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妾被夺后,韦庄写下一首词,哀婉缠绵,却害死了佳人

解忧诗词 2024-07-16 20:13:08

古代很多诗人都曾在心上人被夺后,写下相思之作,道尽痛苦与无奈。

最为后世所熟知的便是崔郊的《赠去婢》,“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崔郊与姑母家的婢女相恋,可是还未等他禀明姑母,婢女便被送给了权贵。

崔郊对婢女念念不忘,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在郊外匆匆相遇又离别。

短暂的相见,让崔郊心中更加痛苦,于是便有了这首千古流传的《赠去婢》。

幸运的是,后来权贵读到了这首诗,不但没有刁难崔郊,反而令他将婢女领回,还附赠了万贯钱财,一时传为佳话。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如崔郊一般幸运,就像晚唐著名花间词人韦庄。

他有一姬妾,不仅容貌绝美,才华也十分出众,歌舞诗赋,无一不精。

韦庄对她十分宠爱。

后来蜀国皇帝王建,看上了这名姬妾,以教嫔妃学作词为借口,半是诓骗,半是强迫,令韦庄不得不将其送入宫中。

一道宫墙,宛如天堑,令一对有情之人相思相望,却永远无法相亲。

痛苦又无奈的韦庄,因此写下了不少相思之作,哀婉缠绵,例如这首《女冠子》。

《女冠子·昨夜夜半》

韦庄〔唐代〕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

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词作开门便点明了两人相见的时间——夜半。

对于深陷情网的人来说,寂静的半夜,正是最孤独,思念最深之时。

在这凄清寂寥的夜里,他梦到了心上人。

一般来说,“梦”是迷离朦胧,虚无缥缈的,但是词人却用了“分明”二字。

可见这次的相见,给他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

“语多时”,词人并没有刻意渲染两人见面的情景,只是用了这短短三字,便写尽了万千情意。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这两句表面看来是在刻画心上人的容貌。

“桃花面”脱胎于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朝诗人崔护,在清明时邂逅了一位美人。

第二年故地重游,桃花依旧,然姑娘的芳踪却无处可寻。

于是便写下了那首千年传唱不衰的《题都城南庄》。

后来“人面桃花”便成了男子追念过往情事的代名词。

他的心上人,一如当初,美丽娇艳。

然而这样娇美的女子却不再属于他,词人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

再来看下半阕,换头两句“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描写女子的神态与动作。

“羞”和“喜”字看似很平淡,然而细细咀嚼,却会发现再没有比这两个更恰当的字了。

若只是“羞”,未免太过生疏,自然不是词人想要的场景;若只是“喜”,又太过直白露骨。

只有“半羞半喜”才最能突出女子和心上人久别重逢的那种娇羞情态。

然而欢乐总是短暂的,即使是在梦中,词人也知道,两人终究是要分别。

她欲行又止,频频回首,依依不舍。

明明是词人不舍心上人,却从对方写起,营造了一种彼此恋恋不舍的氛围。

这样的写法,将词人的情感无限扩大。

最后结句,“觉来知是梦,不胜悲”,相逢又相别,本就令人悲痛,可是醒来之后,却发现这短暂的重逢,也不过是一场虚幻。

煞尾两句将词人的悲伤之情推向了高潮,却又戛然而止,造成了一种此恨绵绵,不绝不休的艺术效果,引人共鸣。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年武承嗣看上了乔知之的侍婢,将其骗入府中。

乔知之的侍婢一去不返,后来收到了乔知之所写的《绿珠篇》后便羞愤自尽。

韦庄在爱妾被夺后,写下了多首词作,除了这首《女冠子》,还有《荷叶杯》《谒金门》《小重山》等等。

后来这些词流入宫中,韦庄的爱妾读后,绝食而亡。

本是生离,又变成了死别,不知韦庄是否后悔?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2 阅读: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