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昂之所以没有名列二十四孝,最核心的原因,就在于当年提出二十四孝概念的人,不想把曹昂的故事加进去。
就这么简单。
至于说他为啥没选曹昂的故事,则是曹昂救父的故事本身,不太适合给小孩子讲。
想要真正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搞清楚,二十四孝这个说法,到底是怎么来的。
在古代,孝顺父母历来都是大家最看重的美德之一。所以在漫长的历史上,就出现了很多讲孝道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角,往往都是古代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他们孝顺父母的故事,显然更具有教育意义。
不过,二十四孝这个说法,出现的却很晚。按照目前史学家们的考证,这个说法,最初是出现在元朝。
按照目前史学界的考证,元朝有一个叫郭居敬的人,他率先提出了二十四孝的概念。这个人生活在今天的福建大田县地区。
对于郭守正本人的履历,正史上只字未提。这个人在元朝的历史上,既没有做过什么顶级大官,也没有做过什么影响历史主线剧情的事情。
不过,这个人却特别孝顺,对父母很好。而在他父母去世之后,他为了教育孩子,就从历史上的诸多孝道故事当中,选取了二十四个特例。然后,郭居敬把每一个故事,都编成了五言绝句,同时他还请人给每一个故事都画了一幅画,最后搞出一本讲孝道的‘儿童读物’。
这本孝顺小故事合集,后来就被称作是《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简称‘二十四孝’。
这就是二十四孝最初的来历。
而对于二十四孝的提出者,后世也有很大争议。有人说,二十四孝的真正作者,是郭居敬的弟弟郭守正。还有人说,二十四孝的作者是郭居业。
这三种说法,到底哪一个是对的,直到今天大家也很难确定。不过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不管作者是以上三人当中的哪一个,这个作者在元朝的正史上,都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人物。
而二十四孝的概念最初被提出来,也是作为一个儿童读物,用来教导孩子要孝顺父母。
然后,我们再说二十四孝的故事本身。
在二十四孝的故事里面,有超过一半的故事,都是集中在东汉以及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的。而这些故事,很多都比较夸张!
比如说卧冰求鲤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东汉末年,有一个叫王祥的人。他的继母对他非常不好,但他依然对他继母特别孝顺。然后某一天,他的继母生了病,想要吃鱼。为了给继母抓鱼,王祥就在一个天寒地冻的日子,跑到外面的冻住的河面,脱了衣服趴在冰面上,用体温把河面融化出一个洞。
之后,鱼就自己从洞里跳出来,被王祥带回了家。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仔细想一下这个故事,都会明白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且不说人的体温,能不能把冰面给融化透。就算能做到,王祥估计也早就被冻死了!
那么,这些看似很魔幻的孝道故事,为何却偏偏流传了下来额,而且流传的这么广呢?
这就要说到汉朝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殊制度的。
汉朝时期,国家长时间施行举孝廉制度。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则是进一步改为‘九品中正制’。在这套制度下,一个人孝顺与否,往往直接决定他能不能做官!
所以,很多人为了做官,就会为自己造势。他们会编造一些离谱的孝顺故事,然后主动宣传出去,让大家都知道自己的故事。再之后,自己就可以做官了!
就比如卧冰求鲤的王祥,大部分人只知道他是一个孝子,却不知道他爷爷当年是青州刺史。他大伯在东汉末年官至荆州刺史,后来因为挡了孙坚北上讨董的路,被孙坚给杀了。接替他做下一任荆州刺史的人,就是刘表。
出身于这样一个家庭的王祥,他的继母如果想要吃鱼,根本就用不着王祥去抓!
总之,二十四孝里面绝大多数的故事,其实都不是真的。或者说是古人有意夸大其词,用来给孩子们做示范的。反正孩子们不需要知道太多的东西,他们只需要学习最基础的孝道,长大之后再学习复杂的知识就可以了。这些孝道的故事夸张一些,也完全没问题。
但这样一来,曹昂的故事就很尴尬了。
要知道,其他的故事,大多都是被编出来的,或者被夸大出来的。而他们被提出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给小朋友做案例。
但问题是,曹昂的故事是真的!而这个故事本身,偏偏不适合给小朋友讲。
如果要讲这个故事,小朋友好奇的问,当时曹昂为啥要救曹操,这个问题该怎么解释呢?表面上是因为张绣要杀曹操,但在这背后,其实是曹操夺了人家的婶娘,所以才逼得张绣不得不反。
这个故事,不管怎么看,似乎都不太适合讲给小朋友听,自然也就不适合被列入二十四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