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首短到极致,美到心碎的五言绝句!完阅才不辜负我拳拳爱国之心

花间一壶酒诗词赋 2024-12-06 23:27:49

先简短地说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重金求鹿”的故事,说的是齐国的名相管仲用了一计就征服了了楚国。

他用的就是经济的杠杆,不用吹灰之力,就打败了实力相当的楚国。

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就是,楚国有大量的鹿,齐国就布局,高价,特高价收购大量的鹿,就这样不断的炒作,楚国人,不论各行各业的人都开始为了这个高价而去捉鹿,养鹿。

当时楚国的国君误以为齐国国君玩物丧志还在暗暗窃喜,意外的事情还是来了,齐国突然下令,齐国及其他附属国不得与楚国有粮食往来。

当楚国人回过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渔农牧商等等,因为捉鹿,养鹿的愚昧,全部都已经荒废殆尽。

而今天的我们,纵观整个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如此在虚拟世界里沉迷。

快节奏的网络,虚拟的世界,爆发富式的当网红,是我们应该追捧的价值观吗?

“重金求鹿“的故事,你能否引起你的深思?

如果我们的孩子都梦想当网红,做直播,无数人对这种赚快钱趋之若鹜的时候,那么我们必然是要自我毁灭了。

这是一个三观被颠覆的时代,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浸蚀了我们的灵魂;

被歪曲的三观,如此下去,国家未来在哪里?我们的科技谁来创新,我们中华五千年文化谁来传承?

56首五言绝句,经过岁月的积淀与流芳,首首都陶冶我们的性情,荡涤我们的心胸。

内容比较多,收藏起来吧,转发出去吧,全民培养审美情趣与文学素养,迫在眉睫。

01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人闲静下来时才能感觉到春天桂花从枝头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在万籁俱静的夜里,偶有音响反而更显衬的幽静。人闲夜静里,听到尘世之外的清音在空谷中回荡,读之令人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02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唐·王维《鹿柴》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

他以夕照和人声来衬托深山的幽、静、空。具体而微,妙不可言。

短短二十个字,既是一首幽美的诗,又是一幅生动自然的画,足见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艺术鉴赏力。

03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唐·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深青色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自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

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全诗不见诗人的身影。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在苍翠的竹林寺院中,远远传来深沉的悠扬晚钟。灵澈身背斗笠披着晚霞,独自归向青山最深处,诗人虽未曾在诗中出现,可转念一想,记录下这一切的不就是在画面背后的诗人吗?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

诗人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练,朴素秀美。前二句点明时间,后二句写归去情景,诗人目送,表达了诗人对灵徹的真挚情谊。

有一种淡淡的意境,精美如画。钟声触动思绪,归影勾起归意,诗人形象隐于诗外,表露寄托诗人不遇而闲话,失音而淡泊的情怀,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

04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唐·王维《竹里馆》

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这首诗意境与前面的《鹿柴》一诗,意境极为相似。王维的山水诗中,虽然着力

表现的是一种寂灭般的幽静,但其中一直流注着诗人温润的血脉。

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平淡无奇,但是它的妙处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真是妙手天成,又有匠心运用其间。

05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唐·刘长卿《听弹琴》

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看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

世人都是这样趋时随俗,而自己则是寂寞无援的心态,从听琴中不知不觉悲从中来。

06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唐·王维《送别》

送君送到山中路口,辞别之后,你便踏上了归途。你孤身一人在暮色苍茫的山林中弯弯小路上行走,而这时,深青的山峦间又添上一层夕阳的余晖。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描写诗人送别友人后的惆怅,以及对友人的眷念之情,越

仔细体会,越感到无比悠长,一丝丝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07

城隅一分手,几日还相见。

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

——唐·王维《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我们即将在城边分手告别,没有知道我们何时能够再次相见。山间中隐隐传来桂花飘香,不要等到它像雪花一般片片洒落。

这首诗是王维送别友人崔九弟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并提醒友人山中桂花盛开,不要等到花落如雪才想起归来,亦有其对隐居生活的赞许和向往。全诗毫无雕饰,自然率真,音节和谐,耐人寻味。

08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于言表。

你动身那天,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啊?问得这样真挚,这样雅致,又这样充实。

问出了精神,问出了境界,概括了多么丰厚的生活内容和多么美好的思想情操。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09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唐·祖咏《终南望余雪》

遥望终南,北山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晚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

此诗为写景之作。诗中描写了雪后终南山的美景。此诗短短四句已完完全全地写出了终南山的雪后初霁之景。最后一句流露出作者的原意,抒发了感慨,由雪霁后寒气加重,想到城中人受冻,心里着实也不是滋味。

10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此诗是孟浩然漫游吴越时所作。这首小诗,将羁客之愁与黄昏之景打成一片,情景交融,写得淡而有味,蕴藉含蓄;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情。

1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春晓》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这首小诗语言浅显,读来朗朗上口,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读人的情思被表达的淋漓尽致。

不知不觉的又来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思想着这一年一度的春色,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浓地萦回心头。

1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这首小诗,是思乡名作,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诗以平白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即情即景,忽离忽合,令人百读不厌。

13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唐·李白《怨情》

美人儿卷起珠帘一直等待,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

此诗是写一位孤独的女子的相思之情的。诗中巧妙地描绘了一幅动人的怨女图,表现了此女子无限的深情和无尽的怨恨。

14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唐·杜甫《八阵图》

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江水东流推不转你布阵石头,千古遗恨你灭吴失策功未就。

杜甫一生写有不少关于诸葛亮的诗篇,且有数量不少的名篇名句流传于世。本诗旨在赞颂诸葛亮辉煌的一生,崇敬之情溢于篇中。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十个字,展现了诸葛亮的高大形象和丰功伟绩。后两句,既表达作者对刘备晚年伐吴失败的微词,同时也对诸葛亮一生最大的遗恨表示深切的同情。

从内容上看,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跌宕有致,感情深刻,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15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鹳雀楼上俯瞰到的壮丽景色,并抒发了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与不凡的抱负。

前两句写自然景色,后两句写诗人欲穷千里目,需更上一层楼的豪情壮志,也能反映盛唐时期人们的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全诗意境雄浑壮阔,富有哲理。

16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唐·刘长卿《送方外上人》

灵澈,你是行僧如同野鹤驾着孤云高飞天空,岂肯在人间居住?你要去,我劝你一定要到清静极致的地方做一个真正的高僧。千万不要到沃洲山去了,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还经常炫耀自己的清高雅致呢。

这首诗是刘长卿送别方外上人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方外上人如孤云野鹤般的超脱尘世之态,并告诫他不要去沃洲山,因为那里已经为世人所知。

全诗结构简单,言简意赅,直抒胸臆而不作婉曲之词,体现出诗人对友人的一片诚挚之情。

17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唐·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秋夜思念友人邱员外时所作。诗人运用了虚构手法,使眼前景和心中意同时并列。

诗中描绘了秋夜山空松子落的静谧景象,并想象友人此时应该还未入眠的。

整首诗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天涯咫尺的深厚友谊。全诗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作者从容落笔,浅浅着墨,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给人以玩味不尽的艺术体验。

18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唐·李端《听筝》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玉房前弹奏古筝的情景。她素手轻拂琴弦,琴声悠扬,似乎在渴望得到知音的赏识。

这位弹筝美女,为博取青睐而故而出差错的情态,透视着心里状态,洞察入微,描写得细腻婉曲,十分传神,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

全诗轻松活泼,含蓄幽默,有不可多得的小品意境。但是对于作者而言,既有对她的嘲讽也有同情之意。

19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唐·王建《新嫁娘词三首》

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来作羹汤。不知婆婆什么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尝尝。

这组诗以新嫁娘的视角,展现了新婚生活中的种种情景和感受。

其中,“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一句,描绘了新嫁娘初次下厨的情景,她努力适应新的家庭环境,尽力做到最好。

整首诗通过对新嫁娘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位聪明的小媳妇初入夫家,唯恐处事不当的心态,先从天真的小姑子下手。这样的生活充满诗意与情趣。

据说这首小诗是诗人作好了诗文给上司看,但诗人不知上司的欣赏风格,就先请旁边人过目的意思。

20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唐·权德舆《玉台体》

昨晚我裙带忽然松解,早晨又看见蟢子双双飞来。要赶紧描眉擦粉梳妆打扮,莫非是我的丈夫快要回来。诗人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少妇焦急盼望丈夫早日回家的形态,将少妇思念丈夫的心切、多思、敏感、痴情等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文字生动有趣,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生动地展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深情厚意和期盼之情。

21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座座山峰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条条小路上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江面上却有一位披蓑戴笠的老渔翁,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

这首诗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将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出孤舟老翁之渺小,鸟绝人灭之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

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意绪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

整首诗意境深远,表现出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顽强不屈、凛然无畏、清高孤傲,不屈权贵的高尚品质。

22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唐·元稹《行宫》

空旷冷落的古旧行宫,只有宫花寂寞地艳红。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谈论唐玄宗。

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寥落的古行宫,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谈论着玄宗皇帝昔日的盛事,以此度日的凄惨人生。

诗人以行宫为题,但不见行宫之貌,只见宫人垂老之态。诗人借古讽今,讽刺了统治者昏愦好色,荒淫误国的历史因由,感叹王朝兴衰。

23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唐·白居易《问刘十九》

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这是一首邀请朋友前来喝酒的诗。诗中写道,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的红泥小火炉烧得正旺。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诗意在描写雪天邀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以绿酒、红炉、白雪、色彩丰富,渲染出温馨的饭局,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

语言平淡而情味盎然,情意深长,字里行间充满了温暖和友情。细细品味,胜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

24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唐·张祜《宫词》

故乡和亲人远在千里之外,我已被幽闭在这深宫里二十年了,听完一曲何满子,眼泪不禁双双落下。

这首诗以一位不幸的宫女来代表成千上万的宫女,抒发了她们对宫廷生活的哀怨之情。

诗中写道,故国远在千里之外,深宫却已经待了二十年。一声何满子的乐曲,使得宫女双泪垂落。

诗中很自然地用了“三千”、“二十”和‘一”、“双”两组数字,使表达更为清晰、准确,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也使诗句特别精炼有力。

全诗以深沉的感慨,将宫女们悲惨的命运一览无遗,作者对她们除了有深切的同情,还有对皇帝的憎恨,给读者一种无限悠远,渺茫的特殊感受,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25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李商隐《登乐游原》

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已经接近黄昏了。

李商隐一生蹉跎不遇,此诗就是他对于黄昏美景的赞美和对于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感慨与遗憾。

诗中写道,傍晚时分诗人心情不悦,驾车登上古原。只见夕阳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全诗语言凝炼,意境深远,诗人借夕阳的美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此时的景致如此妖娆,美丽的夕阳散放出迷人的余辉,然而好景不长,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进而感叹自己一生被挤在夹缝中,郁郁不得志。抒发了诗人无限感慨。

26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唐·贾岛《寻隐者不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去山中寻访一位隐者而未能相遇的情景。诗中通过问答的形式,将隐者的形象描绘得十分生动。

诗人询问童子隐者的去向,童子回答说隐者采药去了,只在此山中,但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具体在何处。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富有音韵之美,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虽寻访不遇,但答案已经在心中,高僧本就是这样来无景去无踪。淡淡流露出对隐逸者的高洁风骨有着无限钦慕景仰之情。。

27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汉江》

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这是诗人久别家乡在返归的途中所写的抒情诗。此诗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后两句抒写近乡时的心情。

被贬到岭外,同家人的音信便已中断,过了一个冬天,又经历了一个春天。因为交通不便,离家乡越近,反而越担心,以至于遇到从家乡来的人,竟不敢问家乡的情况。

全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贬谪生活的艰辛感受和无奈之情。

诗貌似平凡,但一精彩写出,顿成绝妙好词,语言浅近,不饰雕琢,心理描写细腻入微,感情深挚自然。全诗将这种思乡心切,近乡情怯的复杂思绪和矛盾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又含蓄不尽。

28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唐·金昌绪《春怨》

我敲打树枝赶走了树上的黄莺,不让它在树上乱叫。它清脆的叫声,惊醒了我的好梦,害得我在梦中不能赶到辽西,与戍守边关的亲人相见。

此诗写一位女子思念远征在外的丈夫。此诗的好处在于构思巧妙,不正面写女子思夫而从侧面写出女子的内心情感,极尽曲折之妙,表达她对远征在外丈夫的深切思念。

首句写“打起黄莺儿”,次句写“莫教枝上啼”。三句写“啼时惊妾梦”,四句写“不得到辽西”。全诗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民歌色彩,而且在章法和布局上也颇有特色。

三、四两句,近似口语,直抒胸臆,却又不失含蓄之旨,委婉之情。

春光明媚的清晨,为何无心欣赏良辰美景,反而要把黄莺儿赶走呢?原来,她的丈夫久戍边疆,遥遥千里,音容杳无,她寂寞惆怅而又无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梦中和亲人相见。

此刻,也许她在梦境中正走在去边地的路上,满心欢喜地盼望着和丈夫的会面,不知趣的黄莺儿偏偏在这个时候惊扰了她的美梦,她连这种虚幻的安慰也不能得到,怎能不把一腔怅恨无端地向着黄莺儿发泄呢?

诗的春怨主题反映得十分生动活泼,同时含蓄而有余味。

29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唐·西鄙人《哥舒歌》

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哥舒翰勇猛守边夜带宝刀。吐蕃族至今牧马只敢远望;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

这首诗颂扬了戍边将帅哥舒翰抵御吐蕃侵扰、安定边疆的威仪。

一两句写实,写哥舒翰的威仪,说他每夜都手持宝刀,严阵以待。

后两句则写吐蕃人的“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进一步烘托了哥舒翰的威名。

因为哥舒翰的赫赫战功,使胡人胆战心惊,因此至今胡人的骑兵不敢越过临洮对汉地进行侵扰。

除了赞美哥舒翰,此诗对汉民能够安居乐业也充满了喜悦之情。全诗风朴实,平淡素雅,音节质朴流丽,富有民歌特色,意味隽永,耐人寻味。

30

苍苍落日时,鸟声乱溪水。

缘溪路转深,幽兴何时已。

——唐·裴迪《木兰柴》

落日时分,苍苍莽莽,野鸟入林,鸣声乱成一团,夹杂着溪水的潺潺声。沿着这弯弯的小溪,向深山更深处走去,我这一路的兴致该是多么浓啊!

此诗描写深山幽谷中的晚景,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超然物外的情怀。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特别是前两句,如有清音到耳,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宁静生活的愿望。

31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唐·薛莹《秋日湖上》

落日时分畅游五湖之上,烟波浩渺处处是愁绪。人生的浮沉,千古的往事,都随那东流的江水逝去,又有谁能向它询问呢?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秋日游览五湖时的情景和感受。首句“落日五湖游”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描绘了一幅落日余晖映照五湖的美景。

接着,“烟波处处愁”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绪,这种愁绪弥漫在广阔的湖面上,仿佛与烟波融为一体。

后两句“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浮沉。

这首诗浅易近人,文情并茂,诗人既点出了世事如白驹过隙,变幻莫测的原理,也道出了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及探索。千百年来人们对它议论不一。

32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唐·王维《辛夷坞》

枝条最顶端的木芙蓉花,在山中绽放鲜艳的红萼。涧口一片寂静杳无人迹,纷纷扬扬独自开了又落。

这首诗以辛夷坞(即木芙蓉)为题材,描绘了其独自在山中开放、凋零的景象。

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此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

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

这首诗昭示了什么呢?深山无人,辛夷花自开自落。花开,并不是为了赢得人们的赞赏:花落,也不需要人们悼惜。该开便开,该落便落,纯任自然。

33

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

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唐·王勃《早春野望》

江面空旷开阔春潮泛起白色波涛,波平如镜天色秀美山峰如黛。遥望水天相接的远方家乡,归思若渴不禁泪洒衣襟。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作者在山野中远望的景色。它没有细致的动态描写,诗人只是纵目远望,以描写远景的方式描写春光。

诗浑厚开阔的气势,充满着淡淡的乡愁。此诗作者表现手法高明,诗人野望,首先看见江湖,青岫,但这不是野望的最终目的,因而诗人就登高极目瞭望,望见的只有“花树映边亭”。

诗人并没有直接提到思乡,只是描写了一望再望,可是思乡已从一望再望的字里行间里反映出来了。

34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唐·王维《山中》

荆溪潺湲流过露出磷磷白石,天气变得寒冷红叶落落稀稀。山间小路上本来没有下雨,但苍翠的山色却浓得仿佛要润湿人的衣服一样。

此诗描绘了秋末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由满是白石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表达了诗人悲己思乡之情。

全诗意境空蒙,如梦如幻,写法从一般见特殊,达到新颖独特的效果,诗风清新明快。

35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唐·王勃《山中》

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停地悲伤。万里远游之人,思念着早日回归。更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客居他乡的深深思乡之情。首句“长江悲已滞”以长江的停滞不前暗示了作者的内心愁绪,次句“万里念将归”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后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通过描写秋日的萧瑟景象,进一步烘托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内心的孤独感。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凄凉,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全诗语言洗练,情景交融,塑造了一个天涯游子的典型形象,其丰富的意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衬托出诗人久客思归的凄苦心境。

36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唐·韩琮《晚春江晴寄友人》

夕阳西下,含山欲坠,天边云霞经夕阳映照,色彩斑斓。远处的青山一抹,就仿佛是美人的翠黛。河边的青草泛绿,也带着春天的气息。但现在却不是望乡思归的时候啊。

这首诗描绘了晚春时节的江景,并以景抒情,表达对友人的思念。诗中写到,夕阳映照着绚丽的晚霞,远处的青山如美人画眉般秀美。河畔的青草生机勃勃,然而这并不是思乡的时候。

此诗以写景为主,而情隐景中,驱遣景物形象,传达了怀乡、思友的感情。全诗四句,前三句重笔状景,畅快明丽,景中之情悠然轻远;最后一句收笔言情,情中之景则更富有色彩,情景交融,自然和谐。

37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

鲜红浑圆的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开的季节,不知又生出多少?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集,小小红豆引人相思。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语言朴素,简明扼要又带委婉含蓄,借红豆来表现对友人的深深思念。红豆至今仍被视为爱与相思的象征物,无疑是得力于此诗的深情妙思。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

38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唐·刘禹锡《秋风引》

秋风不知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大雁一群群。清早秋风来到庭中的树上,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秋风的声音。

这首诗以秋风为题,通过描绘秋风的萧瑟和雁群的迁徙,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诗中写到,秋风不知从何处吹来,带来了萧萧的声响,送走了南飞的雁群。清晨,秋风已吹进庭院的树木,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了这秋风的声音。

此诗表面写秋风,实际却是在感叹自己的际遇,抒发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其妙处在于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而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

39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唐·王昌龄《送郭司仓》

碧绿的淮水映照着屋门,我挽留的心意十分诚恳。明月夜夜都随他而去,照着他所在的地方。

这首诗是送别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全篇情意真挚,感人至深。

作者以淮水之绿表明主人留客之心殷殷切切,以明月、春潮来表达分别之愁,从环境入手,让周围景物表达出自己的心情和思想,这种手法在王昌龄送别诗中占大多数。

春日送别友人,以淮水春潮为喻,委婉含蓄地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依依不舍之情与无限思念 。

40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唐·王之涣《送别》

春风中一株株杨柳树,沿着御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最近攀折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应该是因为离别人儿太多。

这首诗以杨柳为题材,通过描绘杨柳青青的景象,表达了送别时的离愁别绪。

杨柳树在东风中摇曳生姿,青青的枝条夹着御河两岸。近来攀折杨柳的人越来越多,大概都是因为离别的缘故吧。

友人向东行离开京城,诗人来到东门给友人折柳送行。这首送别诗短小精悍,言浅意深,依依惜别之意,跃然纸上。

41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唐·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天然图画。既是山水画,又是花鸟画。

此诗作于广德二年(764),诗人住在成都草堂。草堂一带的自然风光,一年四季都在变化。

前两句所写,乃是暮春景色。看到这暮春景色,当然感到美,但更突出的感触是:又一个春天眼看就要过夫!于是出人意外地写出后两句,对照先一年春天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里所写的“青春作伴好还乡”,便能理解“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所蕴含的情感波涛。

42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唐·李峤《风》

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这是一首非常精巧的咏物诗。这首诗通过描绘风的特性,展现了风的神奇力量。

风本来是看不见的,诗人通过四种可见之景来描写风.可谓独具匠心。再则,全诗并没有出现“风”字,但每一句里都能见到风的身影,这一点也实为难得。

诗的前两句一“落”—“开”写出了风的轻柔,后两句用“千尺”与“万竿”两个数量词写出了风的狂疾,风给大自然带来的千变万化,让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43

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

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唐·丘为《左掖梨花》

梨花的白净如同雪花,但她的清香却扑面而来,甚至钻进了衣服里。春风吹来,一片片梨花飘进门窗,飘向白玉做成的宫殿,让人不知春风到底要吹到何处。

这首诗以梨花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希望君主能知道梨花的优点,其实也就是诗人自己的优点,从而能使诗人实现报效国家的理想,表现了封建士大夫积极用世的心态。

全诗把眼前景、胸中志融为一体,腾挪跳跃,不露斧凿之痕,在艺术上很有可取之处。

44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唐·李贺《马诗》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这组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以及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愿望。

这是一组颇有特色的咏物诗,具有寓意精警、寄托遥深、构思奇巧、用典灵活等艺术特色。

45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宋·陆游《柳桥晚眺》

小河边渔人正忙着收网,竹林深处传来归家老鹤的鸣声。天上几片闲散的浮云,它们不愿意化作细雨,只好依傍着碧绿的山势缓缓飘飞。

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晚年家居山阴时作的一首写景小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昏时分所眺望柳桥的美丽景色,同时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淡淡悲情。

此诗调动听觉和视觉,注意色彩和动静,变换视角和视线,将柳桥周围的景色描绘得恬静优美。

46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王安石《梅花》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这首诗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独放的品格。诗中描绘了梅花在墙角凌寒独自开放的情景,并通过“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一句,点明了梅花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虽然身处寒冷之中,却能散发出幽幽的香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诗人通过梅花不畏严寒的高尚品质自比,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为国家的强盛而不畏排挤和打击的人。

整首诗语言朴素无华,但意境深致,耐人寻味,正是诗人冷峻、倔强性格的写照。

47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宋·王安石《江上》

江水在晚风的吹拂下荡起层层波纹,江花也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一片嫣红。离愁别绪被远处的横笛声所吹起,它飞越了乱山,飘向远方。

这首诗描绘了江上的秋景,并表达了离别的愁绪。诗中“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两句,描绘了江水在秋风的吹拂下泛起波纹,江边的花朵在夕阳的映照下凋零的景色。而“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则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情,通过横笛的悠扬之声,将离愁别绪吹向远方的群山。

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情景交融,寄寓深沉,表达出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48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宋·孔平仲《寄内》

试着说说旅途中的景色,才能了解我分别后的心情。行人日渐稀少,只有风雪在深山中肆虐。

这首诗是诗人在旅途中写给妻子的,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首句提出“途中景”,以途中景色,见别后离情,末两句实写途中景色,于所写景色中表现作者情怀之极苦、极乱。

全诗以景抒情,写得简略含蓄,但作者的别后心情,所谓“黯然消魂”者,却又充分地表现出来。

49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宋·范仲淹《江上渔者》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飘摇,飘摇不定。

这是一首语言朴实的小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江上渔者的生活,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和危险。唤起人们对百姓疾苦的注意。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

50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唐·杜甫《绝句二首·其一》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这是一首极富诗情画意的五言绝句。

通过描绘浣花溪畔春暖花开的美景,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浣花溪一带春暖花香、风和日丽的景色,“丽”“香”二字突出了江山和花草的特点,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秀美的景色:后两句描写春天鸟儿悠然自得,和前两句春景相比衬,构成一幅色彩明媚的初春景致图。

全诗笔意简洁,生动流利,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让人读起来感到亲切、自然。

51

香灯伴残梦, 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 满庭山杏花。

——唐·温庭筠《碧磵驿晓思》

残梦伴随着香灯,楚国在茫茫天涯。月落时,杜鹃也停止了凄切的鸣叫,满庭盛开的山杏花,掩映着寂静的碧潭。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清晨在碧磵驿的思乡之情。

诗中“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描绘了诗人独宿驿站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夜深人静,只有香灯陪伴着诗人未完的梦境,而楚国(即家乡)却远在天涯。

接着,“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描绘了清晨的景色,月亮已经落下,子规鸟也停止了啼叫,庭院里开满了山杏花,但这美景却难以缓解诗人的思乡之情。

此诗用倒装手法,写出作者夜宿碧磵驿中于翌日清晨初醒时的瞬间感触与情思。全诗几乎通篇写景,结构似续似断,语言柔婉绮丽,别具一种朦胧淡远的情致与韵味,反映出诗向词演化的迹象。

52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暮色降临山色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地冻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雪夜投宿芙蓉山主人家中的情景。一幅生动的风雪夜归图。

诗人把冬天傍晚投宿、山野风雪夜归的生活片段描绘得有声有色,“苍山”“白屋”“犬吠”“风雪”“归人”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境况,表现了诗人对劳苦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53

弄日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唐·白居易《遗爱寺》

我玩弄着石子面对小溪而坐,为了赏花绕着寺庙周围的小路行走。不时听到小鸟的啼鸣声,到处都能听到泉水的叮咚声。

这是一首景抒情短诗,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遗爱寺的宁静美景和诗人的闲适心境。

全诗动中有静,移步换景,通过临溪弄石、绕寺寻花、聆听鸟鸣和流水声描绘出了遗爱寺的盎然生机,勾勒出遗爱寺优美动人的风景,通过“弄”、“寻”、“行”等动作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54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唐·李白《夜宿山寺》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这首诗是李白独自一人寻幽览胜,即兴写就的诗作,诗中描写了寺中高耸的楼宇,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技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寥寥数笔,却酣畅淋漓地表现了诗人身在高处的愉悦、豪放,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想象瑰丽,夸张巧妙,活灵活现,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身临其境之感。“摘星辰”和“高声语”等有些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嵌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

55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唐·李商隐《天涯》

繁花似锦的春天独在天涯,天涯的红日又在渐渐西斜。美丽的黄莺啊你若有泪水,请为我洒向最高枝的娇花。

此诗写作者沦落天涯,又值春残日暮,人有情而鸟无意,伤春伤时又自伤身世。

首句平直叙起,蕴藏着极深沉凄惋的感情;次句使用“顶针”格,重复“天涯”二字,再点题意;转句用意深婉曲折,在婉曲回环中见奇警;结句余音袅袅,哀艳动人。

全诗短短二十个字,运用寓情于景、移情于物的手法,用极艳之语抒发了极悲之意,明白如话而又宛转多姿,极有盛唐绝句风味,较典型地反映出李商隐的艺术创作特色。

56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唐·李白《秋浦歌》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这是一首抒愤诗。用三千丈白发来写愁。想象奇特、夸张,显露出了诗人不凡的气魄和笔力。诗人虽有为国出力、为民解忧的理想,但当时黑暗的政治却不容许他去实现。诗人

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都宣泄出来了。全诗起势奇特,结语风趣,更显诗人的愁苦。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联系我立即删除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