的形象,将信仰与艺术完美地融合于这一方石座之上。

沿着塔座前行,南面的拱门出现在眼前。门上方那块蒙、汉、藏三种文字书写的“金刚座舍利宝塔”匾额,在雪的映衬下,字迹愈发苍劲有力,似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荣耀。门旁的四大天王,身披雪衣,依然不减其威严之态,眼神凝视远方,守护着这一方圣地。轻轻踏入塔门,东西两角的楼梯便通向那未知的高处。沿着楼梯蜿蜒而上,脚步踩在石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是历史的回音。出口处的方形攒尖亭,宛如一个静谧的瞭望台,而五座舍利小塔就静静地立在亭子的北边,宛如五位智者,在雪中沉思。

走近塔身,琉璃砖砌成的塔身散发着温润的光泽。塔身下层那用三种文字刻写的金刚经,文字在雪中若隐若现,仿佛是来自遥远古代的梵音,在耳边轻轻诉说着佛法的智慧与深邃。五座塔身上镶嵌的佛像、菩提树、景云等砖雕,更是精美绝伦。佛像面容慈祥,双目微闭,在雪中仿若超脱了尘世的纷扰;菩提树的枝叶繁茂,脉络清晰,仿佛能感受到其蓬勃的生命力;景云的雕刻灵动飘逸,似在缓缓流动,为这庄重的塔身增添了一抹灵动的气息。每一处砖雕都凝聚着古代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是艺术与信仰的结晶,在岁月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而五塔寺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那紧靠北墙的蒙文天文图石刻。那是一幅绘制在石头上的宇宙画卷,天球圆面以北天极为圆心,二十八宿赤经位置的经线如蛛网般交织,五个同心圆层层环绕,由里向外的天北极圈、夏至圈、天赤道圈、冬至圈、天南极圈,精确地描绘出了天文的奥秘。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用蒙古文标注的天文图,它不仅仅是一件石刻艺术品,更是古代天文学研究的珍贵遗产。在雪的覆盖下,这幅天文图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那些线条与文字,在洁白的雪的映衬下,愈发清晰明了,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古人对宇宙的探索与敬畏,让人不禁感叹古人智慧的深邃与伟大。

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落在塔身上,落在砖石间,落在每一处雕刻之上,为这古老的建筑增添了一份静谧与祥和。此时的五塔寺,仿若一个被尘世遗忘的角落,却又在雪的装点下,焕发出别样的生机。远处的城市在雪的覆盖下渐渐模糊,唯有这五塔寺,在一片洁白中愈发醒目,似在坚守着一份古老的承诺,等待着有缘人来聆听它的故事,感受它的宁静与深沉。

在这纷纷扬扬的大雪中,五塔寺宛如一首无声的诗,一幅立体的画,静静地矗立在时光的角落里,用它的每一块砖石、每一处雕刻、每一幅图绘,诉说着往昔的岁月,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它是呼和浩特的文化瑰宝,是岁月长河中一颗璀璨而独特的星辰,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吸引着每一个前来探寻的灵魂,在这片雪的世界里,沉醉于历史与文化交织的美妙旋律之中,久久不愿离去,只愿将这美好的瞬间,深深地印刻在心底,成为永恒的记忆。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