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ICU(重症监护室)有多贵吗?湖北刘女士的家人因病在ICU住了两个月,结果花了104万。
无独有偶,老郭的妻子在查出肺癌后,也住进了ICU。可由于开销实在是太大,他只好忍痛卖了两套房子,结果还是不够用。
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让人们不禁猜测:ICU到底是治病的地方,还是“吞钱工具”?
烧钱的重症监护室
2019年,17岁的小浩正在上体育课,突然他感觉睁不开眼,身体一晃,倒了下去。
老师连忙组织同学将他送去了医院,并通知了他的父母。
医生检查后,遗憾地表示,小浩得的是硬脑膜动静脉畸形,这个病只有手术才能治愈。
他的父母连忙去银行取钱,办理了住院手续。很快医院给小浩做了手术,但术后情况却不容乐观。
于是大夫将他转到了ICU病房,密切监视他的身体指标。两周后,小浩的病情稳定了下来,他又回到了普通病房。
不久小浩重返学校,继续学习。
但父母却愁坏了,因为仅在重症监护室住了14天,他们就花了234万。这让他们一家今后的日子怎么过?
同样是在这一年的9月份,医院又送来了一位昏迷不醒的建筑工人。
随后他的父母赶了过来,医生才得知患者的名字叫曾万洪。
此时医生正在给他做开颅手术,经过8小时的抢救,曾万洪总算脱离了危险,可他还是因为脑水肿,被送入了ICU。
医生告诉两位老人,他们的儿子有可能永远也醒不过来了,是继续治疗还是放弃,全由他们自己做主。
二人陷入了痛苦的抉择中。继续治疗,就意味着把几十年的积蓄都用光。
并且医生还说,曾万洪的情况必须上呼吸机,用进口药,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治疗成本。
如果放弃治疗,那儿子将永远“睡”过去,彻底沦为植物人。思考良久,他们决定救儿子,让医生做气切手术。
可就在这时,二老拿到了账单,他们眼前一黑,反悔了。
夫妻俩决定再考虑一个晚上,因为几十万的治疗费,他们根本担负不起。
一夜挣扎后,他们决定放弃治疗,但为了能让儿子永远“活下去”,二人决定捐献曾万洪的身体器官。
谁知医生刚要拔管,夫妻俩哭了。他们拦下医生,表示愿意继续治疗。
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终究是不愿意让儿子一直躺在那里。
幸运的是,18天过后,曾万洪真的醒过来了。
他的父母激动地哭了,18天花了25万,这钱总算没白花!
后来曾万洪知道了这个情况,十分内疚。他表示等自己伤好了,就继续去打工。
父母则安慰他说,钱可以再挣,但命只有一条。
能活下去,就是最大的希望。
相比前两人,赵强的母亲就没那么幸运了。
她是因为突发脑溢血住进了ICU,但情况却十分糟糕。
医生告诉赵强,他的母亲有糖尿病、高血压、宫颈癌等病史,这次又突发脑出血,有可能救不回来。
赵强心里很明白,其实医生就是委婉地告诉他,可以选择放弃治疗。
但他舍不得母亲,含泪表示“一定要治,砸锅卖铁也要治好她。”
接着赵强迅速回家,将工资卡里的钱都取了出来。见钱还是不够,他和妻子商量了一下,准备将买房的钱挪过来用。
十天后,赵强的母亲还是没醒过来,医生又劝他放弃。但赵强不听,开始向亲朋好友借钱,继续让母亲住在ICU里。
又过去了八天,赵强已经花了113万,但此时母亲还是没有好转的迹象。
最终心电图的屏幕变为了一条直线,他的母亲去世了。
赵强悲痛欲绝,他不明白,为什么花了几百万,还是不能救活母亲,这让他以后怎么过日子呀!
ICU究竟贵在哪里
据统计,三甲医院的ICU病房每天大概两千到一万元不等。
再加上地域因素,很可能有一天超过一万五的医院。
而北京排名前13的三甲医院,每个ICU的平均费用高达9.7万元,若再加上普通病房的费用,总额更是攀升至14.6万元。
那么,为什么ICU住院费用会不断上涨呢?其实这与重症监护室内的仪器密不可分。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ICU内所使用的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且大多来自国外。
这些新设备虽然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和更先进的性能,但制造成本通常也更高,因此其价格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同时,新设备的运行和维护也需要更高的技术支持和专业人员,医院不得不招聘人才,这进一步增加了ICU的运营成本。
比如一台ECMO生命支持装置(俗称人工膜肺),它启动一次就要耗费5万左右的资源,
而与病人连接后,更是需要医护24小时监护,所以一整天下来,费用肯定会十分昂贵。
而且ICU的病人需要不停地化验,以便医生了解病人疾病发展的阶段。
有些检查很便宜,但像血气分析之类的化验,做一次就要一百多,这也无形中增加了治疗成本。
医疗服务的提升和人力成本的增加也是推动ICU住院费用上涨的因素之一。
ICU治疗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医生和护士团队,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处理复杂病情的能力。
为了保持医疗团队的专业素质,医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而由于现代疾病种类十分繁杂,医护人员的培训时间和内容也因此大大增加。
他们学习了更多的知识,包括更精细的病情监测、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及更全面的康复服务,从而增加了人力成本。
此外,医疗资源的紧张和供需矛盾也是导致ICU住院费用上涨的原因之一。
比如在一些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或医院,ICU的床位和医护人员往往供不应求。
医院只好支付更高的薪酬来留住优秀的医护人员,同时还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扩大ICU的规模,提升设备水平。
这些增加的成本,最终都会反映在ICU住院费用上。
遗憾的是,尽管ICU如此先进,在实际中仍有不少人去世。
据统计,大概有8成的患者可以借助ICU康复,但剩下的三成,可能因为疾病恶化,也可能因为费用问题,都死在了病房里。
因此医生会替家属考虑,如果他们认为患者实在是没有希望了,就会建议家人放弃治疗。
这听上去很残酷,但却是为生活考虑的无奈之举。
来什么,别来病。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切成就都是建立在健康基础之上,所以请大家珍惜生命,不要等到一切都无法挽回的时候,让家人既痛苦,又花钱。
参考信源:
人民网:ICU高成本困局的解决之道
央视网:纪录片《ICU的日与夜》
澎湃新闻:ICU费用高、难负担?医生提示:存在误解,与病房收费关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