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90年前中年体制男的婚后生活,也只是苦闷、妥协和离婚

萌系少女棒棒糖 2024-12-07 20:46:19

文 | 不似少溓游

编辑 | 不似少溓游

老舍一生共产出11部作品,而故事发生的背景多数在北平。

这城门楼下的新鲜事不算多,来来回回的,总要和女人沾边,《离婚》便是其中之一。

说起《离婚》的创作缘由,还有一段老舍先生的小故事。

那是在济南酷暑难耐的夏天,老舍先生为了完成出版社的约稿,头缠湿巾,腕上垫着吸墨纸。。

一气呵成地写下了这部长篇小说。

短短七十多天,竟比计划中还提前了一个月。

这偶然得来的佳作,反倒成了老舍先生颇为满意的作品之一。

故事发生在老北平,描绘了几个婚姻中的男男女女。

他们有的在婚姻的泥沼中苦苦挣扎,有的把婚姻当做长期饭票,有的则把婚姻看做买卖。

年轻的心灵渴望挣脱婚姻的桎梏,追寻自由与爱情.

现实的残酷却迫使他们一次次放弃挣扎,向生活妥协。

而这也讨论了一个问题:当个人意志与现实的冲突时,我们该如何做出选择?

是放弃还是坚持,是解脱还是忍耐,是叛逆还是妥协?

相信每一个困在婚姻围城中的灵魂都在经历着这样的拷问。

01

老李是个知识分子。

在那个年代,知识分子是要追求精神,追求诗意的,老李当然也不例外。

他嫌弃妻子粗鄙,认为妻子配不上他。

而隔壁的马太太就很好,穿着旗袍,温文尔雅,就连吃樱桃的样子都这么好看。

可是,生活总有它的圈套。当年在父母的安排下,老李娶了翠花,一个乡下女人。

翠花心地善良,任劳任怨,可在老李眼里,她身上没有一点诗意和美感。

每当翠花大嗓门说话,粗鲁地对待食物的时候,老李的脸上都会露出一丝嫌弃。

老李向往诗意,渴望美好。

他觉得,像他这样的文化人,身边就应该有一个旗袍美人,一个能读懂诗歌,欣赏艺术的女子。

马太太仿佛就是他理想中的缩影,每每看到马太太端庄地走过,老李的心中就泛起阵阵涟漪。

这种失衡的心理,日积月累,终于让老李萌生了离婚的念头。

他对好友张大哥倾吐衷肠,说自己想要追求那一点点“诗意”。

张大哥是个识大体的人,他见多识广,对老李的想法很是不以为然。

在他看来,婚姻是人生大事,儿女情长都是次要,只要夫妻同心,日子就能过得下去。

老李还是我行我素,在他的软磨硬泡下,翠花带着孩子来到了北平。

可即便翠花来到身边,老李还是无法满足。

他强迫翠花学习,要她改掉乡下的毛病,可翠花哪里听得进去。

在她心里,相夫教子,持家过日子才是正经事,那些什么诗啊画啊,不过是云烟罢了。

老李在家里如坐针毡,在单位里也不得安宁。

同事小赵是个刻薄的人,他借着老李妻子是乡下人的由头,处处奚落老李。

一次聚会上,小赵当着众人的面让翠花出丑,让老李颜面扫地。

这一切,都让老李更加确信,像翠花这样的女人,根本配不上自己。

02

可生活就是充满戏剧性。

当张大哥有难时,那些所谓的朋友都躲得远远的,只有憨厚老实的老李仗义执言。

为了帮张大哥,老李甚至低声下气去求小赵,这个他最不齿的人。

小赵见老李低头,拍马赞助,最后终于松口。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张大哥的女儿被小赵纠缠时,张大哥家的远房亲戚丁二爷挺身而出。

这个寄人篱下的老实人,为了报答张大哥的恩情,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张家女儿的平安。

透过丁二爷的悲壮,老李似乎看到了什么。

他开始反思,自己口中的“诗意”,是不是只是一厢情愿?

真正的生活,不就应该像丁二爷那样,用朴实的善良去温暖他人吗?

老李的疑惑,在马太太身上得到了证实。原来,马太太的婚姻也并不完美。

她的丈夫在外有了别的女人,可马太太却选择了隐忍。

在马太太看来,婚姻就是一场持久战,需要用柔韧去对抗残酷。

诗意,从来都是附庸品,而不是主菜。

顿悟之后的老李像是变了一个人,他开始试着去欣赏翠花,去理解她的难处。

他发现,翠花身上有种土地的芬芳,有种生命的质朴,这些,比所谓的诗意更有力量。

同事们的态度也让老李感到可笑,他们口中挂着离婚。

可真正面对时,又能有几个敢于承担后果?

大家都说,离婚就意味着失去饭票,还不如在一起将就着过。

这种虚伪,让老李不齿。他明白,生活的意义不在诗意,而在坦荡和真诚。

最后,老李做出了决定,他辞掉了工作,带着翠花和孩子回到了乡下。

在那里,他要和这个世界和解,和内心和解。

他要用朴素去对抗虚华,用善良去对抗刻薄,用生命去证明,诗意不在远方,而在脚下。

03

老李的成长,是时代的缩影。

他代表着一批心怀理想却无奈妥协的知识分子。

他们挣扎在新旧交替的乱世,徘徊在理想和现实的罅隙。

他们用自己的苦闷,担当起寻找生活真谛的重任。

《离婚》以老李为主角,刻画了一幅百态人生的画卷。

影片中,有势利如张大哥,有憨厚如丁二爷,有刻薄如小赵,也有隐忍如马太太。

他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人生。

透过他们的故事,我们得以一窥那个年代小人物的生存图景,得以聆听那些夹缝中的人生咏叹。

今天再看《离婚》,我们依然会产生诸多思考。

婚姻到底应该追求什么?人生的意义又在何处?

电影没有给出标准答案,但它给了我们一个视角:

用善良去护持生命,用真诚去对待生活,用坦荡去面对自我。

这,或许就是我们穿越时空依然能从老李身上汲取到的力量。

老李最终放弃了对虚幻诗意的执念,选择回归质朴,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向世俗妥协了。

恰恰相反,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心中的诗意。

他明白,生活的真谛不在山高水远,而在身边人和事。

他要用一生去证明,在柴米油盐里同样能找到诗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