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针对缠论原文43篇中小转大的类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DeepSeek认为缠论中的左侧交易点只有一买,盘面在下跌的末端提前埋伏,占据先机。二买和三买更倾向于右侧交易,盘面上涨开启后利用回调的二买或三买建仓,更为稳妥,但是位置可能没有一买有利。
缠论感悟一直坚持在写、在读,特别是越到后面越发现之前自己看的过程中还是遗漏了很多重要的知识点的。其实,目前老哥做的一切,学习视频、学习原文,都是为了把自己目前建立的交易系统进行不断完善,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是每位股友或缠友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学习、积累、实战,直到量变到质变的那一天,我相信顿悟真的存在,就是在某个时刻,突然类似于电击了一下,很多看不懂的盘面突然都看懂了。当然,这需要向着正确的方向坚持,最近认识的缠论高手更是给了我这个信心,有信心缠论这个努力方向是对的。
一、小转大详细说明
缠中说禅小背驰-大转折定理:小级别顶背驰引发大级别向下的必要条件,是该级别走势背驰段的最后一个次级别中枢出现第三类卖点。
重点解读:(1)小转大比较少见;(2)小转大只是偶尔为之,主思路还是以小级别遵循大级别操作为主,比如主操作级别30分钟为主,5分钟级别在30分钟上涨或下跌第二个中枢后略加注意;(3)简单说就是5分钟中枢顶背离引起了30分钟上涨走势的终结,但是从30分钟级别上并没有出现顶背离。
下面仍然以30分钟两中枢上涨a+A+b+B+c结构为例说明:
30分钟K线图
5分钟K线图
30分钟进入背驰段c后,内部有两个5分钟中枢A’和B’,其中B’的离开段出现顶背离。然后出现5分钟向下走势,接下来关注的重点就在30分钟回调一笔或者说5分钟向下走势的低点和中枢B’的相对位置。
通过比较30分钟回调一笔d和5分钟中枢B’高点ZG和中枢最高点GG的位置判断是否出场,没有跌破GG,则持有不出场;跌破ZG,原则上反弹e的高点就要出场;跌破GG而未跌破ZG,相机而动,则反弹e高点出场一半,二卖出场另一半。
下面DeepSeek根据缠论原文的定理来对缠论小转大做更详细的实战举例讲解:在某级别的盘整中,或者说围绕某级别中枢的震荡、延续中,不存在转折的问题。除非站在次级别图形中,才有转折问题的探讨。对于上涨的转折,有两种情况:下跌与盘整;对于下跌的转折,也有两种情况:上涨与盘整。转折是有级别的,关于转折与背驰的关系,有如下定理;缠中说禅背驰一转折定理:某级别趋势的背驰将导致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该级别更大级别的盘整或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反趋势。该定理的证明有点抽象,估计大多数人都没兴趣,那就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也可以大致知道证明的轮廓。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让各位对走势的形成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例如,一个5分钟背驰段的下跌,最终通过1分钟以及1分钟以下级别的精确定位,最终可以找到背驰的精确点,其后就发生反弹。注意,反弹只是一般的术语,在本ID的理论中,对反弹会有一个很明确的界定,包括以下三种情况:(1)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2)该级别更大级别的盘整。(3)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反趋势。首先来看第一种情况: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
上图是万向德农(600371)5分钟背驰引发中枢级别扩展
对于第二种情况——该级别更大级别的盘整,以及第三种情况——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反趋势,这两种情况就是发生转折的情况。它们的原理是一样的,只是相应的力度有区别。当反弹至少要重新触及最后一个中枢,这样将发生转折,也就是出现盘整与上涨两种情况。对于上面5分钟下跌的例子,就意味着将出现比5分钟级别更大的盘整或5分钟级别以上的上涨。两段走势类型的连接,就有两种情况出现:下跌+盘整或者下跌+上涨。注意,这里盘整的中枢级别,一定大于下跌中的中枢级别,否则就和下跌的延伸或第一种情况——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搞混了。而上涨的中枢,不一定大于下跌中的中枢。例如,一个5分钟级别的下跌后,反过来是一个5分钟级别的上涨,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是盘整,那就至少是30分钟级别的。有人总是搞不明白,“下跌+盘整”中,盘整的中枢级别一定大于下跌中的中枢级别。为什么呢?这里不妨用一个例子说明一下。
上图是中航电子(600372)5分钟下跌转折为30分钟盘整
例如,还是一个5分钟的下跌,那么至少有两个中枢。整个下跌,最一般的情况就是a+A+b+B+c,其中的a、b、c,其级别最多就是1分钟级别的,甚至最极端的情况,可以是一个缺口。而A、B由于是5分钟级别的中枢,那么至少由3段1分钟的走势类型构成。如果都按1分钟级别的走势类型来计量,而且不妨假设a、b、c都是1分钟的走势类型,那么a+A+b+B+c就有9个1分钟的走势类型。
上图是*ST贤成(600381)5分钟下跌演化为至少5分钟级别上涨
一个30分钟的盘整,至少有3个5分钟的走势类型,而1个5分钟的走势类型,至少有3个1分钟的走势类型。也就是说,一个30分钟的盘整,就至少有9个1分钟的走势类型,这和上面a+A+b+B+c的数量是一致的。从数量平衡的角度,就知道为什么“下跌+盘整”中盘整的级别,一定比下跌的级别大了。如果级别一样,例如一个5分钟的盘整,只有3个1分钟的走势类型,那和9就差远了,也不匹配。
当然,“下跌+盘整”中盘整的级别一定比下跌的级别大,最主要的原因还不是这个,而是上面说到的,如果该级别一样,那么只有两种情况,下跌延伸或下跌最后一个中枢扩展,和“下跌+盘整”是不搭界的。有人可能还有疑问,如果下跌最后一个中枢扩展,例如5分钟扩展成30分钟,那和5分钟级别下跌和30分钟级别盘整有什么区别?这区别大了,因为在“5分钟级别下跌+30分钟级别盘整”,也就是“下跌+盘整”中,下跌和盘整都是完成的走势类型,这意味着是两个走势类型的连接。而下跌最后一个中枢扩展,是一个未完成的走势类型的延续,还在一个走势类型里。
例如,在上面提到的a+A+b+B+c里,如果B+c发生中枢扩展,从5分钟扩展成30分钟级别,那么a+A+b就是一个5分钟的走势类型,把a+A+b用a'表示,而B+c发生中枢扩展用A'表示,那么整个走势就表示成a'+A'。
其后的走势还可以继续演化,形成a'+A'+b'+B'+c',也就是扩展成一个30分钟级别的下跌,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演化。总之,扩展后的走势类型必须完成,这和“下跌+盘整”的情况显然是不同的。以上三种情况,就完全分类了某级别背驰后的级别与力度,也就是某级别的第一类买点后将发生什么样的情况。第一类卖点的情况是一样的,只是方向相反。
注意,这里说的是最精确的情况。由于第一种情况很少发生,且和第二种情况类似,所以也可以粗糙地说,背驰以后就意味着盘整和反趋势。
如何区分这几种情况,关键就是看反弹中第一个前趋势(指反弹前的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级别的次级别走势(例如前面的下跌是5分钟级别,就看1分钟级别的第一次反弹,上图中,5分钟背驰之后的第一次1分钟反弹,就凌厉地突破前面5分钟下跌最后一个中枢,那么中枢扩展的情况就不可能存在了),是否重新回抽到最后一个中枢里。如果不能,那么第一种情况的可能性就很大了,而且也证明反弹的力度值得怀疑。当然这种判别不是绝对的,但有效性很高。
DeepSeek给出的缠论点睛
1.某级别趋势的背驰将导致该级别最后一个中枢扩展、该级别更大级别盘整或者该级别以上级别反趋势。其中第一种情况出现的概率较低,因此可以通俗地说,某级别趋势背驰将导致盘整或者反趋势。
2.某级别趋势的背驰导致该级别最后一个中枢扩展的,其后的反抽必然进入最后一个中枢的震荡区间,从而与围绕该中枢产生的次级别走势出现重合。否则将重新沿着原趋势方向形成新的中枢,这与“该级别最后一个中枢”的前提矛盾。
3.某级别趋势的背驰导致该级别更大级别盘整的,盘整的中枢级别必然至少等同于前面的趋势中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否则将形成原趋势方向上同级别中枢的新生,或者原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
4.某级别趋势的背驰导致该级别以上级别反趋势的,这个反向趋势至少与前面趋势的级别一致。
5.判断这三种情况,关键看某级别趋势背驰之后第一次的次级别回抽,是否到能够进入前面趋势中最后一个中枢的中枢区间。例如对于30分钟下跌,要看第一个回抽的5分钟走势类型是否能够进入前面30分钟下跌的最后一个中枢。如果不能进入,发生级别扩张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否则可能发生盘整或者反趋势。
如果第一次的次级别回抽能够进入甚至突破前面趋势的最后一个中枢,且形成第三类买卖点,例如第一个回抽的5分钟走势类型突破了前面30分钟中枢,量能有效放大,且回调形成了第三类买点,那么形成反趋势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实际操作中,对于某级别趋势背驰后的次级别回抽不能进入中枢区间的,不予考虑。对于能进入中枢区间的,利用第二类买卖点介入。之后按照中枢震荡的方式操作,直到出现第三类买卖点。当然,还要参考更大级别的走势类型来综合把握。请记住:学如不及,犹恐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