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爆料了阿里系大模型“通义”的大新闻:
近期,AI应用“通义”已经从阿里云被分拆出来,并入到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
乍一看有点懵,因为被分拆出来的不是全部的“通义”,而是 To C 的应用层“通义”。而模型层的“通义”大模型家族相关业务,仍然保留在阿里云体系内的通义实验室中。
这显然是阿里系AI发力C端的强烈信号。
有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调整包括通义To C方向的产品经理,以及相关的工程团队,一并调整至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调整后,通义PC及App团队与智能搜索产品“夸克”平级。而后者可能是目前阿里系最成功的AI To C产品。
此前,通义一直在默默地耕耘开源生态,现在终于有了发力C端的态势。然而,已经落后的“通义”还能迎头追上吗?
1.通义:开源赢很大,To C 慢三拍
通义是当之无愧的国产开源扛把子。
在各种模型发布时,Qwen系列模型都是会被作为标杆进行比对的。在微软最新发布的phi-4模型技术报告里,也能感受到通义有多能打。
但是在 To C 上,通义则明显不够看了。
如果说Web端,通义和豆包还只是一倍的差距。
那APP端就是豆包的单方面吊打了,目前两者的MAU差距快到足足20倍了!
图源:AI产品榜
大家都知道,Web端的AI产品体验其实大同小异,用户还会因为模型能力而更偏好通义。
而APP上的低月活,则更暴露了通义在To C方向上的劣势,从界面设计到相关功能的开发都有所欠缺。
而且,通义一直给人的印象,就没在To C方向上努力过——并非是空口白说,肉眼可见通义在AI产品疯狂的投流战中完全隐身了。在其他AI应用为了抢用户打的不可开交时,通义过分的“与世无争”。
之前,网传爆料称通义投流垫底,Q3只投放了450万(作为对比,网传豆包的季度投流2亿)。
结果,通义自己跑出来辟谣,说“根本没有那么多”,并官方玩梗“被自己穷笑了”。
到了年底,通义终于决定发力C端,是一件让人欣喜的事情。
毕竟,这么强的模型能力,可不能白白浪费了!
2.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一个月前吴嘉刚刚回归
阿里在AI上的布局其实很早。
2019年6月,阿里就成立了阿里创新业务事业群,由85后的高管吴嘉挑头负责,旗下有UC事业部、书旗事业部、智能营销事业部等业务。
2021年,阿里进一步听到了AI的“风声”。在阿里创新业务事业群的基础上,成立智能信息事业群。
就成立了智能信息事业群,产品线包括UC浏览器、夸克、书旗小说等,主攻信息服务方向的智能化创新。
而阿里最成功的AI产品——夸克,就是吴嘉一手孵化的。
从公开数据来看,夸克累计用户量已经过亿,经常在苹果商店免费榜排第一。去年9月,夸克日活用户同比增长了35%,是阿里甚至整个互联网行业少见的、能保持双位数高增长的产品。
2023年起,夸克开始了一系列的新业务尝试,推出了包括“夸克扫描王App”、“健康助手”、“AI PPT”等新产品,逐渐向一站式AI办公平台的方向发展。
23年年底,吴嘉被调至负责淘天用户平台事业部与阿里妈妈事业部。
而明星产品夸克的增长之路还在继续:今年6月高考季,夸克高考AI搜索使用量超过了1亿次。7月,夸克升级“超级搜索框”,以AI搜索为中心,提供智能问答、智能写作、智能总结等AI能力。
11月吴泳铭再次点将,吴嘉回归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并将专注探索阿里巴巴在AI To C端应用的业务。
而通义应用层的这次调动,是吴嘉回归后的第一把火。
这位在AI产品上卓有成就的管理者,能否将夸克成功的经验,复用在通义上,探索出阿里AI产品的To C之路,还需留待时间验证。
3.写在最后:To C产品交给专业的人
阿里云作为To B业务,可能不适合开发和推广一款To C产品。待在阿里云的通义,也注定无法为自己争取到投流的经费。
字节则似乎更早的意识到,产品和模型团队的分离。
时间回到2023年8月,在首批AI大模型备案时,字节的云雀大模型还在To B的火山引擎之下。
同月,字节内测项目Grace改名“豆包”上线。此时,距离文心一言上线已经过去5个月之久,很多外界的声音认为字节在AI上的动作落后了。
不过,23年11月,字节迅速反应,组建了Flow部门,负责AI大模型应用的研发。
此后豆包奋起直追,呈现了后来者居上的态势。今年5月,火山引擎正式发布了自研的“豆包大模型”。实际上,火山引擎是豆包大模型to B的商业化业务的对外窗口,不做研发工作。
在被认为是AI应用元年即将结束的时候,通义终于“急了”。从豆包发家史来看,后发的AI产品应当还有许多机会,随着模型能力的跃升,还有一个个的“弯道”可以“超车”。但是,通义需要完成的转变很多、挑战也大。
调整团队的架构只是第一步,预计在不久的未来,更多通义的变化即将来到。
参考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XdwANt8Mfn7KHjSMZjjt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