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秦岭一处原始的村落,实地探访山村现状,了解山区农民疾苦

秦岭探村 2024-03-02 15:58:54

农历新年前,我探访了一个离县城2公里左右的小村落,将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大家讲述。

这片小村落有五六户人家的房屋和院落,其中房屋有人居住的有三户人家,这个与前几年有所不同。这个小村落前几年我就探访过,当时只有一家有人居住,是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妇人独居在这里。

2023年下半年开始,我发现农村有一些新的变化。以前那些常年在城里谋生、农村房屋已经快要荒废的人家,有些又回到了农村居住,这其中还有一部分人把农村的房屋进行的翻修或重建。不知道这代表了什么,是我们也进入了逆城镇化阶段,还是城里经济不景气那些人只能返回,亦或是这些人厌倦了城市里的喧嚣,选择回归田园生活。可能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返回农村生活,这种新的变化只是一个开始。

农村的人口分布和贫富两极分化也比较严重,县城周边和各集镇边的村庄人口比较集中且居住的人也比较多,而远离县城或集镇的村庄人口分布就比较少、且现在大部分已经荒芜,成了人去楼空的荒村。贫富上,我们在村庄里可以看到修建的很洋气的小别墅、小洋楼,也可以看到有些留守老人居住在摇摇欲坠的土坯房里。

2024年开始,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越来越严格了,村里很多常年荒芜的农田,被村里要求必须利用起来种粮食。所以我们看到寒冬的村里有人在用人力或拖拉机翻耕荒芜的田地,等到来年春天种上粮食。

我们可能认为从事农业的起点很低,但是真实的情况是农业也是一个高起点的产业,已经不是以前那种人均种植一亩地的时代了,尤其是我们这种山区农业。一方面,以往每家每户种植三四亩地的时代已经结束,如果那样种地,别说致富,一家人忙碌一年种植三四亩地,能不亏本都难,这也是现在山区农村田地荒芜,老百姓不愿意种地的主要原因。一家人去城里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可能都远远高于在农村种那几亩地的年收入。

另一方面,政府鼓励老百姓搞设施农业或特色种养殖产业,但是这些设施农业前期都需要高投入或特色农业前期需要产业带头人引领,以往的小农经济百姓很难发展起来。目前存在的一些设施农业,大都是靠政府资金补助和扶持起来的样板工程,据一些村民说那些靠扶持资金建立起来的设施农业作为政府的样板宣传,但是去掉政府的资金扶持,经营的农业产品经济效益也很难保本,基本上都是套取政府扶持资金。

以前,山区田地老百姓种植粮食亏本,但是还有一少部分村民种植药材或林木,现在以保障粮食安全为纲的情况下,基层变成了一刀切,老百姓不能再种植药材和林木,还要把原有的药材和林木铲除种粮食,这种不尊重科学和市场,只搞一刀切的手段,可能会更加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保障粮食安全的国策没有错,但是要因地制宜,市场化引导。山区不是平原,小块小块分散的田地不能大规模和全过程使用机械,可能并不适宜种植庄稼,而且在种庄稼亏本不如打工、不如种经济作物的前提下强行一刀切要求种植庄稼,也是违背市场化原则的错误行为,这样反而可能带来粮食安全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

探村途中看到一位大叔和一位大婶正在用镢头挖地,与他们闲聊中得知,他们是要把田地翻耕,来年春天种庄稼。大叔大婶告诉我说村里要求必须把往年荒芜的田地在来年种上庄稼,抱怨说种庄稼赔本。我安慰大叔说还好国家对农民种植庄稼每亩地都有一点补助,大叔唉声叹气的说往年种庄稼每亩地有几十块钱的补助,明年(2024年)就取消了。取消农民种粮的补助,我不清楚大叔说的是真是假。但如果是真的,往年种粮有补助的情况下农民都觉得亏本,现在强制要求种粮,还取消种粮补贴,这种做法真的正确吗?

探村途中发现一位老人在路上捆绑捡来的柴火,这是她做饭用的燃料。这位老人也是我本文开头提到的前年探村时遇到的那位六七十岁老妇人,前年探村时曾探访过这位老人,当时村落里只有这一位老人独居,当时老人说她的儿女都在浙江打工,孙子已经成年也随父在浙江打工,孙女在县城里上初中,老人说她的儿女每年只有过年的那几天会回来看他。当时我把采访老人的视频发到网上,很多网友都在骂老人的儿女不孝,把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独自留在荒村里生活。当时我还给那些留言骂老人儿女不孝的网友解释说有些事可能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简单,农村人有很多无奈,尤其是山区农村家境差的人,如果老人的儿女不去城里打工,一心在农村照料年迈的老人,他们没有收入来源如何生活?这其中有很多的无奈,不是一句儿女孝不孝顺就能评判的。

城里人是无法理解农村人的生活,尤其是山区农村那些留守老人,他们因为家境差,子女无法接他们去城市里生活,留守老人在农村也没有多少收入,他们一年的生活开支可能就几百元至上千元,这可能会让城市里的人觉得不可思议,那些留守老人的年支出可能是城里人一天的收入或支出,但是农村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就像有报道说农村一些人会因为380元每年的新农合缴费而断缴或弃缴新农合医疗, 被人批为目光短浅,但是你们不知道380元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这个房屋以前来探村时没有人居住,这次又有人居住,院子里的杂草已经被清除。上次来探村时是春天,院子边长有芍药等花卉,还有葡萄藤等,房子侧面有一大片竹林和树林。

这是一个荒废的房屋和院落,房主人应该已经离开好多年了,房子部分已经坍塌,无法再居住人了。

今天写这篇探村见闻的文章,是我结合探村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而写,文章里可能有些内容不符合“正能量”,对基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做法有质疑等,但是这些都是我本着实事求是的思想所写,并不是存心写负能量或给乡村抹黑的文章,只是想让更多的人关注农村、关注三农、关注农村的留守老人。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和批评。

1 阅读: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