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家的年味儿

家乡风土 2024-10-25 15:56:08

我的家乡位于河南东部的农村,和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相比,这里相对风淳朴,传统守旧,生活中很多传统风俗习惯基本得以完整沿袭。

以过年为例,在全民都说年味变淡的今天,我们老家的年味儿却一点没有变淡,进入腊月,空气中都弥漫着年的味道,小孩子噼里啪啦的放炮声更是提前吹响了过年的号角。

喜气洋洋过新年

“过了腊八就是年”,先是过了象征着开启了过年模式的腊八节,接下来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年事要做,比如“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福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炖牛肉,二七二八把面发,二十九对联贴门口,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在我的家乡,进入腊月,每一天的事情都被安排的满满当当,所有的事情都围绕着一个字“年”,这里选择记忆中比较深刻的准备年货的事情,是以记之。

关于过年,我们河南有很多童谣,像“新年到,真热闹,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人要个新毡帽”这样的童谣,意思就是过年要给老人孩子添置新衣服。

这是在以前,并不太富裕的年月,填饱肚子实属不易,平时哪里还有余钱购置衣物呢?

一件衣服新三年就是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补丁摞补丁。一年到头,大概也就是过年才舍得做一件衣服,当然,还要以老人孩子为主。

给孩子做件棉袄,给老人买顶帽子,也算是穿了新衣。

当然,关于过年穿新衣,从文化传统上来说,也是有一定寓意的,也即是寓意着新年新气象。

传统喜庆的老虎头帽子

今天,农村的生活好了,过年添置新衣的习俗越来越浓厚了,大人小孩都要新衣穿了。

还有讲究的人家,过年那天,从头到脚,里里外外穿的都是新衣服,新鞋子。

人是衣服马是鞍,穿上崭新的衣服,人也精神起来,新的一年一定红红火火,吉祥如意。

主产小麦的河南农村,一日三餐以小麦面食为主,过年的时候,面食依然是百吃不厌,依然是过年吃食的重头戏。

在粮食不够吃的过去,小麦蒸的馍,还是过年时走亲访友的不可或缺的礼品之一。

过年蒸馍,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需要提前淘洗好麦子磨好面,往日里蒸馍只需一瓢的话,过年蒸馍就得几百瓢,不但要够送礼的,还要够自己家吃一个正月的。

淘麦子准备磨面

面头子又要提前发·酵,等面头子发起来,就可以和面了。

头天晚上,准备好发面的瓦盆、水缸,把发好的面头子和磨好的面,糅合在一起,等揉的光滑不沾手,再接着揉下一盆,等准备的盆和缸都装满了面团,就一盆盆放置起来。

河南的冬天没有取暖设备,天气很冷,为了让面团早点发起来,缸上面盖上厚厚的棉被,或者把它们挨近一日三餐做饭生火的灶台,这样温度高一些,发快一些。

半夜还要起来把所有的面再揉一遍,据说这样的话,蒸的馍好吃一些。天亮了,打开盆看看,面团发了一倍,就可以蒸了。

大馍

蒸大馍,所谓大馍顾名思义很大的馍,体积是平时吃的馍的两倍,圆圆的大馍上还要再捏个花型,加上一颗红枣。

大馍是拜年时候是出嫁的姑娘回娘家送给父母的重要礼品之一,也是小辈送给长辈的礼品之一,所以说,亲戚家有几位长辈就送几个。

所以蒸馍时要数着有多少长辈亲戚就蒸多少,另外还要祭拜祖先,以及供奉老天爷,老灶爷。

另外就是蒸枣山,也是用面团做成的花样面食,上面点缀着红枣。小辈给长辈送大馍,长辈会回赠给小辈一个枣山。

同样,正月十五,老天爷和老灶爷神像前也要摆个枣山,据说是登着枣山上天。

枣山

除了大馍枣山,还要蒸一些蒸馍,平时我们蒸的是方馍,过年时要蒸圆馍,也可以叫正馍,正月里吃的馍。

也有的人家要蒸很多包子,这一天,屋里摆上架子,上面铺上透气的高粱帛,一锅锅的馍摆在帛上晾着,等凉透,放缸里存着,吃一个月也不坏。

杀猪宰羊,对于近些年解决了温饱问题的老家人来说,是过年时候比较兴师动众的年事之一了。

猪或者羊都是自己家里养的,从开春养到年末,一年到头,一天几顿喂养,就想过个肥年。

杀羊的不多,一般都是许愿了才杀,而且羊肉也不多,基本也是自己吃了。

而猪的用途就很多了,像那时农村结婚都是年末,腊月里居多,婚宴也是在家里自己办,有人家儿子腊月结婚,年初也喂头猪,到时一杀,待客的大菜都有了。

再剩点肉,够过年的了。

也有的人养猪,就是等年底杀了吃肉。

但大多数家庭过日子比较细致,不舍得大吃大喝,一头猪杀了,也舍不得全吃。

给儿子留一块,年后去老丈人家拜年用,再留一块包饺子,剩下的就地卖了,当然,猪杂也够过个肥年的了。

杀猪,首先需要人手,提前喊来几个身体强壮的邻居,再找个有经验的会杀猪的人,就可以开始了。

从埋大锅烧开水,到进猪圈抓猪,再到杀猪,褪毛,等挂到架子上分割,也得半天时间。

这边把猪杀好洗净挂起来,那边已经来了几个要割肉的邻居,他家十斤,她家二十斤,一会就卖完了一大块。

东邻西舍,也都知道这猪一年四季净吃粮食,也不喂一把饲料,都是好肉。

剩下的猪杂,水里洗上很多遍,安排一天时间,加上一把大料,放到柴锅里里炖上一天,随着锅里咕嘟咕嘟的声音,香味儿飘出来,年得味道愈发浓了。

没有冰箱的时候,也可能是为了储存方便,过年都要炸很多东西,荤素都有,非常丰富。

鸡圈里抓几只鸡,杀了,剁成块,撒上盐腌渍一会,裹上面糊,锅里烧开油,上锅炸。

炸好放竹篓子里,也是一个月也放不坏。

炸鱼也是一道不可少的炸食,集市上挑几条大鱼,回来宰杀洗净,也是剁成一块一块,裹上面糊,油炸。

炸鸡炸鱼都是可以上桌待客的大菜。

炸麻叶子

除了鸡鱼,还有各种面食可炸,像炸丸子,以前条件不好时,拜年走亲戚也是可以带上一些。

另外还有一些孩子们爱吃的油炸零食,像麻叶子,因为家了芝麻就叫麻叶子。

麻叶子的主要材料就是面粉,合面时再加上一把芝麻,加盐或者糖,和成擀面条一样的面,切成小片,放锅里炸,又香又脆又酥,是大人孩子都很喜欢的一种零食。

好吃的炸食还有一种叫炸馓子,相比炸丸子、麻叶子,需要一定的技术,先是和面,再揉面搓细,又细又长,盘到油里,用油浸泡半天,再拉细,团成一团,下锅炸。

还有炸油疙瘩,炸油条等,可以当馒头吃。

炸馓子

从科学的角度上来,油炸食品不太健康,但是偶尔吃一点,还是可以的。

除了以上这些过年要备的年货,还有挂灯笼、贴春联、放鞭炮等很多比较传统又热闹的民俗,也都值得记录。

离开家乡越久,越觉得家乡的年味儿浓,浓浓的年味儿,不只是体现在集市上堆积如山的年货,也不只是那些肩背手提年货的赶集人,更是体现在村村寨寨里的家家户户,一家老小齐心合力打扫庭除、置办年货的热情劲儿。

这就是家的味道,年的味道,过年的意义,一家人在一起就是过年,一家人齐心协力生活,就是过日子。

把每一个普通的日子过好,就是平安幸福的一年!

1 阅读:33

家乡风土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