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靡的乌苏啤酒,为啥现在不火了?饭店老板:4个原因很现实

天空叙史啊 2025-03-21 10:58:39
前言

当年那句“干了这瓶大乌苏”,几乎成了每个烧烤摊的标配台词,KTV便利店也在疯狂进货,一年10亿瓶的销量,50亿的营收,更让这个来自新疆的“大绿瓶”在啤酒江湖中掀起一阵旋风。

然而,时过境迁,曾经那个让无数年轻人为之疯狂的啤酒品牌,如今却悄然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烧烤摊上的乌苏啤酒越来越少,社交媒体上的相关话题也逐渐冷却。

有人说它只是昙花一现的网红产品,也有人感叹它错失了最好的发展机遇。

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一度风光无限的啤酒品牌,在短短几年间就走向了低谷?

一时爆火

说起“夺命大乌苏”,这个来自新疆的啤酒品牌,从默默无闻到火遍全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成功之路。

回望1986年,乌苏啤酒刚成立时,在新疆市场上可谓是毫不起眼,当时的新疆啤酒市场有一个“大哥”——乌鲁木齐的新疆啤酒,乌苏啤酒在强势竞争下举步维艰,甚至一度濒临退市。

转机出现在2006年,乌苏啤酒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收购新疆啤酒集团,这次收购包括了昌吉啤酒、喀什啤酒等多个本地品牌,让乌苏一跃成为新疆啤酒市场的领头羊。

真正让乌苏啤酒腾飞的是2016年被嘉士伯全资收购后的发展,与市面上主流的低度数啤酒不同,乌苏保持了4度的酒精度和浓郁的麦芽香,这种“够劲”的特点特别受年轻人追捧。

网友们亲切地称它为“夺命大乌苏”,这个外号反而成了它的金字招牌。

乌苏啤酒抓住了年轻人的社交场景,在烧烤摊和火锅店成为“标配”,一瓶乌苏配上串,成了年轻人聚会必不可少的“社交道具”,这种口碑效应通过社交媒体迅速扩散,让乌苏成功跻身网红产品行列。

数据显示,2020年乌苏啤酒的全国销量增长了27%,到2021年更是达到80万吨,同比增长34%。这样的增长速度在啤酒行业实属罕见。

乌苏啤酒的成功并非偶然,它采取了高端定位策略,在新疆本地卖到8元一瓶,到了东部沿海城市甚至能卖到12元。

这个价格虽然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但配上独特的口感和年轻化的品牌形象,消费者依然趋之若鹜。

有了嘉士伯的强大渠道支持,乌苏啤酒得以快速打开全国市场,但好景不长,随着青岛啤酒、雪花啤酒等传统大牌纷纷推出高端产品线,市场上甚至出现模仿乌苏的产品,竞争日趋激烈。

到了2023年,乌苏啤酒的增长势头明显放缓,特别是在疆外市场,增速降到了6.3%,曾经风光无限的“夺命大乌苏”,如今似乎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跌下神坛的原因

在青岛啤酒等传统大品牌的强势反击下,加上市场上层出不穷的新品类啤酒,这个来自新疆的网红啤酒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最直观的问题就是价格定位,自从被丹麦嘉士伯集团收购后,乌苏啤酒走上了高端路线,虽然每瓶容量达到620毫升,但动辄8元的售价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要知道,在啤酒这个价格敏感的市场里,一两元的差价就可能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更让人遗憾的是,随着生产工艺的改变,那种让人念念不忘的独特口感似乎也在悄然改变。

乌苏啤酒主打高酒精度和浓郁麦芽香,这确实吸引了一批追求“够劲”的消费者,但这把双刃剑的另一面是:不少人喝完后会感到明显的不适,有的甚至会出现头痛等症状。

特别是在聚会场合,这种强烈的后劲反而限制了它的销量。

而且消费者的口味也在不断变化,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尝试各种新鲜的口感,而市面上的竞品却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

相比之下,乌苏啤酒的产品线显得过于单调,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在销售终端,乌苏啤酒同样面临困境。由于酒精度数偏高,顾客往往不敢多喝,这直接影响了商家的销售额。

酒吧、KTV等重要的啤酒消费场所,更倾向于选择度数较低的啤酒品牌,因为这样顾客能喝得更尽兴,商家也能卖得更多,乌苏啤酒在终端渠道的竞争力明显不足。

扩张速度滞后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虽然乌苏啤酒在新疆和西北地区建有工厂,但全国其他地区几乎看不到它的生产基地。

这就导致运输成本居高不下,产品价格难以下调,相比之下,其他啤酒品牌早已在全国各地布局生产线,可以更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产品价格也更具竞争力。

这种局面下,乌苏啤酒的市场份额正在被逐渐蚕食,那些原本冲着“网红”光环来的消费者,开始转向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市场上出现了不少模仿乌苏啤酒风格的产品,有的甚至在口感和包装上都相似度很高,但价格却更亲民。

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乌苏啤酒似乎陷入了两难境地,降价可能会影响品牌形象和利润,不降价又可能继续流失消费者。

产品创新需要大量投入,但市场反应却难以预测,渠道扩张需要时间和资金的积累,但市场竞争却不会等待。

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啤酒品牌,正面临着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在保持特色的同时提升性价比,如何在扩大产能的同时确保产品质量,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些都是乌苏啤酒必须面对的挑战。

结语

从“夺命大乌苏”到市场冷遇,乌苏啤酒的命运转折堪称商界一面镜子,当消费者的热情退却,当更多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涌入市场,这个昔日的网红啤酒逐渐失去了光环。

市场不会永远眷顾某个品牌,消费者的喜好也在不断变化,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调整战略,不能持续创新产品,不能准确把握市场脉搏,那么再响亮的品牌也会被时代无情地抛弃。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没有谁能永远躺在昨日的荣耀里沉睡。

参考:

金融界《“夺命大乌苏”的荣光与隐忧:“借肉卖酒”能否打动年轻人?》

新浪财经《消费动力不足?全国啤酒节却热火朝天》

0 阅读:0

天空叙史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