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芯片产业中,上游的半导体设备至关重要,因为没有设备,不可能用手来搓出芯片来。
而半导体设备,几乎都卡在美国、欧洲、日本企业手中,这三个地区的企业,垄断了全球70%以上的芯片设备市场,特别是先进芯片设备,几乎垄断了90%以上。
所以一直以来,美国卡中国芯片产业,就是卡设备,卡先进的设备,因为没有先进的设备,就没法制造出先进的芯片。
比如,之前美国是不允许ASML的EUV光刻机卖给中国,后来连先进的浸润式DUV光刻机也禁了,只有2款落后的浸润式DUV能卖了,后来日本也跟进禁令……
再比如,之前长存量产了全球首款232层的3D NAND闪存芯片,后来美国就对科磊、泛林开禁令,不准先进的设备供应了。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中国自己的芯片设备不得不顶上来,提高自给率,替代掉国外的设备,否则就会一直被卡脖子。
而按照之前机构的数据,2022年时,中国芯片设备的自给率约为10.7%,到2023年时,只有11.7%,哪怕到2024年时只有13.6%。
但是近日,有机构报道称,实际上到2024年时,中国芯片设备的自给率已经达到了20%以上,而预计2025年,会超过30%,可能在33-35%之间。
也就是说,三分之一的芯片设备,中国已经进行了国产替代,相比于2023年的,直接提升了200%。
现实上,目前中国国产的半导体设备,其实已经覆盖到了大多数14nm及以上的工艺,至于28nm工艺,几乎已经实现了自主可控。
而目前国内的晶圆厂,大多能够制造的其实也是14nm以上的工艺,能够搞定14nm及以下工艺的,整个中国大陆也只有中芯国际一家。
所以,芯片设备自给率达到35%并不意外,甚至更高都有可能。
其实说真的,对于晶圆厂而言,真正麻烦的是,因为芯片设备也是有生态的,比如之前一直用的是XX的光刻机,XX的刻蚀机,XX的离子注入机等,大家配合的非常好,但如果贸然将其中的某些设备换成另外的品牌,可能需要调试的工作较多,且良率也会受影响。
所以以前可以买国外的设备时,大家也就不会轻易更换,但如果国外的设备受限了,大家也只有换了,再难也必须要去替代,要去突破,谁也不愿意被卡脖子。
在芯片产业中,上游的半导体设备至关重要,因为没有设备,不可能用手来搓出芯片来。
而半导体设备,几乎都卡在美国、欧洲、日本企业手中,这三个地区的企业,垄断了全球70%以上的芯片设备市场,特别是先进芯片设备,几乎垄断了90%以上。
所以一直以来,美国卡中国芯片产业,就是卡设备,卡先进的设备,因为没有先进的设备,就没法制造出先进的芯片。
比如,之前美国是不允许ASML的EUV光刻机卖给中国,后来连先进的浸润式DUV光刻机也禁了,只有2款落后的浸润式DUV能卖了,后来日本也跟进禁令……
再比如,之前长存量产了全球首款232层的3D NAND闪存芯片,后来美国就对科磊、泛林开禁令,不准先进的设备供应了。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中国自己的芯片设备不得不顶上来,提高自给率,替代掉国外的设备,否则就会一直被卡脖子。
而按照之前机构的数据,2022年时,中国芯片设备的自给率约为10.7%,到2023年时,只有11.7%,哪怕到2024年时只有13.6%。
但是近日,有机构报道称,实际上到2024年时,中国芯片设备的自给率已经达到了20%以上,而预计2025年,会超过30%,可能在33-35%之间。
也就是说,三分之一的芯片设备,中国已经进行了国产替代,相比于2023年的,直接提升了200%。
现实上,目前中国国产的半导体设备,其实已经覆盖到了大多数14nm及以上的工艺,至于28nm工艺,几乎已经实现了自主可控。
而目前国内的晶圆厂,大多能够制造的其实也是14nm以上的工艺,能够搞定14nm及以下工艺的,整个中国大陆也只有中芯国际一家。
所以,芯片设备自给率达到35%并不意外,甚至更高都有可能。
其实说真的,对于晶圆厂而言,真正麻烦的是,因为芯片设备也是有生态的,比如之前一直用的是XX的光刻机,XX的刻蚀机,XX的离子注入机等,大家配合的非常好,但如果贸然将其中的某些设备换成另外的品牌,可能需要调试的工作较多,且良率也会受影响。
所以以前可以买国外的设备时,大家也就不会轻易更换,但如果国外的设备受限了,大家也只有换了,再难也必须要去替代,要去突破,谁也不愿意被卡脖子。