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俄罗斯国家杜马远东和北极问题委员会第一副主席谢尔盖·卡根诺夫声称,俄有权从中国“收回”辽宁舰 ,还要求中方拆掉武器停止军用。
他们认为辽宁舰前身瓦格良号是苏联的遗产,俄罗斯是苏联的主要继承国,可以买回来。
他们为什么会说出这种毫无逻辑和事实依据的言论?中国会怎么回应这则闹剧?
然而,这两个论点看似冠冕堂皇,实则漏洞百出。
所谓“历史所有权”的说法,不过是无视基本事实的强词夺理。苏联解体时,“瓦良格”号根据协议划归乌克兰所有,这一结果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1999年,乌克兰公开出售该舰,俄罗斯全程保持沉默,既未行使优先购买权,也未提出任何异议。
如今二十余年过去,中国将一艘锈迹斑斑的空壳航母改造为现代化作战舰艇,俄罗斯却突然跳出来主张“继承权”。
这就好比拍卖结束多年后,买家将拍品打磨升值,原卖家却厚着脸皮索要,都像这样,干脆大家都去抢好了。
更何况,俄罗斯黑海舰队现役的“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同样继承自苏联遗产,俄方却从未因同名问题向乌克兰讨要“命名费”。只能说是没事找事了。
另外,“违反民用改装承诺”的指控更是无稽之谈。中国购买“瓦良格”号时,乌克兰政府不仅拆除了武器系统,还保留了关键舰体结构图纸,这种操作在国际军贸领域早有先例。
印度从俄罗斯购买“戈尔什科夫”号航母时,同样以“废钢”名义交易,最终却改造成现役战舰;巴西从法国购入“福煦”号航母,也经历了从民用设施到军用舰艇的转变。
这些案例证明,航母用途的变更本就是公开的“潜规则”,卡根诺夫却将其作为指责中国的把柄,无异于揣着明白装糊涂。
中国拒绝这一荒谬提议的理由坚如磐石。从法律层面看,辽宁舰早已脱胎换骨。
中国投入十年光阴、数百亿资金,为其换装国产蒸汽轮机,配备自主研发的歼 - 15舰载机,就连甲板钢材都是突破特种钢技术的成果。
这艘航母上流淌的每一滴“血液”,都镌刻着中国制造的烙印,早已与苏联遗产再无关联。
从战略价值而言,辽宁舰是中国航母事业的“摇篮”,承担着培养舰载机飞行员、验证航母技术的关键使命,更是山东舰、福建舰等后续航母的技术基石。
“没人会把自己学会走路时用的拐杖卖给邻居,哪怕它曾经是邻居家的树枝。”
卡根诺夫的提议,不仅是对中国国防建设成果的漠视,更是对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公然践踏。这场闹剧,终将以俄方自讨没趣的结局收场。
——【·突然“回购”的背后原因·】——
卡根诺夫的 “回购” 闹剧背后,是俄海军在航母领域陷入绝境的现实困境,更是其在国际军事竞争中逐渐失势的缩影。
目前,俄罗斯海军的状况可用“惨淡”二字形容。其唯一现役航母 “库兹涅佐夫” 号,自 2017 年入坞维修后便命运多舛。
浮船坞沉没、塔吊砸甲板、机库火灾等事故接连不断,维修工作如同陷入泥潭,进度一再拖延。
曾经威风凛凛的海上巨兽,如今却只能在船坞中苟延残喘。而2022年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巡洋舰的沉没,更是给俄海军沉重一击。
如今,俄海军甚至只能用 4000 吨级的护卫舰来撑门面,这与苏联时期拥有七艘航母、纵横四海的辉煌形成了天壤之别。
即便抛开历史和法律层面的问题,假设中国真的愿意转让辽宁舰,俄罗斯又有何能力接手?俄造船业如今的技术水平,早已无法与苏联时期同日而语。
为 “库兹涅佐夫” 号更换柴油发电机这样的基础作业,都不得不依赖中国设备支援,更遑论操作辽宁舰复杂的国产电子系统和先进的作战指挥体系。
在舰载机方面,俄罗斯同样面临尴尬局面:苏 - 33 生产线早已关闭,米格 - 29K 性能落后,难以满足现代化海战需求,而中国歼 - 15 的发动机已实现全部国产化,俄方根本无法获得适配机型。
经济上,在西方制裁的重压下,俄罗斯 2023 年军费开支的 60% 都投入到了乌克兰战场,本就紧张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
购买和维护一艘航母,动辄需要数十亿美元,这对于如今的俄罗斯来说,无疑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天文数字。
卡根诺夫的提议,是在为他所在的自由民主党博眼球,此前党魁日里诺夫斯基甚至宣称 “用核弹消灭乌克兰总统”,此番“回购”闹剧不过是其惯用的哗众取宠手段。
在当时俄乌战争久拖不决、国内矛盾逐渐凸显的背景下,炒作“收回苏联遗产”的话题,能转移民众对前线失利的不满。
然而,军事竞争的舞台从来都是用实力说话。当俄罗斯议员还在沉溺于“回购古董”的幻想时,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已开始电磁弹射测试,向着更高水平的航母技术迈进。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航母博弈中,空谈情怀毫无意义,唯有脚踏实地发展自身实力,才是在国际军事舞台上立足的根本。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