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是道坎!”985硕士38岁失业被迫送外卖,北漂12年存款100多

渊泽之观 2024-04-25 16:46:13

来源:九派新闻 原创稿

“高学历”曾几何时,还是精英的代名词。

但如今随着学历膨胀,大学生遍地都是,曾经被仰望的名校毕业生如今也变得不再稀罕。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萎缩,出现了就业难,待遇下降的情况。

职场更是流传着一条“潜规则”,一旦你超过了35岁,不好意思,没有一个公司会聘请你。

这种情况在一位叫做陈涛的知识分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陈涛是985硕士毕业生,有着在多家知名企业就职的光环,但是一过35岁,他直言“职场不会再给我们机会”。

最风光的时候,陈涛跟明星打交道,独居宽敞的住宅。但最狼狈时,他身上甚至只有100块。

那么陈涛到底经历了什么,让他的人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聪明过头的尖子生

30岁以前,陈涛一直是旁人眼中的天之骄子。

聪明,有想法,才华横溢。

他一直也以为学历和智慧是能永远立足于世界的武器。

也许凭借头脑,陈涛可以一直过着优越且体面的生活。但聪明也成了他的性格中一个致命的缺点——太有个性以至于特立独行了。

作为四川大学的哲学研究生,陈涛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对文字的天赋了。

他热爱阅读,经常沉浸在书中的世界不知今夕何夕。

在同龄人还在满大街玩闹时,他最爱的事就是坐在一边静静地品味一本书。他从书中学到的不仅是普世的道理,对于文学的审美和语言的运用也得到锻炼。

有了书本的浸润,陈涛的语文成绩一向很好,更令人赞叹的是,他身上也没有出现偏科的状况,是一个全方位的优等生。

学习对于陈涛而言,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他能打理好自己的学业,同时也有时间发展兴趣爱好。

身边的人,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对他的评价都很高,无外乎觉得他是一个有主见,善于思考的学霸。但如果有人问,陈涛有什么缺点吗?老师可能犹豫一下,会回答:有主见,但是过头了。

18岁那天,陈涛面临着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高考。

要说这么多人中,班主任最放心的学生,当数陈涛了。

陈涛是班上最自觉的孩子,他对于学习的驱动力是自发的,再加上超强的领悟力,他的成绩在年级总是名列前茅。

班主任也对他寄予很大的期盼,觉得以他的条件,考一个985大学绰绰有余。

但当高考成绩出来时,却惊掉了一众老师的下巴。

陈涛的成绩竟然只能够上一些双非大学,要知道,以他以往的成绩,可是985的后备役啊。

特别是陈涛最擅长的语文,考了一个他从未考过的低分。

老师都对此很关心,怀疑是改错卷或者审错分了,纷纷过来关心陈涛,给他出主意。

陈涛略略想了一下,告诉老师,应该没有改错卷,大概是作文扣的分吧。

可陈涛读过那么多的经典名著,厚积薄发,写作一向是他的拿手好戏,他还多次在作文比赛中斩获头奖。怎么长项会滑铁卢呢?

得到答案,连老师都觉得不可思议。

原来,他竟在作文处写了一首诗歌。而在高考写作中,诗歌这种体裁是不被鼓励的。

在高考作文写诗歌,只有两种下场,一种是技惊四座,拿到满分作文,成为教育界的典范。

但绝大多数人属于后一种,因为没有按照要求写作,在作文这个板块拿了不及格,甚至吃零蛋。

陈涛很显然也是绝大多数人。

他大笔一挥选择写诗歌,是出于一种类似于文人自满的心理。

年轻人中流行一句话,搏一搏,单车变摩托。陈涛想以自己的才华,去拼一个奇迹。

他对自己一向自视甚高,不想埋没了文采。他想的是,写一篇常规的作文,即使拿了高分也说明不了什么。只有不走寻常路,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

为了挑战自己,陈涛绞尽脑汁精心编排了一首长诗。只不过,他的才华没有得到赏识,最后甚至失去了一贯的学科优势。

老师对他是又无奈又失望,但陈涛看起来却很平静。他的内心自然是有失望,但更多的是潇洒。

在他看来,只要是赌都有失败的风险,成王败寇,他认了。

捡了芝麻丢西瓜

最后陈涛上了一个普通的大学,但他并没有被这一次挫折所打倒,虽然变不成凤凰,但是当个鸡尾也不错。

在这所双非大学中,才华横溢的陈涛彻底释放出自己的光芒。

他攻读文学方向,在文字中,他能忘记高考的不如意,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说到底,读什么大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否能乐在其中。

在本科期间,陈涛求知若渴,也开始涉猎各种写作方向。

在他一直喜爱的领域,陈涛表现得游刃有余,甚至还利用课余时间挥洒出煌煌20万字巨作。

他的这篇长文,已经初步显现出他的灵气和匠心,受到了许多人的好评。

这也大大鼓舞了陈涛在文学的道路渐行渐远。

在校期间,由于学习成绩优异,陈涛多次获得奖学金,在同龄人还要向父母伸手要钱的时候,他已经凭好成绩有了一小笔收入了。

大四时,陈涛决定考研,倒不仅是为了更好的前程,他本来就醉心于学术研究,想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并且此时的陈涛对哲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他希望能在这方面继续深造。

成绩公布时,陈涛的分数排名很不错,比国家线还高出几十分。最后考上了四川大学,真真正正地圆了985的梦。

读研期间,陈涛独特的脑回路再次展现。在一次论文写作中,他灵感喷涌,写下了长篇大论,本来这篇佳作可以拿到一个很高的分数,偏偏这个时候,他又犯浑了。

在打印论文时,他发现这篇3000字的文章按照一般的格式打印,需要两张纸。

但如果把字号调小,再缩短边缘的话,只要一张纸就可以解决。

这样做足足可以剩下5毛钱呢。

为了这5毛,陈涛把整篇文章缩成了一堆密密麻麻的文字,看得让人头都大了。他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有头脑。

结果授课的老教授一看,这写得都是啥呀?根本就没有耐心欣赏,直接给了一个59分。

这个不及格的分数值的可不仅是5毛,还拖低了陈涛的绩点,当年的奖学金直接与他无缘。

每次想起这件事,洒脱如陈涛还是有点懊恼,他调侃自己,这是因小失大的典例。

充满挫败的求职之旅

经历了这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陈涛也慢慢地成熟起来,做事前也会瞻前顾后,思考清楚。但他骨子里依然是那个有追求有骨气的少年。

毕业之后,因为川大硕士的头衔,他被当时的一家知名杂志《看天下》录用了。

他在杂志社主要负责娱乐板块,这是一份很光鲜的工作,工资可观,且与声色靡靡的娱乐圈很近。

陈涛以为自己的能力能得到很好的施展,但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厌倦了这一切。

在这份工作里,陈涛的接触对象主要是一些时下最火的小花小生,他们固然有很多追捧者,但陈涛却觉得他的人生里应该有更多有深度一些的东西。

他不喜欢名利场,太浮华了。

想清楚这一点,陈涛果断提出了辞职。他下一个东家是《中国新闻周刊》。

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很多文学大家,陈涛可以跟这些作家展开一场场触及灵魂的深度访谈。他在为工作奉献自己,工作反过来又滋养着他。

虽然工作内容令人愉快,但陈涛因为公司内部的矛盾,还是遗憾地离开了。

他却一点也不气馁,他还年轻,有一支所向披靡的笔杆子,走到哪里都不愁饭吃的。

有了前两份知名媒体工作的经验,他有很多选择。不久之后,他来到了《南方周刊》。

但这份工作也没有坚持太久,在这家传统悠久的纸媒里,他尽心尽力地去完成工作任务,可是出来的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

在这里,他对自己一直引以为傲的文学天赋产生了怀疑。难道他并不适合在这一行吃饭吗?

带着无尽的遗憾,他不得不到离开公司。在永远看不清的前景中,等待下一艘靠岸的船。

在纸媒行业浮沉了那么些年,始终没有做出个什么成绩来,这令陈涛很挫败。他开始思考是不是该换个方向了。

之后他入职了水滴筹,作为把握着水滴筹运营方向的重要员工,陈涛每个月能拿到3万块工资,这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

可是填饱了肚子,陈涛的内心却前所未有的虚无。

因为职业的特点,他的工作对象也从谈吐儒雅的文学家、思想家变成了各种财大气粗的合作方。他心目中的诗与远方,一直构建的理想国离自己越来越远。他内心郁郁,开始怀疑起人生的意义。

在无穷无尽的自我折磨后,他还是远离了这份工作。却没想到丢下了6便士,他也没能追寻到自己的月亮。

人到中年送外卖

离开水滴筹之后,他的路并没有越走越宽。为了生计,他尝试了很多不同的工种,但随着疫情的不断扩大,他的工作经常中断。

有一段时间,教育行业很火热,陈涛看到了希望,选择入职一家教育机构给学生上课。

他在这一行干得还算不错,起码是学以致用了。后来双减政策一发布,无数机构宣告倒闭,陈涛所在的公司也开不下去了。陈涛再度变成无业游民。

他为了生活所做的努力,兜兜转转,最终以失败告终。

工作了这么多年,陈涛身上也有一些存款。当初他为了未雨绸缪,让口袋里的钱不要贬值,将一大部分的钱都投进了股市。

他原以为积极的行动能抵挡住通货膨胀,然而在他因为失业而备受打击时,股市里的钱也亏了一大部分。实在是祸不单行。

在最落魄的时候,他全身上下只能勉强凑出100块。

此时的陈涛早已过了35岁的门槛,对于普通人的一生来说,这正值壮年。但对于企业而言,这个年纪太“老”了。

毕竟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每年都有大批年轻力壮,学历辉煌,任劳任怨的尖子生毕业,挑都挑不过来。一个半只脚踏入中年的“老油条”,性价比太低了。

经济的不景气让企业不得不缩减人员,甚至因经营不善而倒闭的企业太多了。现在的求职环境,处在僧多粥少的情况。

陈涛找不到工作,并不是他的问题,而是千千万万个中年人的缩影。

后来陈涛观察到,大城市里对外卖的需求极其旺盛。而且这一行不需要门槛,只要肯吃苦,谁都能干。

于是,他穿上了黄色外卖服,骑着电动车风里雨里梭巡在这座城市里。

做出这个决定,他挣扎了很久。作为知识分子,他有他的自尊。

但作为一个连房租都交不起的人,自尊并不值钱,“长衫”该脱下来,还是要脱下来了。

送外卖在大众眼里是一项低级的体力活,习惯了之后,陈涛却感到内心平静。

如果10年前,别人告诉他,将来他会成为外卖员,他可能会嗤之以鼻。但现在陈涛却觉得这样也没什么不好的。

他付出了劳动,让这个城市里的无数人可以裹腹,他自己也吃饱了饭。

这种简单而淳朴的交换,让他感到安心。

没有了名校光环,他就和这个城市无数个打工人一样,穿梭在地铁口、写字楼、街道里,努力地奔跑着。

这大概是命运给他的启示,前半生,他恃才傲物,觉得自己可以征服世界。35岁之后,他过上了跟路人甲无异的生活。

他明白没有谁会是世界的主宰者,但每个人都是人生的主角。

如今的陈涛在送外卖之余,架起了摄像机,他通过自媒体给观众分享起自己的生活。陈涛曲折的经历,得体的谈吐让他积累了一批自己的粉丝。

他的观众不再是读者,而是手机前的网友。

他分享自己的求职经验,告诫网友在当下的环境,不要轻易辞职。他的人生经验给了无数人启发。

陈涛的38年里,离文学的梦越来越远,却离现实的生活越来越近。这何尝不是一种成长呢?

信息来源:

送外卖的985硕士陈涛再就业:在民办高校任新闻学老师,称教育是很严肃的不会躺平——九派新闻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55373294080262706/?channel=&source=search_tab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