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战老兵杨裕东,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时,是成都军区13军39师115团1营2连副班长。
战后他进入军校深造,当过排长指导员,后来调入大军区机关,1993年转业。
后来,他用“风牌575”的笔名,出版了自己的长篇纪实《橡胶林的回忆》。
在书中,杨裕东写到了自己当年的战前训练。
临战训练不再练拼刺刀!
杨裕东写道:
平时我们训练时还要练刺杀,大家还记得那样的情景吗?两个士兵,都穿上那“中世纪的盔甲”互相对刺。
刚下到野战军时我和人家练对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对手“刺于马下”。
(老卡:杨裕东是1976年12月入伍,算77年兵。但他不是一开始就在13军的,在调到野战军之前,先在铁道兵干了10个月,1978年夏天才到野战军。所以79年战时,杨裕东虽然是两年兵,实际上才当几个月的步兵。与长期练拼刺的步兵兄弟对刺,自然不是对手。)
1979年元旦后,13军39师115团到了云南省个旧市的“小芭蕉村”,开始临战训练:
现在好了,练什么刺杀呀,战场上有用吗?没用!上面安排这项目不用练了。啊!这下让我太高兴了,什么年代了,谁会和你拼刺刀?
(老卡:拼刺刀训练如今也不能丢,可以激发战士的血性胆气。但战前训练则不必进行。另外,老卡当年在海军新兵训练的时候,虽然拿的是56半,但没有进行拼刺训练。)
子弹随便打,手榴弹可劲扔!
不练拼刺刀,那练什么?
杨裕东写道:
你不是想过枪瘾吗?那就让你过个够,一箱箱的子弹就放在那,你要想打你就去拿。射击不是一个个战士的打靶,而是一群群的打,点射,齐射,长点射,那声音好听着呢。
而且也不再是靶场那种打法,只计算命中数,不再统计环数:
为了提高实战的能力,我们演练最多的是山地进攻中的射击,在小山坡上挖上很多掩体,掩体内是我们的士兵兄弟举着靶、并编上号,另外的士兵演练进攻射击。
指挥官叫几号靶出现,那进攻中的士兵就向几号靶射击,然后再统计靶上的窟窿。
射击是从下面往山坡上打,投弹则是从山上堑壕里往山下扔:
那会儿一年才投一颗实弹,现在你想投多少就给你多少。投弹有干部们在旁边保护,从山上战壕中往山下投。
杨裕东就试过一次,把6颗手榴弹的盖子拧开,接连扔出去:
我加快动作,学着电影里的样子,把六颗手榴弹的盖拧开放在面前,一个个用左手拉绳,右手扔出。在声声的爆炸中听见连长的叫声:“这就对喽!”
结语:
虽然俗话说:临阵磨枪 ,不快也光。79年战前也争取了一两个多月的临战训练,起到一定效果。但回头来看,由于当时乙种师紧急扩编为甲种师,需要大量征召新兵,而新兵训练尚未完成,时间还是远远不够。
所以后来两山轮战时,临战训练的时间延长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