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比亚迪发布新能源专属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云辇。这是比亚迪继DM超级混动、e平台、刀片电池、CTB、易四方等关键技术后又一自研科技成果,不仅展示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对比亚迪乃至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和市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0”到“1”的突破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在我国汽车发展历程中,车身控制技术方面长期依赖于国外,垂直方向控制技术的发展更是处于“卡脖子”状态,硬件制造、系统集成、匹配验证等核心技术均掌握在少数企业手中。就算在全球汽车行业内,也只有少数企业涉足垂向控制研发,且大多是从单一技术或者单一硬件入手,局限在阻尼、空悬、液压等层面,解决方案较为零散、碎片化。单一技术与单一硬件对于汽车这样一个庞大的综合体来说,能够起到的作用显然是有限。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也是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的根基所在。比亚迪汽车历时5年、耗资数十亿元打造的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云辇,从系统设计、关键零部件设计、软件及策略算法开发、匹配验证等方面实现了全栈自研,率先在垂直方向控制领域完成了关键性突破,促成整车三向六自由度的融合控制技术圆满落地,实现了上下车身的解耦控制,具有多维感知、精准决策、智能控制、稳定执行等优势。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指出,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是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优势,在传统悬架技术、底盘技术、车身控制技术的基础上,融合感知、决策、控制、交互等软硬件技术,实现对车身的全方位智能控制,补齐了比亚迪智能底盘的拼图。
云辇的出现不只是“车身控制的一小步,舒适出行的一大步”,更是中国汽车在车身控制方面的一次跨跃性进步。比亚迪总裁王传福表示:“云辇的诞生,改写了车身控制技术依靠国外的历史,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另一方面,‘云辇’超越国外技术水平,一登场就站上了行业领先位置,完成了从1到2的提升。”
在业内看来,比亚迪云辇车身控制系统的诞生是我国在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上的重要成果,标志着中国自主品牌在核心技术上攀上又一高峰。比亚迪再一次开创业界先河,引领车身控制技术发展,打造了自主品牌新能源核心技术的里程碑,将进一步推动智能化汽车的发展。
技术壁垒赋能全新竞争力
在新能源浪潮下,汽车产业正迎来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全面升级新阶段,各种新概念和新技术正在从整车的各个方面快速推动新能源汽车持续向前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连续8年蝉联世界第一,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升级步伐不断加快,自主品牌车企产品向高端化发展的态势明显。
“传统豪华看车标、看历史,新能源豪华看技术、看产品。新能源汽车不仅要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对燃油车进行革新,更要在能带来独特体验的技术上进行创新和突破。”王传福表示,“变革不只是一次简单的新老品牌的交替,而是对整个行业底层技术架构的颠覆。聚焦需求,以技术创新推动用户体验的变革,才能构建新时代的品牌价值。”
云辇的推出和应用,赋予了比亚迪全新的竞争力和未来更多的可能性。作为新能源专属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云辇产品矩阵包含了云辇-C、云辇-A、云辇-P以及云辇-X,能够从舒适、操控、安全、越野等维度大幅提升消费者的驾乘体验。
据悉,云辇将陆续搭载在王朝海洋旗舰车型、腾势、仰望及专业个性化品牌,赋能比亚迪全品牌的升级,助力比亚迪稳固并开拓新能源高端车市场,重新定义新能源时代豪华汽车标准。
在新技术加持下,比亚迪的市场成绩也有望继续攀升。2022年,比亚迪全年销售新能源汽车186.35万辆。据了解,比亚迪今年销量目标为300万辆,争取翻倍增长到360万辆,并力争今年底前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截止到3月底,比亚迪第一季度累计销量超55万辆,同比增长92.81%。
面对全球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已同样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全球市场目前是真正的蓝海,新能源品牌大规模出海参与国际竞争也有助于进一步释放创新和增长活力。
作为我国新能源品牌领导者,2021年,比亚迪正式宣布“乘用车出海”计划,加速了新能源乘用车在全球市场的扩张步伐。海外版图不断扩大背后,体现了比亚迪技术与产品力的不断超越。有了云辇等技术作为后盾,比亚迪必将有更多优质产品进军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