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美国董事会:战略调整还是无奈之举?
台积电近日在美国召开董事会,这是公司成立30多年来首次将董事会选在台湾以外的地方举行。
这一消息传出后,台湾岛内舆论深感担忧,台积电真的要变“美积电”了吗?
据报道,台积电董事会达成7项决议,包括核准2024年财报、上季现金股利、员工业绩奖金与酬劳、资本预算、增资子公司TSMC Global、召集股东会以及人事案等。
然而,董事会决议中并未提及扩大在美投资或与英特尔合作的相关议题。
美国芯片战略:台积电的“鸿门宴”美国近年来推出的“芯片法案”,旨在减少对台积电的依赖,同时让台积电在美国本土生产更多芯片。
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建设工厂,正是响应这一政策的表现。然而,美国的真正意图远不止于此。
据外媒报道,美国政府正在推动台积电与英特尔的合资,要求台积电接手英特尔在美工厂的部分股权。
这一计划背后,是美国试图将台积电的技术和人才转移到美国本土,以增强美国在芯片制造领域的竞争力。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曾多次强调公司是“台湾本土的公司”,但如今,台积电的高层已几乎全部持有美国护照。台积电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美国半导体战略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包括提供巨额补贴和政策优惠,试图吸引全球芯片巨头赴美建厂。然而,这些补贴和政策背后,隐藏着对台积电的严格审查和控制。
台积电在美国的每一步,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台积电突然“改口”
然而,根据《南华早报》透露的消息显示,台积电正在考虑收购英特尔公司的芯片厂的控股权。消息一经曝光,英特尔市值直线飙升!报道称,消息人士预测,谈判结果可能是台积电全面运营英特尔的芯片工厂。
之所以台积电突然改口,无外乎以下几种原因:
美国的“制裁”:美国对台积电的“制裁”,增加100%关税,点名台积电“抢走美国生意”,这一招堪称绝杀。要知道台积电90%的客户都是美企,如果关税落地,苹果、英伟达、AMD这些芯片巨头可能被迫将订单转移到美本土。
地缘政治压力:上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本半导体产业征收高额关税,最终导致日本半导体产业在西方面前一蹶不振。
台积电只能放弃台湾的业务,将大部分生产线搬到美国。但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和电子加工生产基都在东亚地区,台积电只能以身试险,规避老美的“制裁”。
董事会成员背景:台积电董事会成员有一多半都是美国人,背后还有一众美资本深度绑定,企业的决策其实已经是“美国人”说了算。
对此一些外媒表示:美芯片赢麻了!
盘活英特尔:英特尔2024年销售额下降60%,营业亏损134亿美元!台积电接手英特尔工厂,基本能盘活英特尔的闲置产能,借助台积电的业务给英特尔“输血”。
技术转移:台积电接手英特尔,特朗普肯定不甘心英特尔只生产10nm等成熟工艺芯片,况且英特尔还有最先进的EUV光刻机。
英特尔必然会引入台积电先进芯片生产线,用台积电的高标准改造英特尔的生产线,技术复制或转移,基本成了无法改变的趋势。
人才争夺:其实从去年开始英特尔就开启了他的“人才争夺”计划,而台积电就是他的主要挖掘对象。如果两边工程师一对账:一边月薪5万台币,一边月薪5万美元,到时候台积电就麻烦了。
美国仅通过关税调整和政策手段,就能迫使台积电将其尖端技术和人才转移至美国本土,让台湾仅保留成熟工艺芯片的产能,从而与大陆工厂在低价和成熟芯片市场上展开激烈竞争,进而助力美国成为先进芯片领域的“寡头”。
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在保证成熟工艺芯片产能的同时,也要加速推动高端芯片的国产替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