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钟南山父亲接到国民党命令,带全家撤到台湾,他果断拒绝

青春诗行无悔 2025-01-04 14:34:01

2020年新年伊始,本是阖家团圆之际,但是一场席卷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很多人过年计划。同时也是在这场疫情中,全国人民都认识了钟南山院士。在关键时刻,八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挺身而出,只身前往疫情的风暴点——武汉。当时大家还摸不清新冠肺炎的详细情况,一切都处在未知中,所以这位老人的逆行更显勇敢和担当。

一时间钟南山成了国人心中的“定海神针”,那段时间网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三山齐聚克难关”。在那一年,钟南山也因此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人民日报》这样评价钟南山,“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

随着钟南山院士成为“全国明星”,他的家庭也逐渐被人所知,看了他的家族之后才知道,家风对一个人的成长真的很重要,钟南山如今的成就离不开父亲的言传身教。突然想起贾平凹曾经关于父子的理解,他说:“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钟南山父亲——钟世藩的传奇一生。

年少坎坷,终功成名就

钟世藩1901年出生在福建厦门,家境贫寒、双亲早逝,只能被迫跟着一个无儿无女的叔叔生活,叔叔也是家徒四壁、捉襟见肘,所以叔侄俩的生活过得非常艰辛。为了维持生计,9岁的钟世藩便被送到上海的一户有钱人家做仆人。

那个年代,“在有钱人家做佣人”可以说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一方面是因为这种工作一般都是包吃包住,这能够省下来一笔不小的开支;另一方面,佣人工作一般都很清闲,能够挤出时间做自己的事。在这户雇主家里,钟世藩第一次见到私人医生上门诊治,精心照料。

这个画面给了钟世藩非常大的刺激,因为他父母皆是因为没有钱请医生医治才早早病亡的。所以年少的钟世藩便暗暗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要成为一名悬壶济世的医生,且治病不分贫富。于是,寄人篱下的钟世藩便一边打工一边学习。虽然经常会受到别人的嘲笑和讥讽,但钟世藩对这些丝毫不在意,依旧努力学习。

在上海有钱人家做佣人的工资,仅能维持钟国藩的日常生活,根本支撑不起高昂的学费。不过好在钟世藩遇到了一位贵人,五叔钟广文从事中药生意,看到他如此努力和刻苦,便决定承担钟世藩的全部学费。

不用再为学费担忧的钟世藩终于能够安心学习、顺利求学,学习也更加勤奋,在他不懈的努力下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在21岁那年,钟世藩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北京协和医院。但是这仅仅是迈进梦想大门的第一步,并不意味钟世藩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协和医院是由美国人创办的,实行的是淘汰制。

考进来只是学医的第一步,后面的学习过程会更加艰难,期间会不断进行淘汰。再加上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军阀混战,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到最后。钟世藩那一届考入协和医院的只有40人,但是经过一轮轮严苛的筛选之后,仅仅有8个人熬了过来,拿到了学位,钟世藩就是那少数人之一。

动荡的年代求学本就不易,但更难的是,钟世藩在要自己解决生活费。为了生活,钟世藩不得不半工半读,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学习,丝毫抽不出休息的时间。可是即便生活如此艰难,钟世藩还是咬牙坚持了八年。

毕业之后,钟世藩的求学之路并没有因此停止。1930年,自身成绩优秀加上老师的推荐,钟世藩顺利被选派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留学深造,攻读医学博士学位。完成学业之后,钟世藩并没有留恋美国优越的科研条件、安逸的生活环境,而是第一时间就回到了祖国,服务和报效培养自己的国家。

当时混乱的中国,医学博士非常罕见,钟世藩回国后就被安排到了北京协和医院做儿科医生。1935年7月,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本很快就控制了河北一带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所以钟世藩不得不离开北京协和医院南下。

起先钟世藩是在南京中央医院做儿科医生,但是由于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南京沦陷。所以钟世藩不得不跟着医院进行西迁,先后经历了长沙、贵州等地。但不管在哪里,钟世藩都从未放弃从事医学事业,他依旧在一线做着儿科医生,从事着儿科临床医学研究工作,不停地做实验、查资料、记笔记。

知心爱人,共同投身医学事业

从小父母双亡的特殊身世、寄人篱下的佣人生活,只身异国他乡的孤苦伶仃,让钟世藩养成了独立坚毅的性格。尽管钟世藩已是33岁的大龄男青年,但在岁月的锤炼下反而更有气质,另外清冷沉稳的气质、英俊潇洒的外表,气宇轩昂的身材也为他加分不少,可以说是“院草”级别的人物了。毫不夸张地说,医院中很多单身女青年都是钟世藩的“小迷妹”。

廖月琴也是其中一位,但她与其他女生不同的是——在她崇拜钟世藩的同时,钟世藩也为之倾慕。尽管二人情路坎坷,但是都挡不住廖月琴成为钟夫人。

廖月琴也是厦门人,和钟世藩是老乡,1911年出生在厦门的鼓浪屿。但廖月琴的成长轨迹和钟世藩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大相径庭。廖月琴背后的廖氏家族,世代经商,富甲一方,可以称得上鼓浪屿的名门望族。

家庭条件优越的廖月琴,从出生起就不愁吃穿。再加上父亲思想超前,母亲也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所以廖月琴从小就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廖月琴一直怀有着治病救人的梦想,在勤恳的努力下,最终成功考入了协和高级护理学校。很难想象,一个富家千金会愿意从事伺候人的护理行业。

但是,廖月琴就是这么与众不同,事业如此,爱情和婚姻亦然。廖月琴不会去考虑和自己的身份匹不匹配,只会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和想要的。1934年,年仅23岁的廖月琴在工作中结识了33岁的钟世藩。留美医学博士的身份,过人的医术,成熟的气质,让23岁的廖月琴心动不已。同时温柔善良、美丽温婉的廖月琴也让钟世藩心动不已。

就这样,两颗心在不停靠近,在朝夕相处中,互相钦慕的两个人逐渐走到一起。但是由于家庭和年龄的“门不当户不对”,他们的爱情遭到了廖家人的极力反对。但是廖月琴坚持认定钟世藩,另外廖家人在和钟世藩接触后,发现这位医学博士除了年纪大点,其他都挺好,事业有成又为人朴实,是一个值得托付终生的人,所以最后也认可了他。

廖月琴和钟世藩在家人的认可和祝福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不久,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在南京中央医院出生,因为医院地处钟山以南,所以便给孩子取名为“钟南山”。35岁的钟世藩初为人父,真正意义上的“晚婚晚育”。

廖月琴给予孩子的是无比坚韧、春风化雨般的母爱,钟世藩则是以勤勉敬业的工作态度、孜孜不倦的科研精神,深深影响着钟南山的成长,这是一种无声的父爱。一柔一刚的爱护,为钟南山注入了精神灵魂。

南京沦陷后,钟国藩不得不带着一家老小随着国民政府开始西迁,一路上风餐露宿、颠沛流离,钟世藩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唯一心疼就是自己的妻儿。但是妻子廖月琴表示:不怕辛苦,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好。

尽管钟世藩在国内从事的是儿科医生,同时也做的非常出色。但其实钟世藩一直钟情于病毒学研究,并且他在美国进修的也是病毒学,本想回国大展拳脚,奈何战乱频频。20世纪40年代,国难当头,连军费都紧张,就更别提科学研究的经费了,所以国民政府极少提供科研经费。

但钟世藩认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要搞明白病毒的分离和生长规律,只有这样才不会受制于人,才能更好地保护国民的身体健康。没有科研经费,钟世藩就自己解决,自掏腰包在家里修建了一个简陋的实验室。

年幼的钟南山常常看到父亲一下班就一头扎进实验室,进行各种研究。医学研究的对象通常使用的都是小白鼠,所以钟世藩便在实验室便养了一些,这样一来给小白鼠喂食、换水的活就落到了小钟南山身上。这个简陋的实验室和这些小白鼠,便成了钟南山的“医学启蒙”。

除此之外,父亲钟世藩严谨治学、勤勤恳恳的态度,和对生命敬重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钟南山。所以后来钟南山义无反顾地从父亲手中接过“医学”这把交接棒,继承着父亲未完成的事业,这是钟世藩对钟南山影响其一。

钟世藩不仅医术高明,还非常有耐心,所以深受患者以及患者家人的喜欢。医术高超的医生,肯定会有不少达官显贵家庭拜访问诊,但是也有走头无路的家长带着孩子慕名来看病。对于患者,钟世藩向来不分贫富贵贱,在他眼中所有患者都是平等的,再有钱的家庭也要按医院规矩办事,不能搞特殊。

少年孤苦的钟世藩对一些出身贫苦的患者也会格外关照,不仅为他们细心诊治,还会贴心免去他们的医疗费。这样做的原因无非是因为钟世藩经历过这些苦难,所以更懂贫苦家庭生活的不易。正如那句话一般: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为别人撑把伞。“医者仁心,不分贵贱”,这不仅是钟世藩一生坚持的理念,也是钟世藩对钟南山影响其二。

父爱无言,但却娓娓道来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钟世藩对钟南山的影响不仅仅是求学和从医,还有爱国。钟世藩是一个博爱的人,不仅爱家人、爱患者、爱事业,更爱国家和民族。

拒绝撤往台湾,坚持留在大陆

1946年钟世藩所在的中央医院迁到了广州,与此同时他也被任命为中央医院的院长。在钟世藩严格管理和苦心经营下,广州中央医院发展越来越好,一跃成为业界的翘楚。1949年下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赢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大势已去,不得不退居台湾,一时间各中央医院,一下子陷入了无人管控的局面,广州亦是如此。

由于钟世藩医术高明,所以国民党很想将其拉入自己阵营,便派了一位国民党中央卫生署的高管,去劝说世藩带着家人跟随国民党一起撤往台湾。

钟世藩当时就毅然拒绝了国民党的命令,表示:“我是中国人,我要留在这里”。但是国民党高官并没有放弃,劝说不成,改命令和威胁,但最终都被钟世藩拒绝。无奈之下,那位高管只能狼狈离去。对此,钟世藩的夫人——廖月琴女士也非常支持丈夫的决定,愿意和丈夫一起在祖国大陆从事医学事业。

1949年10月,广州获得了解放,广州的中央医院被共产党接管。钟世藩将医院所有的资产,大到医疗设备,小到药品试剂,全部做好统计清单,悉数上交给了新中国。他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告诉钟南山“先有国,再有家,永远不能忘了根在哪里”的道理,这是钟世藩对钟南山影响其三,也是最为深刻的。

所以在几十年后中国被不明肺炎肆虐时,钟南山毅然选择挺身而出,这是钟世藩精神在儿子钟南山身上的延续和传承。新中国成立之后,钟世藩在广州中山医院从事儿科医学研究,治愈的儿童患者不计其数,将自己的青春和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儿科医学事业。

结语

钟世藩从事儿科医学研究,并且晚年还将自己的经验梳理成册;妻子廖月琴成立了广州肿瘤医院;儿子钟南山成为了著名的呼吸学病专家;孙子钟惟德研究泌尿系统和肿瘤。好一个医学世家啊!整个家族都奋战在各自精通的医学研究领域里,为国家的医学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钟氏家族每个人都是爱国敬业、敢于担当的好榜样,他们每个人的成功显然都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家风和传统。国家亦是如此,只有优秀的民族传统和精神,才能让这个国家长盛不衰,挺立起民族的脊梁。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