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计划之外的采访。
9月9日下午,潮新闻记者跟随“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活动,从拉萨驱车5个多小时来到了那曲市嘉黎县,采访完第一站斯定咔村,天色已暗。
那曲是浙江对口支援地区,嘉黎又是第十批台州教育组团帮扶点。作为家乡来的媒体,这样的采访机会自然不愿错过。
(那曲嘉黎有条台州路。受访者供图。)
9月10日,全国第40个教师节,在离乡4500公里之外、海拔4500米之上的那曲市嘉黎县,潮新闻记者近距离走进他们在雪域高原的教育帮扶故事。
那曲不仅是中国最高海拔市,也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9月9日晚上,李伟军从那曲色尼区回到嘉黎县,开车花了3个多小时。到了驻地已过零点,于是记者约好和他第二天早上碰头。
(早上7点不到的嘉黎县城。潮新闻记者 杨晓轩/摄)
早上7点不到的嘉黎县城,天还蒙蒙亮,个位数的气温更显空气稀薄。此时,空旷的街上远远走来一个身影,穿着西装,戴着眼镜。不用对暗号,在异乡精准“锁定”了这位老乡——李伟军。 对李伟军来说,今年的教师节注定是难忘的,“或许今天将是我在雪域高原度过的最后一个教师节了,明年的7月,我将结束为期三年的援藏生涯。”
时间拉回到了2022年上半年,当时担任台州市仙居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的李伟军,一直怀揣着援藏梦。当组织发布援藏计划时,他没有犹豫第一时间报名,并通过层层筛选最终入选。
“接到正式通知的时候,心情挺复杂的。一方面是憧憬着新的工作生活,另一方面又割舍不了家人,尤其两个年幼的孩子,都还需要陪伴的阶段。”李伟军说,是妻子的支持,给了他坚定的信心。
2022年7月22日,在拉萨适应两天后他便直奔海拔4500米的嘉黎县。那天晚上,嘉黎县委县政府准备了隆重的晚宴,但高海拔还是给李伟军“将”了一军,脑袋昏沉,水米未进。 这次来那曲,组织给李伟军安排了嘉黎县教育局副局长一职。教育对他来说,并不陌生,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教师岗位,后来在乡镇和县人大都有历练。
那年台州过来的援藏人员共5人,除了援藏干部杨贤巍和李伟军外,还有戴海萍、林咸尚、林剑等三名教师。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台州“组团式”教育帮扶正式在嘉黎县播下了种子。采访中,李伟军数次提到了戴海萍的名字,她是温岭市温中实验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来嘉黎任嘉黎县中学的挂职副校长。
(戴海萍(中)和学生们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戴校长是浙江省首个到4500米海拔地区支教的女教师,也是那曲嘉黎县近30年来首个援藏女同志。”李伟军说,嘉黎县中学虽然是全县唯一一所中学,但教学质量相对靠后,戴校长和两位援藏老师通过调查后,决定开设“山海提升班”。对摸底考试成绩进入前100名的学生,三位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开小灶”。
这次教学的有益尝试,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2023年的学考中,嘉黎县中学共有128人上了重点高中线,是前一年重点线人数的近1.5倍,其中4人分数超过800分(总分900分),实现了该校学考800分以上零的突破。“嘉黎县中学的这次学考突破,还被写进了嘉黎县委全委会报告。”李伟军说。
海拔近5000米的乡村小学 是他最牵挂的地方
两年多来,李伟军走遍了嘉黎县10个乡镇的所有学校,其中麦地卡乡小学是让他最牵挂的。 麦地卡乡位于嘉黎县北部,地处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因形似马蹄印记而得名。这里海拔高,冬天漫长而寒冷。
“麦地卡乡小学海拔是那曲最高的学校之一,接近5000米。平时生活在4500米的地方,觉得已经很不容易了,但到了这里之后,发现走路就像踩棉花一样,头晕目眩,可想而知坚守在这里的老师有多不容易。”那次调研回来,李伟军也在思考:8个月冰天雪地的麦地卡乡小学,能为他们做点什么?于是,给教师宿舍添置制氧机便提上了日程。
统计了下,需要22台制氧机,总共加起来的经费不是一笔小数目。
(爱心人士为麦地卡乡小学捐赠22台制氧机。受访者供图。)
李伟军就去老家台州仙居积极争取经费,跑县知联会、慈善总会、水务集团等多个部门机构,还走访了一些爱心企业,最终筹集了近30万善款。当李伟军带着设备去学校安装的时候,很多老师都哭了。有一个老师跟他说,“制氧机看似很小的一件事,但对我们来说是件很大的事,浙江的援藏干部帮我们圆梦了”。
还有一件事,让李伟军也记在心头。由于麦地卡乡小学教学条件艰苦,学校里的电脑有限,经常为了做教案,几个人老师“抢”着一台电脑。得知情况后,李伟军也萌生了给学校教师每人争取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想法。
(宁波爱心企业为麦地卡乡小学捐赠30台电脑。受访者供图。)
去年底,他便联系了一家宁波的爱心企业。这位有情怀的老板还专程开了4000多公里,把30台价值10余万元的笔记本电脑,从宁波送到麦地卡乡小学。
欧色加措是麦地卡乡小学的校长,他告诉潮新闻记者,目前学校共有教师27人,学生365人,其中150多人寄宿在学校。
“浙江的援藏干部对我们学校帮助特别大,不仅改善了教师的硬件,对学生的关爱帮助也很大。学校师生也知道,是浙江的叔叔阿姨在帮助我们,也是激励他们好好学习,回馈社会。”
采访中,欧色加措还透露了一件事,今年上半年因为学校遭遇雷击,造成线路断路,当时学校经费很紧张,于是给李伟军打去了求助电话。“李局长很快就给我们想了办法,通过爱心企业的帮助,帮我们学校筹集到了5万元经费,把整个线路都翻新了。”这件事也让欧色加措和学校师生非常感动。
“组团式”教育接力帮扶 争取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只要用心、用力、用情,就能像种子一样,就能在雪域高原开花结果。”这是李伟军两年多来助教的心得。
大家用心做事,嘉黎县的百姓都是看在眼里的。去年戴海萍和林咸尚、林剑三位老师援藏周期已到,一些家长得知消息后,自发来到学校,带着哈达、风干的牦牛肉等来送他们。
“当时的场面很感人,戴老师一直在抹眼泪,那一刻觉得所有的付出在都是值得的。”回忆起那个场景,李伟军还是有点动容。
如今,台州“组团式”教育援藏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三位新的老师手中。在温台援藏公寓,潮新闻记者见到了接替戴海萍担任嘉黎县中学副校长的张立军。
(张立军(左)家访。受访者供图。)
1983年出生的张立军,毕业于南宁师范大学。2009年进入教师队伍,是一名科学老师。援藏于他,也是一种情怀。
“上大学的时候,我就有想过来西藏支教,遗憾那时没有成行。上一批援藏我也报名了,名额有限也没有选上。这次得知报名又开启的消息,我给老婆打了电话,她非常支持。从报名到通知录取,就三四天时间。”张立军笑称自己是“孤勇者”,“人到中年,能实现年少时的梦想也是一种幸福。”
今年3月份,他和何贤进、王超三位老师一起来到嘉黎县中学,扛起了台州教育组团帮扶的旗帜。
“半年多时间,我们也尽量在克服陌生环境带来的不适。”张立军和两位援藏教师,只要有空闲,就去学生家里家访了解情况。
(王超老师(中)课余给学生答疑。受访者供图。)
“在山海提升班之外,我们还在学校生态园设置了课余答疑岗,这里像专家门诊一样,来咨询的学生特别积极。”
张立军给记者发来一张照片,何贤进老师被学生们围在中间,一边辅导作业一边吸着氧。在他们的带动下,学校里的一些骨干老师也加入到“专家门诊”的行列。
(何贤进老师吸着氧给学生们辅导作业。受访者供图。)
张立军还准备发起师带徒的模式,通过手把手的教授,思想的碰撞,提升教学水平。今年年底他还酝酿带着嘉黎县中学的骨干教师去浙江开展教学交流活动。“我们也在努力,争取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把优质教学资源滋养雪域高原的孩子。”李伟军说。
来源:潮新闻 记者 蓝震 杨晓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