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梅,今年58岁,退休前是名小学教师,现在每月拿着6500元的退休金,日子不算富裕,也算安稳。我和老张结婚快三十年了,一路风风雨雨走过来,总以为到了这个年纪,能享享清福,没想到,生活的波澜再次将我推向了风口浪尖。
老张是个实诚人,对家里的事总是尽心尽力。我们有个儿子,在外地工作成家,一年到头也回不来几趟。这些年,我俩相依为命,日子平淡却也温馨。最近,老张的一个决定,让我们的家变得不再平静。
那天,晚饭过后,老张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一份报纸,却半天没翻动一页,我知道他有心事。“梅啊,我想跟你商量个事。”他终于开了口,声音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犹豫。
“啥事儿啊,说吧。”我边收拾碗筷边回答,心里并没太当回事。
“我妈,她身体越来越不好了,一个人在乡下我不放心。我想把她接过来,咱们一起照顾她。”老张说完,眼神里满是期待,又夹杂着几分忐忑。
我的心猛地一沉,手里的碗差点没拿稳。“接你妈来?咱们这房子本来就不大,咱俩住着刚好,她一来,这日子还怎么过?”我的语气不自觉地带上了几分尖锐,这些年,我从未像此刻这样,对老张的决定感到如此不满。
老张没料到我会反应这么大,愣了愣,随即解释道:“梅,我知道你担心什么,妈年纪大了,我实在不忍心让她一个人在老家孤零零的。我们可以把次卧收拾出来,让她住,平时咱俩多照应着,不会太麻烦。”
“不麻烦?你说得轻巧!你妈那性格你又不是不知道,挑剔得很,到时候咱们家不得天天鸡飞狗跳的?再说,我退休了是想享享清福,不是来伺候人的!”我情绪激动,声音也提高了几个分贝。
老张叹了口气,没再继续争辩,只是默默地回了房间。那晚,我们谁也没说话,家里静得只能听见墙上的挂钟滴答作响,每一声都像敲在我的心上,让我无法入眠。
家里的气氛异常紧张。老张开始频繁地给乡下的婆婆打电话,询问她的身体状况,每次通话结束,我都能看到他眼中的忧虑。我,故意避开这些场景,不想让自己再次陷入争吵的漩涡。
有一天,我下班回家,发现家里多了一位不速之客——婆婆。她坐在沙发上,手里握着老张递过去的一杯热茶,两人正笑眯眯地聊着天,那画面和谐得让我觉得自己像个外人。
“妈,您来了怎么也不提前说一声?”我强忍住心中的不满,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和。
“哎,这不是怕你忙嘛,就让你老公直接接我来了。”婆婆笑眯眯地回答,眼神里却带着几分得意。
那晚,我躺在床上,听着隔壁房间传来的轻微鼾声,心里五味杂陈。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太过自私,是不是应该为老张考虑一下,那是他的母亲,他有权利也有义务去照顾她。我又担心自己的生活会被彻底打乱,让我心生畏惧。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的矛盾彻底爆发了。那天,我因为一件小事和婆婆起了争执,两人越说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大。老张闻声赶来,本想劝和,却没想到自己成了我们共同的“靶子”。
“你看看你娶的什么媳妇,连老人都容不下!”婆婆指着我的鼻子,满脸怒容。
“妈,您别这么说,梅她不是故意的。”老张试图安抚。
“不是故意的?那她是什么意思?嫌我是个累赘,想赶我走吗?”婆婆眼眶泛红。
老张见状,脸色铁青,他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妈,梅她不是这个意思。我也想说,您来之前,我们确实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现在既然已经这样了,我们就应该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不是整天吵架。”
说完,老张转向我,眼神里满是诚恳:“梅,我知道你心里有委屈,妈年纪大了,我们得给她一个安稳的晚年。我们可以一起努力,把日子过好,好吗?”
家里头啊,就像是换了副模样。我开始琢磨着,怎么跟婆婆处好关系,都是一家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我试着用咱老百姓常说的那些话,拉近距离。
“妈,您今儿个气色不错啊,是不是老张又给您炖了啥好汤?”我边择菜边随口问道,语气里多了几分亲昵。
婆婆愣了一下,随即笑了,那笑容里带着几分意外和欣慰。“是啊,你老张啊,总惦记着我这个老太婆,说是能补身子。”
这一来二去的,我发现婆婆其实挺好相处的,就是有时候爱唠叨几句,那也是老一辈人的习惯嘛。我也学着耐心听,偶尔还附和两句,家里头的气氛慢慢就缓和了。
老张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他私下里跟我说:“梅啊,我就知道你能行。咱们一家人,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我白了他一眼,笑道:“就你嘴甜,还不赶紧帮忙做饭去,晚了妈又该念叨了。”
“梅啊,你腰不好,别老站着,坐着歇会儿。”婆婆边说边从厨房端出一盘刚切好的水果。
我接过盘子,心里暖洋洋的。“妈,您也坐,咱们一起吃。”
有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会想,如果当初我没有选择理解和接纳,现在的我们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或许,我会继续活在抱怨和不满中,婆婆也会孤独地守在乡下的老屋里,老张则夹在中间左右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