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真正欣赏的四个大将,没有关羽和张飞,而是这四个将领!

猫腿说事儿 2024-11-30 06:36:53

文|顾缘

编辑|顾缘

三国时期,魏国有五子良将,吴国有十二虎臣,而蜀国有五虎上将。

在蜀国的五虎上将中,关羽、张飞是最为出名的两个,同时也是地位最高的两个。

关羽和张飞地位高,除了武艺高强,还因为他们和刘备是结拜兄弟。

不过,诸葛亮真正欣赏的将军,却不是关羽和张飞。

诸葛亮真正欣赏的将军一共有四个,就连魏延都对他们忌惮不已。

那么,这四个将军分别是谁,诸葛亮为什么欣赏他们?

陈到

蜀汉有两支精锐部队,分别是无当飞军和白毦兵,白毦兵的首领陈到,就是诸葛亮最看重的将军。

白毦兵是一支由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组建起来的部队,战斗力非常强。

当年刘备担任豫州牧的时候,就认识了陈到。

刘备以独特的人格魅力,成功让陈到成为他的手下,负责保卫刘备的安全。

和赵云不同的是,陈到不用出去打仗,刘备走到哪他就跟到哪里,就是一个职业保安。

虽然不打仗,但是陈到的个人武力值是很高的,毕竟能和赵云当同事,武力值也低不到哪里去。

据历史记载,陈到私下经常和赵云切磋,基本是不相上下。

诸葛亮率兵北伐的时候,并没有带上陈到,而是安排陈到去防守东吴。

让陈到去防守东吴并不是看不起他,反而是很重视他。

北伐时期,蜀汉兵力虚弱,如果不派一个信得过的强将留守,后果是很严重的。

可见,诸葛亮很重视陈到,否则不会让他担任白毦兵的首领,更不会让他防守东吴。

姜维

姜维,诸葛亮的亲传弟子,也是诸葛亮最为看重的将领之一。

姜维原本是魏国将领,而且他的父亲也是魏国的军人。

在一次战役中,姜维的父亲虽然立了大功,但是却牺牲在了战场上。

魏国为了嘉奖姜维的父亲,就将姜维任命为中郎,负责镇守天水。

北伐时,诸葛亮遇到了姜维,而且被他的军事才华深深吸引。

遇到姜维之前,诸葛亮的计谋很少被人看破。

除了司马懿,很少有人能在用计这个领域和诸葛亮碰一碰。

但是姜维就做到了,他不仅精通兵法,而且差点用计生擒诸葛亮。

不仅如此,姜维的战力值也不低,竟然能和赵云过几招而不落下风。

看到姜维后,诸葛亮爱才之心大起,打算将姜维收为己用。

为了擒获姜维,诸葛亮多次用计,最终让这个天水麒麟儿心服口服,随后成为蜀国的将领。

自此之后,诸葛亮对姜维倾囊相授,将自己平生所学全部教给了姜维。

在北伐时,每次都能看到姜维的身影,而姜维也没有辜负诸葛亮的期望,很快成为蜀国的中流砥柱。

诸葛亮逝世后,姜维一度成为蜀国最有话语权的将领之一,而且多次主持北伐。

尽管北伐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诸葛亮的心中,他是很欣赏姜维的。

赵云

赵云,五虎上将之一,在许多人的心中,赵云是最完美的武将。

因为赵云不仅武力值高,而且长得帅,银枪白马,再加上一袭长袍,不知迷倒了多少人。

武力值高、长得帅、为人谦逊、忠诚,很难相信,这些品质会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从赵云加入蜀汉集团开始,诸葛亮就一直很欣赏他。

平时,赵云主要负责刘备的安全工作,打仗时,赵云还需要去打仗。

终其一生,赵云都没有打过败仗,而且在重要战役中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战绩。

例如人们最为熟知的单骑救阿斗的故事,赵云一人一马还带着阿斗,竟然从万军丛中杀了出来。

以至于刘备听说赵云的事迹后,直夸赵云浑身都是胆。

到了北伐时期,赵云的年纪虽然比较大了,但是仍然是蜀汉阵营中武力值不可低估的名将。

因此,诸葛亮经常交给赵云一些重要的任务。

不难看出,诸葛亮是非常信任赵云的,否则赵云也不能一直在蜀汉有如此高的地位。

到了后期,赵云因身体原因不能再参加北伐,而诸葛亮也顾虑到这点,就没有带着赵云了。

赵云病逝后,他的两个儿子披麻戴孝来到军营报丧。

看到赵云的两个儿子时,诸葛亮心痛不已,赵云不仅是蜀汉的武将,而且还是他的挚友。

赵云的去世,对蜀汉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自此之后,蜀汉不断衰退,最终导致亡国。

王平

王平,蜀汉精锐部队无当飞军的首领,也是诸葛亮最看重的一位将领。

无当飞军是诸葛亮平定孟获之乱后,以孟获军队为基础组建的特殊部队。

为了让这支部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诸葛亮任命胡人王平来担任这支部队的首领。

早年,王平曾是曹操的部下,攻打汉中时,王平被蜀汉俘虏,成为蜀汉的一员。

北伐时,王平曾是马谡的助手,他极力劝阻马谡不要屯兵山上,却没被采纳。

最终,马谡在街亭之战中惨败,而王平因为及时撤走而保存了一部分的兵力。

马谡失败后,王平四处收拢残兵,尽可能地挽回了一些损失。

诸葛亮病逝后,王平依然受到重用,被任命为汉中太守,多年来一直没有出过问题。

从担任白毦兵的首领,到担任马谡的助手,都能看出来诸葛亮对王平的重视。

以降将的身份做到蜀汉的汉中太守,除了姜维,王平是最受信任的一个将领了。

参考资料:

《魏略》

《三国志》

《资治通鉴》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