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73岁的邓小平和80岁叶剑英合影,注意看两人脚底的鞋子

历史伟人录 2024-10-21 11:07:50

战争岁月,邓小平和叶剑英两人之间基本没有多少交集,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两人皆在中央任职,两人这才有了来往,后来邓小平能顺利复出,叶剑英在其中做了不少的努力。

对于邓小平,周总理一直很器重,在十年运动中,他清醒的知道要保证邓小平顺利出任副总理,掌党政之权。一直到周总理去世前,他对叶剑英的嘱咐仍旧是:要注意斗争方法,无论如何,大权不能落在他们的手中。

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周总理早在邓小平复出之前就在为他铺路,毛主席参加陈毅追悼会,周总理让陈毅的子女将毛主席对邓小平的“评价”传出去,这为邓小平的复出之路加速不少。

只可惜,周总理没有等来最后的曙光,周总理去世后,叶剑英等人粉碎“四人帮”,叶剑英第一个和党中央提出请邓小平出来工作,叶剑英实现了当时周总理对他的嘱托。

叶剑英和华国锋推荐邓小平的理由也非常的鲜明,邓小平本身具备丰富的治党治国经验,毛主席和周总理都曾多次赞扬他,党内的很多同志以及全国人民都强烈要求邓小平同志能出来工作,只是,华国锋拒绝了。

没过多久,叶剑英第二次提出让邓公出来工作,依旧没有成功......后来,在叶剑英他们和邓公的共同努力下,邓小平终于顺利复出工作。

1977年11月,邓小平和叶剑英曾在广州拍摄了一张合影,彼时,邓公73岁,叶帅80岁,叶帅已经满头白发,身板已经不如以前一样笔直,但是,那副军人的气质仍旧从他的骨子里透露出来,两位老人站着军姿,双手自然下垂,两脚后跟靠拢,脚尖分开大约45度,他们的眼睛定定地注视着前方。

次年,邓公提出,将党的重点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人们沐浴着新的春风。

然而,照片中的邓公和叶帅却依旧保持着艰苦朴素的品格,两人都穿着一双拖鞋,正是在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下,我们迎来了更加富裕的生活。

从1994年春节开始,邓小平就再也没有公开露面过,境外的媒体们有事没事就撰写他“病危”的消息,事实上,邓公在自己的院落中过着舒适的退休生活,然而,真的到了1997年2月邓小平病危,境外的媒体反而消停了。

对于邓小平的病情,医学专家吴蔚然表示:他的心脏并没有什么厉害的病,他肝脏也好,也没有糖尿病,就是后来神经系统不太好......再后来就是呼吸的问题了。

晚年,邓公的病情有一些发展,行动上不太方便,有的时候还会觉得很痛苦,可是邓公却从不会和医务人员提什么要求,要什么药,他坚强的让人落泪。

白天时医务人员给邓小平治疗,晚上就陪着他观看中央台播放的和他有关的电视文献专题片《邓小平》。

在治疗的过程中,邓公一直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即便在抢救过程中看到痛苦,却也紧咬牙关,没有呼痛半分。不只是邓小平,就连他的家属都非常信任和配合医护人员,所以在治疗的时候,医护人员他们就没有多少顾虑。

邓公病重期间,他的家属和邓公一样,没有提出任何的特殊要求,也从来不干涉医护人员的方案,他们医疗小组完全可以自己做主,当然,在每一套方案实施之前,他们还是要找邓公的家属签字,因为他们只是履行形式上的手续,对于医护人员他们非常的信任和放心。

然而,即便如此,大家还是没能留住邓小平,在抢救时,邓公的大部分家属都在现场,有的在隔壁的房子里,有的在走廊上焦急的等待,卓琳比较晚才到,其实,对于这一天,他的家人早就有心理准备,毕竟之前已经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就连医护人员都不愿意相信,所以一直没有停止抢救,可惜,首长最终还是走了。

邓小平去世的噩耗传开后,举国上下都陷入到巨大的悲痛之中,往日里喧闹的大街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一下子安静下来。报摊上的报纸被大家一抢而空,要知道平日里报纸都是要卖到下午四五点的。

大家说,他们要留一份报纸收藏,算是对邓公的一种纪念,大家不断传阅着报纸,难以接受这一现实。天安门和新华门降半旗,一些合资企业和驻华使馆降半旗,人们用这样的方式沉痛悼念邓公的离去。

2 阅读:1941
评论列表

历史伟人录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历史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