唏嘘!德云社发展了26年,姜昆还在研究相声大褂的“款式颜色”

小伸仙 2022-12-14 20:01:36

01.

1995年,郭德纲来到北京,和相声界前辈张文顺以及青年演员李菁开始在京味茶馆、广德楼等地演出。1996年开始,相声演员邢文昭以及徐德亮等开始陆续加入演出。到了1998年,扩展为十几个人,演出场馆也从茶楼扩展到茶馆戏楼里,并取名为“北京相声大会”。

北京相声大会是德云社的前身,03年更名!

02.

经过26年的发展,德云社从一开始的三人小团队变成了坐拥400多相声演员的最大民间相声团体,他们不仅垄断了国内商业演出,还把相声事业发展到了国外!

郭德纲及其徒弟的相声为什么说得好?因为他们把所有心思放在了提升业务能力和相声作品创作上,郭德纲一人就创作了几百段原创作品,而纵观相声发展的150年历史中,没有人达到过如此高度!

03.

相比之下,体制内演员就有些让人看不下去了!好比姜昆!

众所周知,姜昆是曲协主席,体制内相声第一人,多次参加央视春晚,上世纪八九年代也奉献了一些经典作品,比如虎口遐想、着急、电梯奇遇等!

但进入2000年之后,姜昆几乎没有新的作品推出,不管是参加商演,还是带队义务演出,演的都是老作品!

04.

最有意思的是,在近期的一场直播中,姜昆聊起了相声大褂的款式和颜色!

您看我们相声演员穿的这个大褂,基本上我们叫做素身的,什么叫素身呢,上面没有花里胡哨,这中间来一个大圆的,没有,特别鲜艳的颜色也不应该有!相声这两个字,相貌之相,声音之声,就是我要欣赏你相声的时候,我就要看你的相貌,我要听你的声音,这个时候不能给我任何干扰,我们这个大褂一素到底,就像整个一块布似的挡在这块,让人家清晰地看到你的脸,然后再听你的声音!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在姜昆看来,相声演员说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艺人应该注重自己穿衣服的款式和颜色!

05.

对此,我想说一句:相声的精髓到底是什么?是艺人穿的衣服?还是艺人在说学逗唱上的造诣?

如果观众是看演员衣服,直接看时装展即可,何必花几百块,甚至更多走进小剧场,很显然,他们是为了相声内容,郭德纲说过,相声这行的门槛很低,买个大褂,买双布鞋就能说,但想说好不容易,相声演员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这里的文化就是你的知识储备粮、你的基本功!

所以,体制内演员说不好相声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的心思不在创作和提升业务能力上,72岁姜昆尚且如此,更别说二流、三流的主流艺人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