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俄政策的转向究竟是出于喜好还是利益?

涵雁与趣事 2025-02-21 06:35:21

美俄两国的代表终于在利牙德坐在了一起

写下这个标题后我自己都笑了,哪有一国总统出于喜好而转变自己的外交政策的,当然是出于利益。但这是我看了《纽约时报》首席白宫记者彼得·贝克发表的文章《特朗普转向俄罗斯,颠覆了几代美国政策》后的第一感想,如实写下后,以正常思维看,当然得笑。

但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转向是事实,而且是正在进行时。正如彼得·贝克所说的,“2月12日,特朗普与普京通话;14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称,欧洲真正的威胁并非中国或俄罗斯;18日,美国和俄罗斯代表团在欧洲和乌克兰代表缺席的情况下于沙特举行会晤,双方达成至少四点共识。从各方面来看,这是一场两大国瓜分主导地区的会议”。这个转向的节奏真可谓紧锣密鼓。

但我不同意彼得·贝克喜好论的说法。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转向当然是出于利益,也只能是出于利益。无论特朗普多么不像一个总统,但他毕竟是一个总统。我的看法就是一句话:这是特朗普政府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无奈选择。

欧洲当然是美俄两国的利益关节点,这是从一战以来就如此的事实。或者说从工业革命以来就是如此的事实。因为自工业革命以来欧洲就成了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所以在此之前,美国把自己的利益重心锁定欧洲,这没得说。

但现在的事实是世界经济的重心正在发生转移,从西方转向东方。难道特朗普不知道俄罗斯一直在和美国争夺欧洲吗?他当然知道。但现在欧洲成了美国的战略包袱。重心转移加战略包袱,对于这两点,作为商人的特朗普比谁都要会比较。甩掉战略包袱,迎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实现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的转移。特朗普的战略转身确实显现了一种众人都醉我独醒的先见之明。

万斯在慕安会上对欧洲的嘲讽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这一点。媒体上有人说万斯是信口开河,真是说笑了。美国副总统在一个如此的会议上会如此信口开河?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

如果美国一直纠结在美俄关于欧洲利益的争夺上,它永远也转不了身,它的战略重心就永远也转向不了东方,难道把亚太丢给中国吗?那可是正在崛起的世界经济的重心。所以丢下这个战略包袱,腾出手来,或者与俄罗斯联手对付中国,就成了特朗普政府的必然选择。

且慢,战略转身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即使两口子感情不好了要离婚那也得 有个过程吧。特朗普的战略转身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这涉及美国与乌克兰、俄罗斯、欧洲三方关系的处置和调整,否则这个身永远也别想转。

2月13日,特朗普推翻了拜登政府对乌政策的两项关键承诺:在与俄罗斯接触之前先与乌克兰方面协调,并同意由乌克兰自行决定何时开始和谈。在宣布已经自行开始和普京接触的同时,他公开表示乌克兰应当做出领土让步,且自己不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这应该是最顶牛的两个让步:领土让步和北约问题。

要知道乌克兰加入北约是最初引发战争的问题。乌克兰出于安全考虑要加入北约,俄罗斯出于安全考虑不能允许北约推进到自己的家门口。但现在美国居然根本没有和欧洲盟友商量就答应了俄罗斯。

乌克兰倒是好说,特朗普已经想好泽连斯基的去处,你不同意,那好办,“乌克兰必须马上进行总统选举。”这是特朗普的原话。你执行这个总统就让你当下去,你不执行那就换马吧。这虽然很粗鲁,但泽连斯基无力挣扎。

在慕安会上发言可能是泽连斯的最后绝唱

但欧洲怎么办?美国的利益集团与欧洲的纠葛是太深了,这既涉及美国内部的利益平衡,也涉及美国全球战略的考量。还涉及欧洲自己的主张处置。但从万斯的嘲讽中,我们似乎也看到了特朗普政府的打算。北约的维持不能以牺牲美国的利益为前提,欧洲的军费必须要提高到5%,美国不再是欧洲的免费保镖。说不定到最后,美国要求美国在欧洲的驻军要欧洲负担军费也未可知。总之一句话,特朗普政府认为欧洲吃美国战略红利的日子到头了,美国不想再做这个冤大头了。不说粗鲁至少是很粗糙。但这的确就是特朗普的处事风格。

多方共识,找到让俄罗斯方面“能接受”、乌克兰方面认为“足够充分”的安全保障方案,是未来几个月的重中之重。但这个折中方案在哪里,现在还真是为时尚早。以一般逻辑推测,谈判就是是妥协的艺术,没有妥协就没有谈判。美、俄、欧、乌最终会怎样妥协,那也只能留给历史进程。但按照特朗普的时间表肯定是不行了,尽管特朗普一再在推迟这个时间表也是如此。

这就是事实,尽管从大的趋势推断美国应该结束欧洲的麻烦而转向亚太,但这个事怎么操作,行动路线是什么,没有人知道。所以在《特朗普能重演尼克松的历史吗?》中,我的结论是一个字:难!尽管他是多么地想从欧洲尽快脱身,腾出手来对付中国,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0 阅读:0

涵雁与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