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生应该如何面对“学历通胀”?

老黄爱叨叨 2024-06-14 20:24:47

现代教育一直在大迈步向前发展,与此同时,教育也不断被过度商业化和功利化所裹挟。2023年,“西安回流生”“差生被迫‘中考弃考’”“北京硕博毕业生首次超过本科生”“山河大学”等热点事件,一次次戳中教育内卷化的神经。

是的,我们已经进入了文凭“通胀”的时代,这是不争的事实。“研究生多多益善, 本科生等等再看, 大专生靠边站, 中专生不要进门槛”,既是社会上流传的一句顺口溜,也是对“人才高消费”现象的生动写照。硕士生当环卫工、 城管队员, 博士生当辅导员等现象在社会中比比皆是。那在这样严峻的环境下,自考生又该如何面对呢?

2023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为1158万,除去985、211和一本以上的毕业生,剩下的80%就是和自考生竞争最大的人群。所以,如何在这些人里脱颖而出才是最关键的。

你要知道,学历等于机会,技能等于发展,学历和技能才是你在就业市场脱颖而出的要点。现在的公司怎么选人呢?看学历“简单省时间”,但最后是否留人,就是看你的技能了。什么技能呢?自考生大部分都是文科生,当然就看你的软技能,比如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等等。这些就需要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慢慢积累经验了,多参加兼职或实践活动什么的。

还有就是职业规划,毕业后大概有90%的同学,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现在市面上很多工作,限制的不是“专业”,而是“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优先”,这句话大家应该都经常见。专业属性和工作越来越脱离,技能和工作经验越来越重要,学历要求依旧没变。所以说,学历等于机会,技能等与发展。所以最好尽早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通过了解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在学历通胀的背景下,学习不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需要持续前进的过程。市场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我们的知识和技能也要与之同步,才不会和社会脱节。人生如海洋,万里风帆阔。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

0 阅读:6

老黄爱叨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