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老和尚说:与其念一万声佛号,不如做这件事,原来大有深意

溪边青石冷 2024-12-15 16:55:56

【引子】

云门寺里,钟声悠扬。

一位年轻的修行者正在大殿前焦急地等待着。

他手持念珠,口中不停念诵"阿弥陀佛"。

就在这时,年过百岁的虚云老和尚缓步而来。

"师父,我每天念一万声佛号,可为何总觉得内心空虚?"

年轻人双手合十,恭敬地问道。

虚云老和尚略显疲惫的面容上露出慈祥的笑容,他看着这位求法若渴的弟子,娓娓道来一个让在场所有人震撼的答案。

这是发生在民国时期的一段对话。

那时的虚云和尚已经一百一十多岁,在云门寺修行教化。

寺院里来了不少求法的人,有的是为了消灾祈福,有的是为了寻求解脱之道。

这位年轻修行者名叫明修,是个富商的儿子。

从小衣食无忧的他,却总觉得人生缺少什么。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云门寺有位得道高僧,便决定前来求法。

明修见到虚云老和尚的第一面就被他的气度所折服。

老和尚身上散发着一种难以言说的祥和,让人不自觉地想要亲近。

明修恭敬地向老和尚顶礼,诉说自己的困惑:"弟子每日念佛不辍,可内心的烦恼却丝毫未减。"

虚云老和尚听完,轻轻闭上眼睛,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你每天念多少声佛号?"

"一万声。"明修骄傲地答道。

"可你心中可有一丝慈悲?"老和尚问。

明修一愣,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来,随我走走。"老和尚站起身,带着明修在寺院里缓步而行。

路上,他们遇到一位老农。

老农年近七旬,身子骨还算硬朗,可面对这陡峭的山路,推着满载萝卜的板车还是显得力不从心。

明修虽然看到了老农的困境,但他认为修行人就该一心念佛,不该被这些俗事牵绊,便收回目光,继续跟着老和尚往前走。

可老和尚停下了脚步。

他看了看老农,又看了看明修,脸上没有任何责备的神色,只是默默地走到老农身边,双手扶住了板车。

"老人家,让我们帮您一把。"老和尚的声音温和却坚定。

明修站在原地,内心十分惊讶。

他从小听说高僧大德都是整日打坐诵经、不问世事的,可眼前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和尚,竟然亲自去帮一个普通农民推车。

这跟他想象中的修行大不相同。

明修见状,也赶紧上前帮忙。

三个人合力把萝卜推到了山顶的菜市场。

老农感激涕零,连连道谢。

老和尚笑着说:"不必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在菜市场放下萝卜后,他们继续在寺院里走着。

不一会儿,听到角落里传来啜泣声。

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蹲在地上,眼泪汪汪地东张西望。

原来是跟着大人来上香,不小心走散了。

老和尚二话不说,就蹲下身子,动作虽然缓慢,但姿态十分稳健。

"小姑娘,别怕,告诉老和尚,你记得家人穿什么衣服吗?"老和尚的语气格外柔和。

小女孩抽噎着说出了记忆中的细节。

老和尚认真听完,拉着小女孩的手,一步步寻找。

最后在大雄宝殿前找到了焦急万分的家人。

看到这一幕的明修心中泛起一丝波澜。

他记得自己小时候也曾走丢过,那种恐惧和无助至今难忘。如果当时也有人这样帮助他,该多好。

路过寺院厨房时,飘来阵阵饭菜香。

几位年轻僧人正在择菜,准备晚上的斋饭。

老和尚看了看天色,说道:"今天来的香客比往常多,得多准备些。"

说着,他撩起袖子,坐到一旁帮忙择菜。

明修也学着老和尚的样子,加入了准备晚饭的行列。

在择菜的过程中,老和尚还教大家挑选新鲜的蔬菜,告诉大家如何让素菜也能可口美味。

就这样走了一圈,眼看太阳快要落山。

明修心中疑惑更深了:"师父,我们这一下午都在做这些琐事,耽误了念佛的时间。这样做,真的对修行有帮助吗?"

虚云老和尚站在夕阳下,目光深邃。

他对明修说出了一番让后人深思的话。

"你可知道,你今天做的每一件事,都胜过念一万声佛号。"老和尚语气平和地说,"佛在哪里?佛就在我们的心里。与其口中念佛,不如以身行佛。帮助他人时的那份慈悲,就是最好的修行。"

"可是......"明修还想说什么。

老和尚继续说道:"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不也是日日帮助众生解脱苦难吗?菩萨为何称为大慈大悲?就是因为他们时时刻刻想着利益众生。你整日念佛,可心中没有慈悲,就如同煮沙求饭,永远也不会得到真正的解脱。"

明修若有所思:"师父的意思是,行善积德比单纯念佛更重要?"

"也不全是。"老和尚说,"念佛是修行的方法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方法。真正的修行,在于净化自己的心。你看那些虔诚的信众,他们或许不会念很多佛号,但他们帮助别人时的那份真诚,不就是佛性的显现吗?"

"佛法讲究悲智双运。悲,是对众生的慈悲;智,是对真理的领悟。光有智慧没有慈悲,就像花瓶里的假花,虽然好看却没有生命;光有慈悲没有智慧,就像蜡烛没有灯罩,容易被风吹灭。只有把慈悲和智慧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修行。"

明修听得入神,突然想到自己以前只顾念佛,对身边人的苦难却视而不见。想到这里,他不禁羞愧地低下了头。

"不必自责。"老和尚慈祥地说,"明白这个道理就好。从今以后,你念一声佛号时,就发一分慈悲心;见一个众生苦,就伸一次援手。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夕阳的余晖洒在云门寺的古朴建筑上,映照出一片祥和。明修终于明白,修行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心。真正的佛法,就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从那以后,明修改变了修行方式。他依然每天念佛,但不再执着于数量。他开始关注身边人的需要,常常帮助有困难的人。渐渐地,他发现内心的烦恼真的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平静。

这个故事在佛教界广为流传。虚云老和尚用他的智慧,告诉我们修行的真谛。念佛固然重要,但若能把慈悲落实在行动上,把佛法融入生活中,才是真正的修行者。

佛门有云:"心中有佛,处处是佛。"这不仅是一句禅语,更是虚云老和尚以身示教的智慧明灯,照亮了无数人的修行之路。

2 阅读: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