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海瑞微服来查这位当知县的潮汕人,抓到知县的家丁在“偷”搬银子,解开真相后,事情却是非常感人。
明嘉靖四十年,福建清流县干旱成灾,民不聊生。南京都察院海瑞接到,有人告发清流县知县余珙鱼肉百姓,巧取豪夺。本来就是灾区,还有官员掠夺百姓,这事非同小可!海瑞决定亲自微服出巡清流县。
海瑞一来到清流县,进展很快,立刻就有条重大线索,而且是人“赃”并获。一位知县的家丁,身上藏着许多银子进城,形迹可疑,被抓来给海瑞审问。海瑞问他,银子从何而来?家丁就是闭口不答。最后经过再三盘问,家丁说出来的实情,更让海瑞感到疑惑。原来知县余珙,看到连年灾荒,百姓颗粒无收,百姓食不果腹。对此,余珙私自免了百姓租税,又多次叫心腹家丁,回到南洋老家卖田卖地,换来银两作衙门费用,和救济百姓。此事余珙还特别交代家丁不能外传,这也是家丁避开不答的原因。
海瑞立刻展开调查,发现余珙为官清廉刚直,因此也得罪本地豪强,故而被诬告。海瑞当即依法严惩了地方豪强,又写下一副对联赠给知县余珙。对联写着:“长乐乐得夫子乐,清流流出伯夷清。”
余珙,字伯旋,苏湾都南洋余厝乡人(今澄海莲上永新)。1477年中举人,但后来因为父母年老没有去考进士,直到十余年后,父母过世后才考取进士,就任梧州教谕,没多久任福建清流县知县,为清流县百姓做很多好事,自己却粗衣淡饭。后来人们请求在名宦祠崇祀余珙。
余珙百年之后,子孙将这副对联刻在二房祠内拜亭石柱上,如今这个祠堂的拜亭仅剩这两根柱子,字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